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8.2 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八年級(3)班同學準備排練課本劇《洋務運動》,如果你是導演,你將從下面歷史人物中選哪位擔任洋務派的中央代表( ) A.曾國藩 B.奕? C.李鴻章 D.張之洞 2. 李鴻章在1872年大聲疾呼:“中國正面臨著三千余年未有之變局:西洋人自印度至南洋而至中國,步步緊逼而來,此種推進無法阻擋,中國必須迎頭抗御這一挑戰,斷然采納西式船炮來加強自身。”材料表明當時中國政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 ) A.發展軍事工業,鞏固國防 B.進行改革,建立先進的政治制度 C.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一 D.發展民用工業,增強經濟實力 3. 如圖,下側是份售書廣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務運動中成為暢銷書的是( ) A.?①⑤???????????B.?②④????????????????????????????????????? C.?③⑤???????????D.?①③ 4.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19世紀60年代提出“外需和戎,內須變法”的主張。他對內實現主張的措施有( ) ①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②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③創辦福州船政局 ④創辦輪船招商局 ⑤創建北洋海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⑤ 5. 洋務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提出的口號有( ) ①“自強”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下列屬于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企業的有( ) ①安慶內軍械所 ②江南制造總局 ③福州船政局 ④輪船招商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 1872年到1875年間,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 江蘇. 浙江分別為84人. 20人和9人;甲午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 A.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與近代化進程基本一致 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 8. 下列歷史人物中,既在軍事上捍衛了國家主權,又興辦工業推動了近代化進程的是 ( ) A.譚嗣同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鄧世昌 9. 李鴻章于1881年上奏說:“統計九年以來,華商運貨水腳,少入洋人之手者,約二三千萬兩。”這說明( ) A.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B.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閘門 C.洋務運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務運動啟發了人們的思想 10. “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這種說法可謂是一針見血。不過,洋務運動也有它的積極作用,表現在( ) ①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②洋務派“自強”“求富”的思想,使中國逐步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③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④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產生的時間是( ) A.第一次鴉片戰爭后 B.洋務運動中 C.戊戌變法中 D.辛亥革命后 12. 下列史實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是( ) A.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B.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 C.張謇興辦大生紗廠 D.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 13. 中國民族工業興起于( ) A. 19世紀一二十年代 B. 19世紀三四十年代 C. 19世紀五六十年代 D.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4.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出現在( ) A.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洋務運動期間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15. 下表為19世紀末中國重要商辦企業情況。這些信息可以印證( ) 時間 重要企業 1895年 樓景輝在浙江蕭山縣創辦合義和絲廠;張振勛在山東煙臺創辦張裕酒廠 1896年 嚴信厚在寧波創辦通久源紗廠 1898年 祝大椿在上海創辦源昌碾米廠;朱幼鴻在上海創辦裕通紗廠 1899年 張謇創辦南通大生紗廠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②近代民族工業已受到清政府保護 ③近代民族工業主要是日用輕工業 ④當時商辦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 ——摘編自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 (1)寫出材料一中“這場運動”的名稱,并根據材料歸納這場運動的作用。 材料二 《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 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 重慶. 蘇州. 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2)根據材料二,指出《馬關條約》中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是哪一條款。 材料三 清末狀元張謇曾說:“救國為目前之急……譬之樹然,教育猶花,海陸軍猶果也,而其根本則在實業。”為此他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創立了大生紗廠。1914年至1921年這八年中,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大生一. 二兩廠利潤高達1000萬兩以上。20世紀20年代,張謇的企業處境艱難,瀕臨破產。 ——摘編自《大生紡織公司年鑒》 (3)根據材料三,概括張謇的救國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生紗廠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發展的原因。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洋務運動使中華民族開始了強國之夢,給中國帶來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國處于十字路口時歷史的選擇。 (1)洋務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 材料二 19世紀90年代創辦的漢陽鐵廠是中國第一家近代鋼鐵企業。“煙囪凸起,矗立云霄”“化鐵爐之雄杰,碾軌床之森列,汽聲隆隆,錘聲丁丁,觸于眼簾. 轟于耳鼓者,是為二十世紀中國之雄廠耶!” (2)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材料體現了洋務運動的哪些主要內容。 材料三 (3)表中所列內容與哪一次運動有關?該運動的口號有哪些? (4)請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這次運動進行簡要評價。 18.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他們徘徊在封建王國的藩籬中自認為有所新創而洋洋得意,在列強侵略勢力的進攻下,這些封建思想的衛道者們所舉行的“壯舉”迅速歸于失敗。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摘編自《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材料二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國社會發生的洋務運動引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和發展軍事工業. 民用工業……洋務官僚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卻不自覺地走向自己預期目的反面。 ——摘編自夏東元《洋務運動史》 材料三 “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東西……卻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材料一中李鴻章認為中國“獨火器萬不能及”,他得出這一觀點的主要史實依據是什么?為此洋務派進行了怎樣的實踐?(列舉兩個方面)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洋務運動創辦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業(列舉兩例)?為什么說他們“走向自己預期目的反面”? (3)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三所說這場運動從西方文明中采納的“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指的是什么?“更為可取的東西”又是指什么? (4)洋務運動給近代化探索留下了怎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ACD 6-10BBCCC 11-15BCDCD 二. 非選擇題 16. (1)洋務運動。 作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3)主張:實業救國。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實業救國的熱潮等。 17. (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憂外患(內外交困)。 (2)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籌建近代海軍和興辦新式學堂。 (3)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 (4)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18. (1)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均戰敗。創辦了一批軍事工業,籌建了福建. 廣東. 南洋和北洋等海軍。 (2)輪船招商局. 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 開平煤礦等。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客觀上卻促使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3)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西方政治制度。 (4)學習先進文明不能停留在表面,應深入挖掘其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等深層次的內容,改革必須要有政治和制度的有力保障才能成功,改革要順應歷史潮流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