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節 空氣和氧氣 講義(學生+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節 空氣和氧氣 講義(學生+教師版)

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

級:
初二


數:3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
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主題
空氣、氧氣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專題檢測1.空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所占的比例大約是多少?2.你知道空氣組成的發現歷史嗎?3.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實驗來證明?4.你知道現在的空氣和千萬年前的空氣在組成上有什么變化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有什么危害?5.你了解氧氣這種我們時刻不能離開的物質嗎?它有著什么樣的性質,又因著這些性質,它有什么樣的用途,在制備或貯存時要注意什么?6.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氧氣的化學性質?7.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實驗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8.你知道工業上又是如何制取氧氣的?9.你知道什么是催化劑,它有什么特點?知識梳理1.空氣的組成(填寫圖中的空格)答: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4%、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教法、學法建議】本知識點主要是要記憶氮氣和氧氣的體積分數以及氮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其中關鍵是記住體積分數,記住體積分數自然就能算出體積比。記體積分數可以用口訣記憶法,例如:氮七八,氧二一(其實只要記“氮七八”就行)。另外,還要注意聯系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量實驗進行記憶。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1)空氣組成的發現歷史(見課后擴展閱讀材料)【教法、學法建議】本知識點主要作用是用普利斯特里的實驗引入我們的紅磷燃燒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另外,也希望通過閱讀材料,一方面增加學生的化學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給予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引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實驗目的: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原理:實驗藥品:紅磷、空氣實驗儀器:燃燒匙、集氣瓶、燒杯、帶導管的雙孔橡膠塞、止水夾、酒精燈實驗裝置:(見右圖)實驗步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收集一瓶空氣;關閉止水夾;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過量)并迅速插入集氣瓶中;待紅磷燃停止燃燒,瓶內溫度降到室溫時,打開止水夾,觀察現象。實驗現象:紅磷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煙;打開止水夾后,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思考1】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答案】用手緊握住集氣瓶,或用熱毛巾包住集氣瓶,看插在水中的導管內是否會冒出氣泡;松開手或拿掉熱毛巾,看導管內是否會形成一段水柱而且水柱高度不會降低。【思考2】如何收集一瓶空氣?【答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掉水,就能收集到一瓶空氣。【思考3】實際實驗時經常會出現一些誤差,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如果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可能原因:(1)紅磷不足(2)裝置氣密性不好(3)導管事先未注滿水(4)裝置未冷卻就打開彈簧夾如果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大,可能原因:(1)燃燒匙插入得太慢,導致空氣受熱膨脹逸出(2)彈簧夾沒有夾緊,導燃燒紅磷時空氣從彈簧夾逸出【教法、學法建議】1.每個實驗要記憶的東西都不少,要讓學生記憶清楚,首先就要讓他們知道化學實驗的知識結構,再根據這個結構進行背誦和記憶;2.本實驗是初中段不多的幾個含量探究實驗之一,含量探究實驗是定量實驗,其實驗的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做到定量,如何精確地做到定量。一般跟氣體相關的定量實驗都是通關過氣體體積的變化來測量,要做到精確測量就要做到裝置不漏氣或其他形式的氣體損失或增加,本實驗的常見誤差產生的都是跟漏氣或其他形式的氣體損失或增加有關。3.大氣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固體顆粒物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思考1】常見的污染物會造成什么危害?【答案】固體顆粒物又稱粉塵,會造成呼吸系統的疾病,如肺炎、肺癌等。CO是有毒氣體,CO中毒是在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的CO后所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一氧化碳進入體內,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和釋放氧的能力,導致機體缺氧中毒。SO2和NO2主要是會形成酸雨。【思考2】為什么說這些氣體污染物主要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廢氣?【答案】常見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氣。它們以及它們的衍生產品在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CO氣體。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如果直接燃燒煤就會生成SO2氣體。汽車的氣缸中的高溫環境會讓其中的氧氣和氮氣發生化合生成NO2氣體,所以主要是來源于汽車尾氣。【教法、學法建議】本知識點屬于要了解的知識點,不算重點,但是是本著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的目的還是需要稍詳細地進行講解。4.氧氣的性質(1)氧氣的性質-用途/貯存/收集方法/工業制法物理性質用途/貯存/收集方法/工業制法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可供水生動植物呼吸沸點比氮氣高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備液態時是淡藍色,固態時是淡藍色雪花狀貯存在藍色鋼瓶中化學性質不可燃,能助燃可用于支持燃燒、生鐵煉鋼有氧化性可以供給呼吸驗證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
實驗現象:①(黑色)C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出白光。②(黃色)S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空氣中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但在敘述現象時不能說出來)。③(紅色或白色)P和O2反應的現象是:冒白煙,生成白色固體(是P2O5,不能說)。(用于發令槍)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象是: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是氧化鎂,不能說)。(用于照明彈等)⑤(銀白色)Fe和O2反應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是Fe3O4,不能說)。注意點:預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層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⑥H2和O2的現象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現象是:發出藍色的火焰。⑧CH4和O2的現象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思考】為什么物質在純氧中的燃燒比在空氣中的燃燒更劇烈?【答案】因為物質單位面積上接觸的氧氣更多。【教法、學法建議】這是一個容量較大的知識點,也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識點。對氧氣性質的記憶,要注意與用途貯存等內容對應起來記憶;對實驗現象的記憶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或者回憶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如燒烤攤上的木炭燃燒時發紅光等)加深記憶效果。5.