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個性化輔導講義3.5生物的呼吸與呼吸作用1.人體呼吸運動一、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的交換1.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1)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2)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其中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呼吸系統的組成器官及作用見下圖和下表。呼吸系統的組成各器官的作用呼吸道鼻阻擋和粘住灰塵、細菌,還能溫暖和濕潤空氣,感受氣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由軟骨做支架,保持氣體通暢,內有聲帶,呼氣沖擊聲帶振動發聲氣管和支氣管保持氣體暢通,支氣管管壁覆蓋著纖毛和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塵和細菌肺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組成,肺泡壁、毛細血管壁很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肺泡周圍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是氣體交換的場所2.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是膈肌和肋間肌協同活動的結果,它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1)吸氣過程:在吸氣時,膈肌收縮,橫膈膜下降(變得扁平),肋間外肌收縮、肋間內肌舒張,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體積增大,肺隨之擴張,此時肺內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2)呼氣過程:在呼氣時,膈肌舒張,橫膈膜恢復拱形,肋間內肌收縮、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向下、向內移動,胸腔體積減小,肺內壓強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從肺內排出體外。3.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一般指的是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肺泡肺泡外毛細血管肺泡內的氣體和血液中的氣體存在濃度差:肺泡內氧氣的濃度大于血液中氧氣的濃度,所以氧氣進入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肺泡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低于毛細血管內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所以二氧化碳離開血液進入肺泡。(2)肺泡適用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①肺泡數目較多;②肺泡外包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二、呼吸作用1.什么是呼吸作用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所需的過程稱作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反應過程有機物為葡萄糖時,呼吸作用的反應過程可以表示為: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C6H12O6)(O2)(CO2)(H2O)3呼吸作用的意義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都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對于生命活動來說十分重要。例如,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供人體各種活動所需。【總結】食物燃燒和呼吸作用的比較反應物生成物是否放出熱量速率食物燃燒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是劇烈、快速呼吸作用細胞內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是緩慢1.模擬膈的升降與呼吸的方法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又稱為肺的通氣,是通過人體的吸氣和呼氣完成的。a.吸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的體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下降,小于大氣壓強→外界空氣進入肺泡。b.呼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向下、向內移動→胸腔的體積減小→肺收縮,肺內氣壓升高,大于大氣壓強→肺泡內氣體排出體外。如圖所示,用導管、氣球、橡皮膜分別模擬人的氣管、肺和橫膈膜,當橡皮膜向下拉時(如圖甲),瓶內氣壓變小,空氣進入氣球,氣球體積變大,此過程模擬人吸氣的過程;當向上推橡皮膜時(如圖乙),瓶內氣壓變大,氣球內的空氣被壓出,氣球變小,此過程模擬人呼氣的過程。【例1】(2019?濱州模擬)觀察下圖,判斷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圖乙中D上升時,胸腔容積減小B.圖甲中CE段,表示胸腔容積增大C.圖乙中D下降時,A內氣壓小于B內的氣壓D.圖甲中C點表示呼氣末,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常考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例1】(2018?赤峰中考)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B.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C.聲音是由④處的聲帶發出的D.痰形成的部位是⑥【常考2】人的呼吸運動及氣體交換【例2】(2018?煙臺中考)如圖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實驗裝置圖。當手向上推時,人體的呼吸狀況應該是()A.處于吸氣狀態B.膈肌舒張C.胸廓體積增大D.肺內氣壓減小【例3】(溫州市期末統考題)下列各項表示平靜呼吸時的吸氣過程,其中正確的是()A.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氣體進入肺B.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氣體進入肺C.胸廓擴大→肺縮小→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氣體進入肺D.胸廓擴大→肺縮小→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氣體進入肺【例4】(2018?滁州中考)如圖表示血液流經某結構后某些成分的變化情況,據此推測該結構為()A.肺B.組織細胞C.肝臟D.腎臟【例5】如圖表示人的呼吸運動模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玻璃管2.