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實驗題 實驗題 一?實驗名稱:杠桿的平衡 ??????實驗器材:杠桿尺、鉤碼 ??????實驗步驟: 1)?????確定杠桿尺一側的一個點為阻力點,掛一定數量的鉤碼。 2)?????在另一側確定動力點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掛多少鉤碼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改變阻力點的位置,重復第二步。 實驗現象:鉤碼掛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桿有時平衡,有時不平衡。 實驗結論:通過實驗知道了杠桿尺的平衡規律: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動力點到之點的距離×??鉤碼數 實驗名稱 杠桿 實驗目的 能通過實驗發現杠桿省力的原理 實驗材料 立柱、螺絲釘、平衡尺、鉤碼若干 ? 實 驗 過 程 1、?用螺絲釘把杠桿尺“0”處小孔固定在立柱頂端的小孔,把立桿插在盒內小孔處; 2、先調節好杠桿尺在不掛鉤碼時處于水平狀態,在平衡尺左側2格處掛兩個鉤碼,嘗試在右側1格處掛能夠平衡的若干鉤碼。 3、?用多種擺法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實驗結論 離支點的距離越遠,鉤碼被放大的力越大 二?????實驗名稱:探究輪軸 實驗器材:輪軸實驗器材、鉤碼、皮筋秤 實驗步驟:?1) 組裝實驗裝置。 2) 將兩個鉤碼掛在皮筋秤上,觀察并記下皮筋伸長的長度。 3) 在軸上掛兩個鉤碼,把輪的線繩下端系在皮筋秤鉤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動輪子,觀察并記下皮筋伸長的長度。 4) 在輪的線繩上掛兩個鉤碼,軸的線繩上掛皮筋秤,再做上述實驗,觀察皮筋伸長的長度。 ?實驗現象:把鉤碼掛在軸上時,皮筋伸長的長度最短。 ?實驗結論:把重物掛在軸上帶動輪轉動,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實驗名稱 輪軸 實驗目的 輪軸可以省力。軸不變時,輪越大越省力 實驗材料 粉筆 ? 實 驗 過 程 1、在門上找到門軸,用粉筆在距門軸不同的距離處做三個記號,編號; 2、揭示這三處離門軸越近,說明輪越小,反之,輪越大。 3、分別從這三處推門,比較在哪一處省力,哪一處費力。 實驗結論 輪軸可以省力。軸不變時,輪越大越省力 三?實驗名稱:研究定滑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定滑輪實驗裝置、彈簧秤、鉤碼、細繩 實驗步驟: 1) 組裝好定滑輪實驗裝置 2) 直接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記下讀數。 3) 在繩子的一端掛一個鉤碼,繩子的另一端掛在彈簧秤上,通過定滑輪裝置勻速使鉤碼上升,記下讀數。 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發現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 實驗結論: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 四????實驗名稱:探究動滑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動滑輪實驗裝置、彈簧秤、鉤碼、細繩 實驗步驟: 1) 組裝好動滑輪實驗裝置。 2) 直接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記下讀數。 3) 在繩子的一端系在橫梁上 ,繩子的另一端掛在彈簧秤上,通過動滑輪裝置勻速使鉤碼上升,記下讀數。 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發現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實驗結論: 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五????實驗名稱:探究滑輪組的作用 實驗器材:滑輪組裝置、彈簧秤、鉤碼、細繩 實驗步驟: 1) 組裝好滑輪組實驗裝置。 