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索地球 古代中國人認為地球“天似穹廬,地似棋盤”。即天圓地方。 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來“日心說”。 亞里士多德通過觀察月食,發(fā)現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圓弧形的,提出了“大地是圓形”的結論。 在海邊遠望返航的船只時,總是先看見桅桿,再看見船身,這一現象也可以推斷出地球是一個球體。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首次實現繞地球一圈回到出發(fā)點,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現代通過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地球赤道半徑約6378千米,極地半徑約6357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一平方千米。 9、認識太陽 1、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6000℃,內部溫度約為1500萬℃。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 2、太陽各部分結構由內到外依次是核心區(qū)、輻射區(qū)、對流區(qū)、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太陽的中心是日核。 3、太陽表面經常會出現黑子和日珥。 4、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5、太陽是萬物之靈,是地球上生命之源,沒有了它,地球上將沒有生命。 6、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轉、本身不能發(fā)光的天體屬于行星。 10.登上月球 1、像月球這樣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屬于衛(wèi)星。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 2、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起來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起來陰暗的部分是平原。 3、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生物。 4、環(huán)形山是月球地貌的顯著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huán)形山的形成原因目前公認的說法是隕石“撞擊說” 5、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6、我國自主研制并發(fā)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是嫦娥一號。 7、在做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時,用沙盤模擬月球,石塊、玻璃彈珠模擬隕石。 8、假如你是一位宇航員,要到月球上去,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答:需要考慮1.帶氧氣,水。2.宇航服:用來調節(jié)溫度,防有害輻射。3.無線電設備:用來交流。 月相的變化 月相每個月都在有規(guī)律的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化。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 上玄月出現在農歷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半天空,亮面朝西,月相由缺到圓。 記作:上上上西西。下玄月出現在農歷下半月的下半夜的東半天空,亮面朝東,月相由圓到缺。記作:下下下東東。 上弦月的月牙朝西,下弦月的月牙朝東。 滿月一般在每個農歷月的15日或16日。 一天中的不同時刻,月相的形狀沒有變化,位置逐漸西移。 一個月內,每天同一時刻,月相的形狀和位置都發(fā)生變化。 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月相的形狀和位置幾乎沒有變化。 陰歷(農歷)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guī)律制定的。 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月相? 答: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它在圍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隨著月球相對于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射的一面有時面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