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方法1: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實驗目的:制取氧氣實驗原理:或實驗藥品: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實驗儀器:試管、酒精燈、鐵架臺、集氣瓶、水槽實驗裝置:見右圖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裝藥品(平鋪或斜鋪在試管的底部)③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將集氣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里)④點燃酒精燈用外焰給試管加熱⑤當導管的氣泡連續并均勻地放出時,開始收集氣體⑥先從水槽中移出(離去)導管⑦再熄滅酒精燈七字口訣: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思考1】為什么要藥品平鋪或斜鋪在試管底部?【答案】是為了讓藥品的受熱面積大一些。【思考2】為什么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答案】因為酒精燈外焰溫度最高,而且如果用酒精燈內焰加熱可能會導致試管炸裂。【思考3】為什么裝置中的試管口要向下傾斜?【答案】是為了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水蒸氣(固體藥品在貯存中會吸潮)在試管口冷凝后流回試管底部造成試管炸裂。【思考4】為什么在導管口放一團棉花?【答案】是為了防止固體顆粒進入導管(加熱和生成的氧氣形成的氣流會使固體顆粒移動)。【思考5】為什么要在導管中的氣泡連續并均勻放出時才開始收集氣體?【答案】因為在這之前產生的氣泡中氧氣不純。【思考6】為什么要先移導管再熄酒精燈?【答案】是為了防止先熄酒精燈后裝置內的氣體溫度降低,壓強降低,將水槽中的水吸入試管,造成試管炸裂。方法二:二氧化錳催化雙氧水實驗目的:制取氧氣實驗原理:實驗藥品:6%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實驗儀器:試管或錐形瓶、長頸漏斗或分液漏斗、集氣瓶、帶導管的雙孔橡膠塞實驗裝置:見右圖
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在錐形瓶中裝二氧化錳,在分液漏斗中裝雙氧水③打開分液漏斗旋塞滴加雙氧水④收集氣體【思考1】如果把分液漏斗換成長頸漏斗,有什么注意點,有什么優缺點?【答案】用長頸漏斗時,其下端要沒入頁面以下(即液封)。相對應用分液漏斗,用長頸漏斗做不到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以及從裝置角度控制反應的快慢。【思考2】兩個實驗方法中都用到了催化劑二氧化錳,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用二氧化錳化學反應能否發生,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是否會發生變化?【答案】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其作用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如果不用二氧化錳化學反能發生,只是反應速率相對較慢;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不會變化,質量不會變,化學性質也不會變?【教法、學法建議】這是一個極重要的知識點,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識點。對實驗現象的記憶還是建議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加深記憶效果,并通過反復回憶來記憶。三、專題突破【考點一】空氣的組成例1(江蘇泰州)下列有關氮氣的用途中,錯誤的是A.制氮肥
B.直接做燃料
C.做燈泡填充氣
D.做瓜果保護氣【解析】氮氣不能燃燒,所以不能做燃料。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做燈泡填充氣和瓜果等食品的保護氣;氮氣由氮元素組成,可以用作制氮肥。【答案】B【教法、學法建議】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氮氣的用途。【變式訓練】(江蘇蘇州)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B.少量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凈能力,空氣仍能保持潔凈C.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約占1%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一般不跟其他物質反應,曾被稱為“惰性氣體”【解析】C選項提供數據是按質量計算的數據,所以C錯。【答案】C【教法、學法建議】本題考查空氣這一重要的自然資源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了解大氣的自凈能力。(試題難度
“難度較小”)【考點二】空氣的組成測量實驗例2(上海奉賢一模)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下圖的實驗裝置。假設此實驗能夠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白磷所占體積、橡皮塞體積、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均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
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開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mL刻度處,則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活塞拉開后可以回到原來的位置是因為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夾緊彈簧夾,白磷燃燒消耗的只是試管中空氣里的氧氣,其體積只占試管容積的1/5,約8mL,所以活塞會停在約12mL處;不夾彈簧夾,白磷燃燒消耗的只是試管和注射器中空氣里的氧氣,其體積只占總體積(60mL)的1/5,約12mL,所以活塞會停在約8mL處。【答案】(1)裝置的氣密性好(2)活塞先向右移動,最終穩定在約約在
12mL
的刻度線上
(3)活塞先向右移動
,
最終穩定在約
8mL
的刻度線上【教法、學法建議】本題是對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一種改進,改動較大,考查得相當靈活。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的原理進行思考。?【變式訓練】(無錫)13.在今年的化學活動周中,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培養中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甲圖)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乙圖),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當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的是(  )A.反應容器體積小,藥品消耗少
B.裝置簡潔,減少了甲圖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C.白磷比紅磷著火點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內徑相等,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析】A、通過裝置可以看出,乙裝置的反應容器體積小,里面密封的空氣就少,則藥品消耗少的說法正確;B、乙裝置比較簡潔,空氣只存在于注射器內,而甲裝置的氣體除了集氣瓶內的外,導氣管中也含有氣體,因此可以減少甲圖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的說法正確;C、著火點是物質的一種性質,白磷比紅磷著火點低,故說法錯誤;D、乙容器內徑相等,通過注射器上的刻度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說法正確;【答案】C【教法、學法建議】本題通過兩套不同的裝置的對比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解題的關鍵是明確測定的原理并通過裝置的對比進行客觀的評價,難度不大.【考點三】大氣污染例3(連云港)“同呼吸,共奮斗“是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大氣中PM2.5(指大氣中直徑不超過2.5×10﹣6m的顆粒物)的增多會導致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發展燃煤發電
B.研究新能源汽車
C.禁止焚燒秸稈
D.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解析】A、發展燃煤發電,會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產生大量的懸浮顆粒,所以對PM2.5的治理起不到作用,故A正確;B、研究新能源汽車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PM2.5的治理,故B錯;C、焚燒秸稈能產生煙塵,所以禁止焚燒秸稈,有利于PM2.5的治理,故C錯;D、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就減少了空氣中懸浮顆粒物,能對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D錯.【答案】A【教法、學法建議】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細微顆粒物,只要能減少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量,就能對PM2.5的治理起作用。【變式訓練】(揚州)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同呼吸,共奮斗.下列不符合該主題的是(  )A.廢氣隨意排放
B.凈化汽車尾氣
C.大力植樹造林