2) 直接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記下讀數。 3) 在繩子的一端系在橫梁上 ,繩子的另一端掛在彈簧秤上,通過滑輪組裝置勻速使鉤碼上升,記下讀數。 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發現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實驗結論: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六:研究斜面 ? 實驗名稱 斜面 實驗目的 ? 知道斜面的角度影響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實驗材料 簡單機械盒(立柱、滾輪、螺絲釘)、彈簧秤 ? 實 驗 過 程 1、?把立柱立在盒底,往最下的孔插入螺絲釘,備用; 2、?測出滾輪的重量為0.5牛; 3、分別把盒蓋搭在固定塊(高1.2厘米)上、立柱最低孔(高9.5厘米)、中間孔(高14厘米)處,用彈簧秤把滾輪緩慢地拉上斜面,讀數、記錄。 ? 實驗結論 斜面的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七、研究傳動裝置 實驗名稱 傳動裝置 實驗目的 比較齒輪傳動和鏈條傳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 實驗材料 盒底、立柱、大圓輪、小圓輪、螺絲釘、傳動帶、搖手柄、大齒輪、小齒輪 ? 實 驗 過 程 1、用螺絲釘把大圓輪、小圓輪有距離地固定在在立柱上,往兩個輪上套皮筋,裝上搖手柄,觀察、記錄; 2、?用螺絲釘把大齒輪、小齒輪0距離固定,裝上搖手柄,觀察、記錄。 ? 實驗結論 ? 相同:都可以傳遞力 不同:鏈條傳動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齒輪傳動需要近距離傳遞力,用力方向不同 八、比較不同形狀的承受力 實驗名稱 比較不同形狀的承受力 實驗目的 ? 能夠通過實驗探究物體形狀和承受力大小的關系 實驗材料 雙面膠、打印紙、剪刀、書本 ? 實 驗 過 程 1、把紙折成圓形、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紙筒,紙的重合處用雙面膠固定; 2、往上面放書,由少到多,比較承受力的大小。 實驗結論 棱柱越多,紙筒的承受力越強;圓柱的承受力最強 九、研究那種形狀最穩固 實驗名稱 研究那種形狀最穩固 實驗目的 了解三角形的支架最穩固 實驗材料 吸管、繩子、剪刀 ? 實 驗 過 程 1、?用剪刀把吸管剪成3厘米大小; 2、?拿繩子把吸管串成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兩頭結實地打個結; 3、?向兩邊拉拽,檢查穩固性,比較記錄。 ? 實驗結論 三角形支架最穩固、結實 十、建橋梁 實驗名稱 建橋梁 實驗目的 比較平板橋、拱橋、斜拉橋的特點與承受力 實驗材料 ? 書本、打印紙、粗繩、筷子、膠帶、鉤碼、小車 實 驗 過 程 1、用書本、紙搭成平板橋、拱橋; 2、?用書本、紙、繩子搭成斜拉橋; 3、把盒子封面別放在橋面上,盒內逐個放入鉤碼,直到橋面無法承受為止。 ? 實驗結論 ? 平板橋的承受力最差,拱橋可以向橋梁兩側分解壓力,承受力最大;但如果橋的距離長,那么斜拉橋的承受力相對大些。 十一、模擬變質巖的形成 實驗名稱 模擬變質巖的形成 實驗目的 體會巖石在外力作用下的變質過程 實驗材料 各種顏色的橡皮泥、白紙、硬板 ? 實 驗 過 程 ? 1、把顏色不同的橡皮泥搓成大小不同的圓球堆在白紙上; 2、?把這些橡皮泥用硬板反復加壓; 3、?觀察壓力下橡皮泥的狀態。 ? 實驗結論 ? 加壓好比是地球內部的強大壓力,變質巖在高溫高壓下形成 十二、研究神經 ? 實驗名稱 神經 實驗目的 研究身體不同部位反應的快慢 實驗材料 兩塊橡皮、秒表 ? 實 驗 過 程 1、用兩塊橡皮在同高同時落在對方的手背和腳背上,看他最早感受到哪一個橡皮落在身體上的。 2、?用同樣方法砸在頭和腿上,比較、記錄。 3、?在別的部位實驗。 ? ? 實驗結論 大腦接受和傳出信息需要一定時間。哪個部位信號需要通過的“線路”長,哪個反射需要的時間就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