瓶塞3.玻璃管分支4.氣球5.鐘罩6.橡皮膜(1)氣球、橡皮膜、鐘罩分別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A表示在__________,圖B表示在__________。(3)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__,使胸腔容積__________,肺隨著__________,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__________,氣體便被吸入。(4)呼氣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__,使胸腔容積__________,肺隨著__________,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__________,氣體便被排出。(5)模型中1、2、3、4、5、6,直接與呼吸運動有關的應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例6】人呼吸時,在肺的形狀從圖甲變成乙的過程中()A.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B.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C.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間內肌舒展,肋骨向上、向外移升D.肋間外肌、膈肌舒展,肋間內肌收縮,肋骨向下、向內移降【常考3】呼吸作用【例7】(2018?阜新中考)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呼吸作用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B.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C.活細胞都要進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注意】人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氧氣與體內有機物作用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較,氧氣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增加。【例8】下列對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呼吸作用能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B.呼吸作用屬于分解反應C.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熱點題型1】呼吸系統的組成【例9】(綏化中考)下圖是呼吸系統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呼吸系統是由和肺組成的。(2)圖中的①能將吸入的空氣變得溫暖、、清潔。(3)人們吃進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氣都要經過圖中的結構②.(4)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從外界到達肺部的正確順序是(填字母)A.口腔→喉→咽→氣管→支氣管→肺B.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C.鼻→氣管→支氣管→肺D.鼻→支氣管→氣管→喉→咽→肺【方法技巧】呼吸系統的記憶方法1.根據自身身體結構,通過想象自己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它會從鼻到咽喉到肺,這一過程是可以感受得到的。2.記住肺之前是氣管,氣體只有經過氣管和支氣管才能進入肺。3.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熱點題型2】呼吸過程和氣體交換【例10】(2018.攀枝花中考)下列有關人吸氣時的敘述,正確的是()A.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胸腔容積擴大B.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肺內氣壓增大C.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胸腔容積減小D.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肺內氣壓減小【方法技巧】巧記吸氣和呼氣的方法1.巧記口訣肌縮胸擴氧氣來(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胸腔容積擴大,氧氣等氣體進入肺),肌舒胸縮廢氣去(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胸腔容積縮小,二氧化碳等氣體排出肺)。2.根據氣流的方向(氣體總是由壓強大的地方向壓強小的地方移動)。(1)外界壓強>肺內壓強:氣體由外界進入肺。(2)外界壓強<肺內壓強:氣體由肺排到外界。(3)外界壓強=肺內壓強:吸氣、呼氣結束的一瞬間。1.我們知道生物的呼吸作用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止,那么生命終止的根本原因是()A.得不到生活必需的有機物B.得不到呼吸作用必需的氧氣C.得不到生命活動必需的能量D.不能及時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2.經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中氣體含量的變化是()A.O2和CO2都增加B.O2和CO2都減少C.O2增加,CO2減少D.O2減少,CO2增加3.促使氣體進出肺的直接原因是()A.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B.肋骨和橫膈膜的升降C.胸腔體積的變化D.胸腔內氣壓的變化4.空氣中的氧氣能從肺泡透過周圍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里,其主要原因是()A.氧氣分子在做熱運動B.肺泡中氧氣的濃度比血液中高C.氧氣擁有與血液結合的能力D.毛細血管對氧氣有吸收能力5.人體通過呼吸作用吸入的氧氣最終被用于()A.在肺泡中與二氧化碳進行交換B.在血液中與血紅蛋白結合C.在組織中與二氧化碳進行交換D.在組織細胞中分解有機物5.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來實現的,肺泡與其外部毛細血管的氣體是通過________來實現的()A.呼吸作用 呼吸運動B.呼吸運動 呼吸作用C.擴散作用 呼吸運動D.呼吸運動 擴散作用6.回答下列人體呼吸過程中的問題:(1)如圖所示,人體的呼吸系統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后者包括以下器官:_________。(2)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這些二氧化碳產生于_________(填字母).A.肺泡B.組織液C.血液D.組織細胞(3)下列關于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氧氣分子的擴散過程是鼻腔→氣管→肺泡→血液B.氧氣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在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可以自由運動C.