D.禁止焚燒秸稈【解析】A、廢氣隨意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不符合該主題,故A正確;B、凈化汽車尾氣,減少尾氣污染,符合該主題,故B錯;C、大力植樹造林能夠凈化空氣,防止沙塵暴天氣的發生,符合該主題,故C錯;D、焚燒秸稈能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所以禁止焚燒秸稈,減少了環境污染,符合該主題,故D錯.【答案】A【教法、學法建議】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防止空氣污染的方法和途徑,真正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考點4】氧氣的性質例4(江蘇蘇州)下列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現象描述正確的是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冒出濃烈的黑煙,放出熱量.生成黑色粉末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濺,放出熱量,生成紅色粉末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產生沒有氣味的氣體【解析】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冒白煙,生成白色粉末,所以A錯;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黑色固體,所以B錯;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所以D錯;只有C描述合乎實驗事實,且很規范,所以C正確。【答案】C【教法、學法建議】該實驗考查有關氧氣的性質實驗的知識。要求考生必須熟悉這些基本實驗,并能規范描述實驗現象。(試題難度
“難度較小)【變式訓練】(蘇州)下列描述屬于氧氣化學性質的是(  )A.通常狀態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C.液態氧可用作發射火箭的助燃劑D.氧氣是一種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氧化許多物質【解析】A、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方面的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B、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描述的是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液態氧可用作助燃劑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D、氧氣的氧化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答案】CD【教法、學法建議】解答本題要分析物質的性質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如果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就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如果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就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考點5】氧氣的制取例5(常州)(10分)使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1)寫出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2)指出右圖裝置中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 
 ;(3)氧氣收集完成后,測得其純度明顯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可多選);A.高錳酸鉀中混入了二氧化錳
B.收集前,集氣瓶中未注滿水C.收集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見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就開始收集(4)在研究“適于制取氧氣的物質及其反應條件”的過程中,某同學完成了下表所示系列實驗:序號實驗能否生成氧氣A加熱高錳酸鉀能B加熱二氧化硅不能C加熱氯化鈉不能D加熱水不能E電解水能①根據實驗A、B、C,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條件下, 
;②根據實驗D、E,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是影響物質能否反應產生氧氣的重要因素;(5)將10g高錳酸鉀加熱一段時間后,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9.36g.試計算:①產生氧氣的質量;②剩余高錳酸鉀的質量.【解析】(1)根據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分析;(2)根據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分析;(3)A、高錳酸鉀中混入了二氧化錳,對生成氧氣的純度沒有影響;B.收集前,集氣瓶中未注滿水,就會留有氣泡,使收集的氧氣純度偏低;C.收集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只會導致氧氣沒有收集滿,對生成氧氣的純度沒有影響;D.未見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就開始收集,會把裝置內的少量空氣收集到集氣瓶內,使收集的氧氣純度偏低;(4)通過對比表中實驗及現象進行結論分析;(5)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由于氧氣逸出,所以反應后固體質量會減少;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固體質量的減少量即為生成氧氣的質量,然后根據反應方程式由氧氣的質量求出參加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進而求得剩余高錳酸鉀的質量.【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3)BD;(4)高錳酸鉀是適于制取氧氣的物質;②反應條件;(5)①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產生氧氣的質量為10g﹣9.36g=0.64g;②設參加反應的KMnO4質量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
x
0.64g=,解得x=6.32g,因此剩余KMnO4質量為10g﹣6.32g=3.68g∵6.32g<10g∴KMnO4未完全反應
剩余的KMnO4質量=10g﹣6.32g=3.68g答:①產生氧氣的質量為0.64g;②剩余物中高錳酸鉀的質量是3.68g.【教法、學法建議】此題主要考查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裝置、注意事項以及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通過認真分析題干,利用所學知識不難得出結論.【變式訓練】(江蘇南通)某興趣小組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和藥品進行了氧氣的制備實驗。(1)甲同學選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氧氣。
①寫出儀器B的名稱:______。②甲同學應選取的試劑是MnO2和_______(填化學式),MnO2固體在該反應中起_______作用。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學還可選擇_____法收集氧氣。④實驗前,甲同學先向儀器A中加入水,然后將導管放人水槽中,并打開儀器A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出現。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2)乙同學稱取一定質量KMn04放在大試管中,將溫度控制在250℃加熱制取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現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MnO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O2的質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________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K2MnO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實驗發現,K2MnO4受熱只能部分分解,經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對其分
解產生影響。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通過以上實驗探究,你對“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有何認識?_________。【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儀器名稱和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根據題給裝置圖,其反應原理應該是固體和液體反應,A的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制取氧氣所需要的藥品是MnO2和H2O2,其中MnO2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劑。由于氧氣比空氣重和不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氧氣處用排水法外,還可以用瓶口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實驗前,甲同學先向儀器A中加入水,然后將導管放人水槽中,并打開儀器A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出現。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通過對KMnO4分解反應的探究可以得出MnO2受熱不能分解產生氧氣,在這個反應中MnO2是生成物,同時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答案】(1)①水槽
