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影子 影子形成的條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體。 影子對我們有益的有:皮影戲、日晷、樹蔭下納涼等。 2、太陽和影子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早上太陽在東面,影子在西面,晚上太陽在西面影子在東面。 一天中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早晚影子較長,中午影子較短。 同一時刻,不同物體的影子長度是不同的,但方向是相同的。 3、日晷 1、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計時儀器。 4、怎樣加快溶解 1、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攪拌、加熱、研碎。 2、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稱為對比試驗。 5、誰在水中溶解的多 1、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食鹽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蘇打的溶解能力。 6、把它們分離 木屑和鐵屑分離的方法有:磁鐵吸鐵屑或放入水中,木屑漂在水上。 要分離白糖和沙子,可以把它們放入水中,糖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然后把糖水加熱,水會蒸發,糖就分離出來了。 可以用濾網過濾的方式分離大豆和沙子。 7、玻璃 玻璃有硬度大、透明、易碎、不透氣的特點。 玻璃可以做玻璃窗、玻璃杯、擋風玻璃等。 8、紙 不同的紙的性能特點不同,摸一摸瓦楞紙較粗糙,電光紙較光滑;揉一揉牛皮紙較硬,餐巾紙較軟;撕一撕牛皮紙比復印紙結實。餐巾紙、宣紙的吸水能力較強。 9、多變的紙 玩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大小發生了變化,但構成質的物質沒有變化。像彎鐵絲、切割玻璃、橡皮泥捏成小船、木頭做成家具等是形狀大小發生了變化。像冰化成水,蠟燭化成蠟油是狀態發生了變化,物質本身沒發生變化。 像木材燃燒、鐵生銹等是物質本身發生了變化。 10、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像棉花、木材、羊毛、沙子等是天然材料。 像人造革、玻璃、紙、水泥、塑料等是人造材料。 11、植物的花 1、植物的花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 3、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柱頭上有粘液。 4、在自然條件下,植物借助風、昆蟲、鳥來傳粉。 5、雄蕊頂端的花藥里的花粉成熟后傳到雌蕊頂端,這個過程叫授粉。 6、桃花、月季花、杏花、蘋果花、辣椒花、茄子花是完全花。百合花、南瓜、黃瓜、絲瓜、冬瓜是不完全花。 12、植物的果實 1、植物的果實由雌蕊中的子房發育而成。 2、植物的果實都有種子和果皮。 3、種子傳播的方式有借助風力、水力傳播、借助動物傳播、自身彈射傳播。 4、蒲公英、榆樹借助風力,蓮蓬子、椰子借助水力傳播,大豆借助自身彈射傳播,蒼耳、葡萄、桃、杏等借助動物傳播。 5、蘿卜、紅薯我們食用的是根,土豆是塊莖。蘋果、梨、桃食用的是果肉。葵花籽、花生、核桃食用的是種子。 13、種子發芽了 1、種子的基本構造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胚上有子葉、胚芽、胚根。 2、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空氣。 14、植物的分身術 1、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以外,還可以用根、葉、莖來繁殖。 2、用莖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和壓條。柳樹、楊樹、月季主要以莖的扦插來繁殖的。 3、用莖繁殖的植物有馬鈴薯、月季、姜、柳樹、楊樹、大蒜、石榴樹等。 4、用根繁殖的植物有紅薯、薄荷、甘草、菊花、大麗花等。 5、用葉繁殖的植物有落葉生根、秋海棠、虎尾蘭、豆瓣綠、蘆薈等。 多肉植物通常用葉繁殖 浮和沉 物體在水中會受到豎直向上托起的力。這樣的力是浮力。 在水中漂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在水中漂著的物體有木塊、泡沫塑料、氣球、救生圈等,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有石塊、鐵塊、鐵釘、玻璃等。 實驗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受不受水的浮力? 1.用橡皮筋吊起鉤碼,量一量橡皮筋的長度。 2.把鉤碼放水中,量一量在水中吊起鉤碼的橡皮筋的長度。 3.比較兩次測量的長度。 實驗現象:在外面時橡皮筋長,在水中時橡皮筋變短。 實驗結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水的浮力。 浮力的應用:救生圈、輪船、浮橋、魚漂等。 彈簧里的學問 彈簧被拉伸或壓縮時,會產生一種要恢復到原來形狀的力,這樣的力是彈力。 生活中用到彈力的有:測力計、彈弓、拉力器、蹦床、撐桿跳等。 鞋底花紋的啟示 當在地面上推拉一個物體時,在物體和地面之間會產生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樣的力是摩擦力。 力可以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每個測力計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 為了得到準確的數據,實驗時一般多次測量后求平均值。 在水平面上推拉物體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被推拉的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5、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有:汽車輪胎上有花紋、鞋底上的花紋、瓶蓋上的豎紋等;這些摩擦力對我們來說都是有益的。 6、生活中減小摩擦力的有:機器齒輪上加潤滑油、氣墊船、磁懸浮列車、車輪胎做成圓形的等。這些摩擦對我們來說都是有害的。 7、路面結冰很容易滑倒,是因為摩擦力太小,可以在路面上撒些沙子,增大摩擦力。 18、食物的營養 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脂肪在紙上會留下油漬。淀粉遇碘會變藍。蛋白質在燃燒時會發出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 含淀粉較多的食物有饅頭、米飯、面條、包子等。 含脂肪較多的有肥肉、花生、大豆、芝麻和各種油類。 含蛋白質較多的有牛奶、雞蛋、瘦肉、魚、蝦等。 蔬菜和水果含維生素和無機鹽較多。 19、食物到哪里去了 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食物的消化一是靠牙齒的咀嚼和胃的蠕動,將食物研碎;二是靠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幫助,把食物變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淀粉等營養成分在人體內不斷的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和代謝廢物通過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徑被排出體外。 人的口腔內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促進食物消化的酶,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所以細嚼饅頭感覺有點甜。 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了。 怎樣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1.飯前便后要洗手,2.吃飯要定時定量,3.吃飯時不要看電視, 4.不吃變質的食物,5.飯后不要劇烈運動。 20、我們的呼吸 人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等。 人體吸進空氣后,在體內消耗了部分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與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反應后釋放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澄清的石灰水被吹進二氧化碳氣體后會變渾濁。 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1.勤開窗通風,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3.寒冷天氣外出要戴口罩。 第七單元、 “中國天眼”總工程師是南仁東。都江堰總設計工程師是李冰。 京張鐵路總設計師是詹天佑。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拱石橋。設計師是李春。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方法。王選研制的激光照排技術比古老的鉛字排版功效提高5倍。尼古拉·特斯拉設計了交流電系統,使電可以遠距離傳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