經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后,血液中氧氣濃度降低(4)人體呼吸時,膈肌頂部的升降造成胸腔容積的變化.人處于吸氣狀態時,外界氣壓比胸腔氣壓_________.吸入的氣體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后,吸入的氣體中_________含量明顯降低.7.如圖是某人在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曲線AB段表示_________(填“吸氣”或“呼氣”)時肺內氣壓的變化.(2)在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腔的體積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3)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一瞬間是坐標系中的_________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值_________.1.打嗝是因為膈肌不由自主地痙攣,空氣被迅速吸進肺內,兩條聲帶之中的裂隙驟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聲響。下列不符合打嗝時狀態的是( )A.胸廓容積擴大B.肺收縮C.膈肌收縮D.肺內氣壓小于外界2.PM2.5顆粒物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物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A.氣管、支氣管、肺泡B.氣管、肺泡、支氣管C.支氣管、肺泡、氣管D.肺泡、氣管、支氣管3.如圖所示a表示人體的膈肌,據此判斷甲、乙兩人所處的呼吸運動過程分別是( )A.甲、乙都吸氣B.甲呼氣、乙吸氣C.甲吸氣、乙呼氣D.甲、乙都呼氣4.在呼吸過程中,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時,下列各項正確的是()①胸腔容積縮小 ②胸腔容積擴大 ③肺收縮 ④肺擴張 ⑤肺內氣壓低于大氣壓 ⑥肺內氣壓高于大氣壓A.②④⑥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5.圖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過程。下列對該圖的描述錯誤的是()A.③與④分別模擬胸廓和膈B.①模擬的器官能使到達②的氣體變得清潔C.圖甲模擬吸氣過程D.圖乙模擬呼氣過程,膈肌收縮,位置上升6.人體的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 )A.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B.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C.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D.血液與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7.如圖為胸腔和肺的示意圖,當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時,圖中各部位壓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c>a>bB.a>b>cC.a>c>bD.b>c>a8.如圖是人體肺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1)從圖中可以看出:肺泡的外面包繞著豐富的__________,這里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進入肺泡,肺泡內空氣中的__________進入血液。(3)分析下表中的數據,可以得出: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氣體成分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其他氣體環境中的氣體/%78210.030.070.9呼出的氣體/%781641.10.99.如圖甲是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是人體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甲中表示吸氣過程的是曲線______段;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都處于________狀態,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和上下徑由______變______。(2)圖乙中______(填序號)過程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____完成的。10.如圖是檢驗呼出氣體的實驗裝置,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和實驗經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呼吸處”作緩慢地吸氣和呼氣,吸氣時,用夾子夾緊B試管的橡皮管;呼氣時,夾緊A試管的橡皮管。進行多次后,________(填“A”或“B”)試管內的石灰水變渾濁了。證明呼出的氣體中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實驗中設置A試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_______________2.動植物的呼吸一、動物的呼吸作用動物跟人一樣,也要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釋放其中含有的能量,供給動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因此,動物也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探究動物的呼吸作用①提出問題:動物也要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那么,動物吸人和呼出的分別是什么氣體呢?②方法步驟:a.按照下圖安裝好裝置,裝置中的堿石灰(是由固體氫氧化鈉NaOH和生石灰CaO組成的混合物)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兩裝置中的堿石灰的量應該相等。b.試管B起對照作用。c.觀察并記錄:實驗開始時,A、B兩個裝置中的紅色水滴的位置;10分鐘后,兩裝置中紅色水滴的位置,并將結果填入下面的記錄表中。試管開始時紅色水滴的位置10分鐘后紅色水滴的位置AB③實驗現象a.開始時,A、B試管中紅色水滴與橡膠塞的位置基本相同,實驗大約10分鐘后,可以觀察到A試管中紅色水滴向左移了一段距離;而B試管中,紅色水滴沒有移動。b.A試管中色水滴向左移動的原因是動物也要呼吸,呼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試管內氣壓減小。④實驗證明:動物也要進行呼吸,吸收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二、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也會呼吸。植物通過和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得到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高等動物使用呼吸器官的呼吸不同,植物吸收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主要是通過氣孔的擴散,沒有一呼一吸的過程。