②H2O2
催化
③向上排空氣法
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2KMnO4K2MO4+MnO2+O2↑
它們都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1
②制得了一些氧氣
取等量的錳酸鉀固體于兩支試管中,一支試管中加入氧化鉀,一支試管中不加入氧化鉀。用同樣火焰的酒精燈加熱,用相同規格的集氣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氣體,收集一瓶氧氣所用的時間作比較。確定錳酸鉀的分解是否與氧化鉀有關系。必須通過認真分析,用實驗來加以證明。【教法、學法建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藥品、裝置、實驗操作等。難度系數較高。專題過關1.(大連)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富氧空氣可用于潛水、醫療急救
B.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C.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
D.稀有氣體充入燈泡中可使其耐用【解析】氧氣能供給呼吸,所以富氧空氣可用于潛水、醫療急救,A說法正確。氮氣化學性質穩定,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C說法正確。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稀有氣體充入燈泡中防止燈絲氧化,可使其耐用,所以D說法正確。氧氣在燃燒中起到助然的作用,但其本省不具有可燃性,所以B說法錯誤。故答案選B。【答案】B2.(江蘇蘇州)下列關于產生氧氣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空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分解反應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
D.實驗室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解析】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利用液態空氣中液態氮、液態氧沸點的不同分離出其中的氧氣的,實質為蒸餾,是物理變化。所以只有C錯誤。【答案】C3.(江蘇蘇州)下列對催化劑描述正確的是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
B.催化劑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發生了變化C.只有分解反應才需要催化劑
D.某些化學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解析】有的反應速率適中,根本不需要催化劑。并不是任何反應都需要催化劑,所以A錯;催化劑具有“一變兩不變”的特點:它只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所以B錯;根據對反應速率的實際需要選擇催化劑,對反應速率進行控制和調整的,而并不是根據反應類型來選擇,所以C錯;某些化學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如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可以用二氧化錳、氧化銅、氧化鐵等作為作為催化劑。所以D正確。【答案】D4.(江西)實驗室檢驗氧氣應該選用(
)A.pH試紙
B.澄清石灰水
C.酚酞溶液
D.帶火星的木條【解題思路】pH試紙常用于檢測溶液酸堿性,澄清石灰水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碳,酚酞溶液常用于檢驗堿性溶液,氧氣具有助燃性,常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答案】D。5.(濱州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為21%B.
空氣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變的C.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D.
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大,空氣的質量越好【解題思路】A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B各成分比例是不斷改變;空氣由氧氣、氮氣、水蒸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小,質量越好。【答案】C.6.(江蘇泰州)下列有關氮氣的用途中,錯誤的是A.制氮肥
B.直接做燃料C.做燈泡填充氣
D.做瓜果保護氣【解析】氮氣不能燃燒,所以不能做燃料。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做燈泡填充氣和瓜果等食品的保護氣;氮氣由氮元素組成,可以用作制氮肥。【答案】B7.(重慶市)下列關于O2的說法不科學的是A.常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空氣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C.工業上將空氣液化后再進行分離來制取O2
D.加熱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劑【解析】氧氣具有助燃性,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要比在空氣中更劇烈,帶火星的木條在空氣中會熄滅,在氧氣中會復燃;.硫在空氣里燃燒產生微弱的淡藍色色火焰,.硫在O2里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備氧氣;加熱KClO3制O2,加入可加快反應的速率。【答案】A8.(四川廣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餅干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B、常用氮氣作食品保護氣,是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C、凡是無色、澄清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D、稀有氣體又叫惰性氣體,是因為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解析】選項C: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只要符合這些基本特征均可稱作溶液,溶液可以有一定的顏色,如硫酸銅溶液為藍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選項A空氣中含有水蒸氣使餅干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變軟;選項B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常用氮氣作食品保護氣,也可以防止食品被壓碎變形;選項D因為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答案】
C9.(眉山市)對資料或實驗證據的分析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科學探究是否符合客觀事實。下圖為實驗室用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制取氧氣的數據分析示意圖。下列依據圖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A、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氯酸鉀B、用相同容積的試管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氯酸鉀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使氯酸鉀產生的氧氣質量增加D、反應時間較長的是高錳酸鉀
【解析】A、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出,高錳酸鉀一旦受熱就會馬上放出氧氣,而氯酸鉀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所以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高錳酸鉀。B、從圖中可以看碟出,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反應到最后放出氧氣的質量是不相同的,氯酸鉀放的的氧氣多少用高錳酸鉀制的氧氣量,所以若用相同容積的試管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氯酸鉀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只能加快氯酸鉀反應的速度,并不能使氯酸鉀產生的氧氣質量增加。D、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反應時間較長的是氯酸鉀。【答案】B10.(廣西省桂林市)下列物質和氧氣反應的生成物在常溫下有液體的是A.蠟燭
B.鋁
C.磷
   
D.鐵【解析】蠟燭燃燒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鋁燃燒的產物是氧化鋁,磷燃燒的產物是五氧化二磷,鐵燃燒的產物是四氧化三鐵,所以答案A正確。【答案】A11.(陜西)用下圖A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象是
。(2)小倩設計了如下圖B所示的改進裝置,其優點是
(只寫一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液面最終將上升至
處(填1、2、3、4),但實驗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只寫一條)【答案】(1)紅磷繼續燃燒,生成大量白煙(2)不污染空氣或操作簡便或實驗誤差較小1
白磷量不足或未冷卻到室溫就觀察12.(桂林市)下圖是實驗室制取干燥氧氣的裝置:(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氣體外逸)(1)寫出圖中標號d的儀器名稱
。(2)a中的藥品是
;c中試劑的作用是
。(3)請說明如何改正裝置中的兩處錯誤

。【解析】根據發生裝置的特點我們知道制氧氣用的是固-液常溫型。題目中強調制取干燥的氧氣,則C中的試劑應是濃硫酸,由此可以解答(1)(2)。根據氧氣的密度和干燥氣體的要求可以將第(3)問解決。【答案】(1)集氣瓶(錯別字不給分)(2)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過氧化氫”、“H2O2”均給分)干燥氧氣(“吸收氧氣中的水蒸氣”、“干燥”、“吸水”等合理答案均給分)
(3)裝置c中的左邊導管插入液面下(或“裝置c中的進氣導管插到液面下”)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或“用瓶口向上排空氣法收集”)13.(桂林市)實驗室制取氧氣是初中化學階段的重要實驗。小元同學準確稱取7.9g純凈的高錳酸鉀加熱一段時間后,收集到氧氣580mL(標準狀況)。
(1)請寫出兩個實驗室用固體反應物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2)意外發現: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7.9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應生成氧氣560mL(標準狀況)。小元通過數據分析,意外發現收集到的氧氣體積和理論計算的氧氣體積不相符合,并且在實驗中還意外發現錳酸鉀溶液呈墨綠色。(3)提出假設:小元取實驗后的少量固體殘渣再次加熱,經檢驗又產生了氧氣。根據小元發現的問題和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設:假設1:二氧化錳也可以受熱分解產生氧氣假設2:錳酸鉀也可以受熱分解產生氧氣假設3: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受熱都可以放出氧氣假設4:
(只填一種)(4)設計實驗:小元用最初加熱所得的殘渣及必要的實驗用品,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驗證假設2。請在下面實驗流程方框中的相應位置填寫各步驟的實驗操作名稱。請簡要敘述步驟5的操作
。(5)得出結論:若觀察到
,則假設2成立;若觀察到
,則假設2不成立。
【解析】(1)常見固體制氧氣的有: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加熱制氧氣、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3)圍繞MnO2和K2MnO4兩物質思考,還有MnO2可以催化K2MnO4受熱分解產生O2或K2MnO4可以催化MnO2受熱分解產生O2沒有分析到。(4)由于MnO2不溶于水,K2MnO4可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的方法來分離它們。驗證K2MnO4制氧氣的方法是驗證氧氣的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5)如果假設2成立則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否則則不復燃。【答案】(1)
不要求順序)(3)MnO2可以催化K2MnO4受熱分解產生O2(或“K2MnO4可以催化MnO2受熱分解產生O2”或“KMnO4在不同溫度下以其它方式分解產生更多氧氣”或“升高溫度K2MnO4和MnO2相互反應產生O2”)(合理假設均給分)(4)溶解
過濾
蒸發
取干燥后的固體于試管中充分加熱,將帶火星的木條(或燃燒的木條)插入試管中(2分,未表達出“充分加熱”的含義扣1分,其它合理答案給分)(5)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更旺)
帶火星的木條沒有復燃(木條沒有燃燒更旺)【教法、學法建議】化學選擇題很多時候可以讓學生去把所有選項全部判斷,無論對錯,讓學生說出對或者錯的原因是什么。一方法可以考察他是否全部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復習鞏固和拓展的效果。
實驗探究題的解答要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推理,鍛煉他們的分析推理能力。五、專題總結【教法、學法建議】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顧本次課的5個知識要點,再用近年中考真題分析各對應知識點常考的題型,進行針對訓練和講解,然后輔以相應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和提高。六、溫故知新1.(北京)下列操作中,能鑒別空氣、氧氣和氫氣3瓶氣體的是(
)A.觀察氣體顏色
B.插入燃著的木條
C.聞氣體的氣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常見氣體的鑒別。空氣、氧氣和氫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因此無法從顏色、氣味上鑒別;氧氣和氫氣都不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也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鑒別;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中,燃燒更旺的是氧氣,無明顯現象的,是空氣,產生淡藍色火焰的是氫氣,所以可用燃著的木條加以鑒別。本題正確答案為B。
2.(連云港)在實驗中利用如圖裝置,可以進行的實驗是(  )①用過氧化氫溶液與MnO2制取氧氣;②用KMnO4固體制取氧氣;③用KClO3與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氣;④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A
【解析】根據發生裝置的特征和收集的方法選擇合適的制取氣體組合:固液常溫型的發生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重慶)下列關于O2的說法不科學的是(
)A.常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空氣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工業上將空氣液化后再進行分離來制取O2
D.加熱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劑【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氧氣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本題的解題關鍵是了解氧氣的性質及其制取的知識。帶火星的木條只能檢驗純凈的氧氣是否收集滿,不能檢驗出空氣中的氧氣,故A說法不正確,其他說法都正確。(南寧)實現“低碳經濟”的一種策略是節約能源。如右圖所示的四種制取氧氣的方法中最節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低碳節能的應用。利用H2
O2制氧氣不需要加熱或通電,不消耗能源。5.(江蘇宿遷)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在一些化學實驗中水的作用。A中集氣瓶內的水是為了吸收產生的SO2,防止其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6.(南京)下列物質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生大量白煙的是(  )A.木炭
B.甲烷
C.硫粉
D.紅磷【答案】D
【解析】A、木炭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無色氣體,故A不符合;B、甲烷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生成無色氣體,故B不符合;C、硫粉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C不符合;D、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符合題意;7.(南京)下列變化過程中,不包含緩慢氧化的是(

)A.動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釀造
D.食物的腐爛【答案】B【解析】蔗糖的溶解屬于物理變化,并沒有新的物質生成,也就不屬于緩慢氧化,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B。(蘇州)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氧氣用于煉鋼,目的是除去生鐵中多余的碳和其他雜質
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C.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是因為和體內物質反應而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
D.夏天魚池內放增氧泵,是因為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溶解量減少【解析】本題考查了氧氣用途與性質的關系。
根據生鐵和鋼的區別,將生鐵煉成鋼,也就是除去生鐵中多余的碳,因此是利用氧氣的氧化性,與碳發生反應,故A是正確的;氧氣能夠支持燃燒,并不是氧氣燃燒,故B是錯誤的,呼吸作用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機物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故C是正確的;夏天魚池增氧,水中缺氧,這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緣故,故D是正確的。【答案】B9.(南昌)下圖是實驗室氧氣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解析】本題考查氧氣的制取與性質,較易。
熟悉相關的操作要點是解題關鍵。A選項是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正確;B選項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導氣管要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便于排盡空氣,B圖錯誤;C選項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木條復燃表示已收集滿,C圖錯誤;D選項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為防止鐵絲燃燒后生成的熔融物濺落下來炸裂瓶底,集氣瓶底部應鋪一薄層細砂或少量水,D圖錯誤。【答案】A(南寧)右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紅磷燃燒一停止立即打開彈簧夾
B.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該實驗可證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D.將紅磷換成硫粉,瓶中的水換成濃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實驗,也能得出相同結論【解析】本題考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等難度。進行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等紅磷停止燃燒,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水會進入廣口瓶,占據廣口瓶約1/5的空間,說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由于硫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而被吸收,因而將紅磷換成硫粉,將瓶中的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實驗,也能得出相同的結論。A項中的說法不正確。【答案】A11.(重慶)A.B、C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A、B都是白色固體,C為黑色粉末。
(1)若將A、C混合后加熱,A能轉化成B,同時產生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C在這個反應中作

(2)A、B、C中可以作化肥的是
(填化學式)。
【答案】(1),分解反應,催化劑
(2)KCl
12.(淮安)根據如圖所示裝置,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的名稱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室用B、E、C裝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則E中應盛放的試劑是 
 ;(4)實驗室用D裝置收集氧氣,當 
 時開始收集;(5)E裝置中充滿水時,也可以作為氧氣的收集裝置,則氧氣應從 
 端通入(填“a”或“b”).【答案】(1)錐形瓶;(2)2KMnO4K2MnO4+MnO2+O2↑;(3)濃硫酸;(4)氣泡連續均勻冒出;(5)b。【解析】(1)熟練掌握常見的化學儀器名稱和用途;(2)根據A裝置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藥品及反應原理;(3)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氣;(4)根據用排水法收集的注意事項分析最佳的時機;(5)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分析進氣口。【教法、學法建議】盡量多地將本知識點以各種形式進行考查。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

級:
初二


數:3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
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主題
空氣、氧氣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專題檢測1.空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所占的比例大約是多少?2.你知道空氣組成的發現歷史嗎?3.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實驗來證明?4.你知道現在的空氣和千萬年前的空氣在組成上有什么變化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有什么危害?5.你了解氧氣這種我們時刻不能離開的物質嗎?它有著什么樣的性質,又因著這些性質,它有什么樣的用途,在制備或貯存時要注意什么?6.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氧氣的化學性質?7.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實驗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8.你知道工業上又是如何制取氧氣的?9.你知道什么是催化劑,它有什么特點?知識梳理1.空氣的組成(填寫圖中的空格)【教法、學法建議】本知識點主要是要記憶氮氣和氧氣的體積分數以及氮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其中關鍵是記住體積分數,記住體積分數自然就能算出體積比。記體積分數可以用口訣記憶法,例如:氮七八,氧二一(其實只要記“氮七八”就行)。另外,還要注意聯系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量實驗進行記憶。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1)空氣組成的發現歷史(見課后擴展閱讀材料)【教法、學法建議】本知識點主要作用是用普利斯特里的實驗引入我們的紅磷燃燒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另外,也希望通過閱讀材料,一方面增加學生的化學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給予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引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實驗目的: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原理:實驗藥品:紅磷、空氣實驗儀器:燃燒匙、集氣瓶、燒杯、帶導管的雙孔橡膠塞、止水夾、酒精燈實驗裝置:(見右圖)實驗步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收集一瓶空氣;關閉止水夾;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過量)并迅速插入集氣瓶中;待紅磷燃停止燃燒,瓶內溫度降到室溫時,打開止水夾,觀察現象。實驗現象:紅磷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煙;打開止水夾后,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思考1】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思考2】如何收集一瓶空氣?
【思考3】實際實驗時經常會出現一些誤差,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教法、學法建議】1.每個實驗要記憶的東西都不少,要讓學生記憶清楚,首先就要讓他們知道化學實驗的知識結構,再根據這個結構進行背誦和記憶;2.本實驗是初中段不多的幾個含量探究實驗之一,含量探究實驗是定量實驗,其實驗的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做到定量,如何精確地做到定量。一般跟氣體相關的定量實驗都是通關過氣體體積的變化來測量,要做到精確測量就要做到裝置不漏氣或其他形式的氣體損失或增加,本實驗的常見誤差產生的都是跟漏氣或其他形式的氣體損失或增加有關。3.大氣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固體顆粒物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思考1】常見的污染物會造成什么危害?
【思考2】為什么說這些氣體污染物主要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廢氣?
【教法、學法建議】本知識點屬于要了解的知識點,不算重點,但是是本著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的目的還是需要稍詳細地進行講解。4.氧氣的性質(1)氧氣的性質-用途/貯存/收集方法/工業制法物理性質用途/貯存/收集方法/工業制法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可供水生動植物呼吸沸點比氮氣高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法制備液態時是淡藍色,固態時是淡藍色雪花狀貯存在藍色鋼瓶中化學性質不可燃,能助燃可用于支持燃燒、生鐵煉鋼有氧化性可以供給呼吸驗證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
實驗現象:①(黑色)C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出白光。②(黃色)S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空氣中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但在敘述現象時不能說出來)。③(紅色或白色)P和O2反應的現象是:冒白煙,生成白色固體(是P2O5,不能說)。(用于發令槍)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象是: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是氧化鎂,不能說)。(用于照明彈等)⑤(銀白色)Fe和O2反應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是Fe3O4,不能說)。注意點:預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層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⑥H2和O2的現象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現象是:發出藍色的火焰。⑧CH4和O2的現象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思考】為什么物質在純氧中的燃燒比在空氣中的燃燒更劇烈?
【教法、學法建議】這是一個容量較大的知識點,也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識點。對氧氣性質的記憶,要注意與用途貯存等內容對應起來記憶;對實驗現象的記憶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或者回憶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如燒烤攤上的木炭燃燒時發紅光等)加深記憶效果。5.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方法1: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實驗目的:制取氧氣實驗原理:或實驗藥品: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實驗儀器:試管、酒精燈、鐵架臺、集氣瓶、水槽實驗裝置:見右圖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裝藥品(平鋪或斜鋪在試管的底部)③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將集氣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里)④點燃酒精燈用外焰給試管加熱⑤當導管的氣泡連續并均勻地放出時,開始收集氣體⑥先從水槽中移出(離去)導管⑦再熄滅酒精燈七字口訣: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思考1】為什么要藥品平鋪或斜鋪在試管底部?
【思考2】為什么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思考3】為什么裝置中的試管口要向下傾斜?
【思考4】為什么在導管口放一團棉花?
【思考5】為什么要在導管中的氣泡連續并均勻放出時才開始收集氣體?
【思考6】為什么要先移導管再熄酒精燈?
方法二:二氧化錳催化雙氧水實驗目的:制取氧氣實驗原理:實驗藥品:6%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實驗儀器:試管或錐形瓶、長頸漏斗或分液漏斗、集氣瓶、帶導管的雙孔橡膠塞實驗裝置:見右圖
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在錐形瓶中裝二氧化錳,在分液漏斗中裝雙氧水③打開分液漏斗旋塞滴加雙氧水④收集氣體【思考1】如果把分液漏斗換成長頸漏斗,有什么注意點,有什么優缺點?
【思考2】兩個實驗方法中都用到了催化劑二氧化錳,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用二氧化錳化學反應能否發生,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是否會發生變化?
【教法、學法建議】這是一個極重要的知識點,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識點。對實驗現象的記憶還是建議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加深記憶效果,并通過反復回憶來記憶。三、專題突破【考點一】空氣的組成例1(江蘇泰州)下列有關氮氣的用途中,錯誤的是A.制氮肥
B.直接做燃料
C.做燈泡填充氣
D.做瓜果保護氣【變式訓練】(江蘇蘇州)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B.少量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凈能力,空氣仍能保持潔凈C.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約占1%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一般不跟其他物質反應,曾被稱為“惰性氣體”【考點二】空氣的組成測量實驗例2(上海奉賢一模)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下圖的實驗裝置。假設此實驗能夠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白磷所占體積、橡皮塞體積、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均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
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開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mL刻度處,則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式訓練】(無錫)13.在今年的化學活動周中,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培養中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甲圖)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乙圖),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當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的是(  )A.反應容器體積小,藥品消耗少
B.裝置簡潔,減少了甲圖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C.白磷比紅磷著火點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內徑相等,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考點三】大氣污染例3(連云港)“同呼吸,共奮斗“是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大氣中PM2.5(指大氣中直徑不超過2.5×10﹣6m的顆粒物)的增多會導致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發展燃煤發電
B.研究新能源汽車
C.禁止焚燒秸稈
D.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變式訓練】(揚州)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同呼吸,共奮斗.下列不符合該主題的是(  )A.廢氣隨意排放
B.凈化汽車尾氣
C.大力植樹造林
D.禁止焚燒秸稈【考點4】氧氣的性質例4(江蘇蘇州)下列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現象描述正確的是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冒出濃烈的黑煙,放出熱量.生成黑色粉末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濺,放出熱量,生成紅色粉末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產生沒有氣味的氣體【變式訓練】(蘇州)下列描述屬于氧氣化學性質的是(  )A.通常狀態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C.液態氧可用作發射火箭的助燃劑
D.氧氣是一種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氧化許多物質【考點5】氧氣的制取例5(常州)(10分)使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1)寫出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2)指出右圖裝置中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 
 ;(3)氧氣收集完成后,測得其純度明顯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可多選);A.高錳酸鉀中混入了二氧化錳
B.收集前,集氣瓶中未注滿水C.收集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見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就開始收集(4)在研究“適于制取氧氣的物質及其反應條件”的過程中,某同學完成了下表所示系列實驗:序號實驗能否生成氧氣A加熱高錳酸鉀能B加熱二氧化硅不能C加熱氯化鈉不能D加熱水不能E電解水能①根據實驗A、B、C,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條件下, 
;②根據實驗D、E,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是影響物質能否反應產生氧氣的重要因素;(5)將10g高錳酸鉀加熱一段時間后,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9.36g.試計算:①產生氧氣的質量;②剩余高錳酸鉀的質量.【變式訓練】(江蘇南通)某興趣小組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和藥品進行了氧氣的制備實驗。(1)甲同學選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氧氣。
①寫出儀器B的名稱:______。②甲同學應選取的試劑是MnO2和_______(填化學式),MnO2固體在該反應中起_______作用。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學還可選擇_____法收集氧氣。④實驗前,甲同學先向儀器A中加入水,然后將導管放人水槽中,并打開儀器A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出現。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2)乙同學稱取一定質量KMn04放在大試管中,將溫度控制在250℃加熱制取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現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MnO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O2的質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________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K2MnO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實驗發現,K2MnO4受熱只能部分分解,經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對其分
解產生影響。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通過以上實驗探究,你對“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有何認識?_________。專題過關1.(大連)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富氧空氣可用于潛水、醫療急救
B.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C.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
D.稀有氣體充入燈泡中可使其耐用2.(江蘇蘇州)下列關于產生氧氣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空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分解反應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
D.實驗室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3.(江蘇蘇州)下列對催化劑描述正確的是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
B.催化劑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發生了變化C.只有分解反應才需要催化劑
D.某些化學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4.(江西)實驗室檢驗氧氣應該選用(
)A.pH試紙
B.澄清石灰水
C.酚酞溶液
D.帶火星的木條5.(濱州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為21%B.
空氣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變的C.空氣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D.
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大,空氣的質量越好6.(江蘇泰州)下列有關氮氣的用途中,錯誤的是A.制氮肥
B.直接做燃料C.做燈泡填充氣
D.做瓜果保護氣7.(重慶市)下列關于O2的說法不科學的是A.常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空氣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C.工業上將空氣液化后再進行分離來制取O2
D.加熱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劑8.(四川廣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餅干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B、常用氮氣作食品保護氣,是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C、凡是無色、澄清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D、稀有氣體又叫惰性氣體,是因為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9.(眉山市)對資料或實驗證據的分析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科學探究是否符合客觀事實。下圖為實驗室用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制取氧氣的數據分析示意圖。下列依據圖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A、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氯酸鉀B、用相同容積的試管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氯酸鉀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使氯酸鉀產生的氧氣質量增加D、反應時間較長的是高錳酸鉀
10.(廣西省桂林市)下列物質和氧氣反應的生成物在常溫下有液體的是A.蠟燭
B.鋁
C.磷
   
D.鐵11.(陜西)用下圖A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象是
。(2)小倩設計了如下圖B所示的改進裝置,其優點是
(只寫一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液面最終將上升至
處(填1、2、3、4),但實驗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只寫一條)12.(桂林市)下圖是實驗室制取干燥氧氣的裝置:(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氣體外逸)(1)寫出圖中標號d的儀器名稱
。(2)a中的藥品是
;c中試劑的作用是
。(3)請說明如何改正裝置中的兩處錯誤

。13.(桂林市)實驗室制取氧氣是初中化學階段的重要實驗。小元同學準確稱取7.9g純凈的高錳酸鉀加熱一段時間后,收集到氧氣580mL(標準狀況)。
(1)請寫出兩個實驗室用固體反應物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2)意外發現: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7.9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應生成氧氣560mL(標準狀況)。小元通過數據分析,意外發現收集到的氧氣體積和理論計算的氧氣體積不相符合,并且在實驗中還意外發現錳酸鉀溶液呈墨綠色。(3)提出假設:小元取實驗后的少量固體殘渣再次加熱,經檢驗又產生了氧氣。根據小元發現的問題和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設:假設1:二氧化錳也可以受熱分解產生氧氣假設2:錳酸鉀也可以受熱分解產生氧氣假設3: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受熱都可以放出氧氣假設4:
(只填一種)(4)設計實驗:小元用最初加熱所得的殘渣及必要的實驗用品,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驗證假設2。請在下面實驗流程方框中的相應位置填寫各步驟的實驗操作名稱。請簡要敘述步驟5的操作
。(5)得出結論:若觀察到
,則假設2成立;若觀察到
,則假設2不成立。
五、專題總結【教法、學法建議】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顧本次課的5個知識要點,再用近年中考真題分析各對應知識點常考的題型,進行針對訓練和講解,然后輔以相應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和提高。六、溫故知新1.(北京)下列操作中,能鑒別空氣、氧氣和氫氣3瓶氣體的是(
)A.觀察氣體顏色
B.插入燃著的木條
C.聞氣體的氣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2.(連云港)在實驗中利用如圖裝置,可以進行的實驗是(  )①用過氧化氫溶液與MnO2制取氧氣;②用KMnO4固體制取氧氣;③用KClO3與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氣;④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重慶)下列關于O2的說法不科學的是(
)A.常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空氣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工業上將空氣液化后再進行分離來制取O2
D.加熱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劑(南寧)實現“低碳經濟”的一種策略是節約能源。如右圖所示的四種制取氧氣的方法中最節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江蘇宿遷)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6.(南京)下列物質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生大量白煙的是(  )A.木炭
B.甲烷
C.硫粉
D.紅磷
7.(南京)下列變化過程中,不包含緩慢氧化的是(

)A.動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釀造
D.食物的腐爛
(蘇州)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氧氣用于煉鋼,目的是除去生鐵中多余的碳和其他雜質
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C.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是因為和體內物質反應而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
D.夏天魚池內放增氧泵,是因為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溶解量減少9.(南昌)下圖是實驗室氧氣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南寧)右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紅磷燃燒一停止立即打開彈簧夾
B.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該實驗可證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D.將紅磷換成硫粉,瓶中的水換成濃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實驗,也能得出相同結論11.(重慶)A.B、C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A、B都是白色固體,C為黑色粉末。
(1)若將A、C混合后加熱,A能轉化成B,同時產生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C在這個反應中作

(2)A、B、C中可以作化肥的是
(填化學式)。
12.(淮安)根據如圖所示裝置,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的名稱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室用B、E、C裝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則E中應盛放的試劑是 
 ;(4)實驗室用D裝置收集氧氣,當 
 時開始收集;(5)E裝置中充滿水時,也可以作為氧氣的收集裝置,則氧氣應從 
 端通入(填“a”或“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徐闻县| 铜陵市| 恩平市| 扎赉特旗| 青州市| 睢宁县| 油尖旺区| 大同市| 定日县| 连平县| 黎川县| 文山县| 垦利县| 昂仁县| 安新县| 临洮县| 太仓市| 九台市| 甘洛县| 南靖县| 公安县| 兰考县| 富锦市| 望都县| 上思县| 永安市| 东乡| 百色市| 土默特右旗| 阳东县| 同江市| 铜梁县| 东阿县| 五峰| 南皮县| 河曲县| 依安县| 三河市| 彰武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