【總結】①植物的呼吸作用與動物呼吸作用的區別與大部分動物不一樣,植物沒有明顯的呼吸器官,沒有明顯的呼氣和吸氣過程,但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會通過擴散作用進行氣體交換。植物的各個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每一個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②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動物、植物在生活過程中都要不斷地進行呼吸作用。研究證明,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生物通過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對于生物的生命活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呼吸作用的實質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1)動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2)植物通過擴散作用,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進行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3)微生物也進行呼吸作用,大多數微生物是吸人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1)在大棚蔬菜的栽培過程中采用夜間適當降溫的方法,降低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提高產量。(2)種子的儲藏,必須降低含水量,使種子處于風干狀態,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3)在果實和蔬菜的保鮮中,常通過控制呼吸作用以降低它的代謝強度,達到保鮮的目的。【例1】(2019嘉興模擬)糧庫中為了將儲藏的糧食保存更長時間,可采取以下條件中的()A.低溫、干燥、增加氧氣濃度B.高溫、干燥、增加氧氣濃度C.低溫、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D.低溫、潮濕、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常考1】動物的呼吸作用【例1】(2019?宜昌模擬)如圖所示的是證明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10min后A試管中的紅色水滴向左移動,B試管中的紅色水滴位置無變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A.試管B的設置起著對照的作用B.A試管中的紅色水滴左移,說明試管中的氣壓降低C.該實驗證明了動物也需要呼吸D.昆蟲在試管內可以長時間存活【例2】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蟲”一生都不需飲水,也吃不到含水豐富的食物,可它們仍然正常生活,其原因是()A.“米蟲”的生命活動不需要水B.“米蟲”能從空氣中吸水C.“米蟲”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水D.“米蟲”消化淀粉時產生水【常考2】植物的呼吸作用【例3】(2018?張家界中考)為了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經遮光處理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的紅墨水滴會()A.向左移動B.向右移動C.靜止不動D.無法確定【例4】如圖是某生物科技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探究大豆種子萌發時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根據你的實驗體驗,8小時后溫度計的示數將有何變化?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預測U形管中的有色液體液面將會出現什么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你根據圖中所示裝置,簡要說明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你設計驗證裝置中萌發種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的實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小明為了探究植物也能呼吸,做了以下實驗:把裝有吸干外表水的黃豆芽的塑料瓶A放在暗處24小時;導管T處用夾子夾住,不讓外界空氣進人;24小時后,觀察塑料瓶壁;把T處夾子打開,用力壓A瓶,讓瓶內氣體通入到右側燒杯內,觀察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什么要把A瓶放在暗處24小時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小時后,塑料瓶壁上有什么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T處夾子打開,用力壓A瓶,讓氣體通入燒杯中,可觀察到什么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溫度計測量豆芽溫度,可發現溫度計的讀數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5)該實驗說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考3】呼吸作用的應用【例6】小黃同學設計了探究酵母菌呼吸類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若甲中紅色液滴左移,乙中紅色液滴不動,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B.若甲中紅色液滴不動,乙中紅色液滴右移,說明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C.若甲中紅色液滴左移,乙中紅色液滴右移,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D.若甲、乙中紅色液滴均不移動,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或只進行無氧呼吸【例7】廣東珠江三角洲河岸邊,常生長著一些類似松柏的樹木,喜歡生長在淺水中,人們叫它水松。水松的樹干周圍會向水面伸出許多像竹筍一樣的根,下列對這種現象的解釋合理的是()A.根露出水面是為了更多地吸收陽光B.水面上的溫度較高,有利于生長C.可以吸收到充分的氧氣,維持呼吸作用D.可以避免長時間在水中浸泡,使根腐爛【熱點題型3】驗證生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例8】(平涼中考)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為了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釋放的氣體成分,設置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甲裝置中有一株長勢良好的綠色植物)。請根據圖分析回答問題。(1)要想使實驗成功,得到較為準確的實驗結果,需將甲、乙兩個裝置一同放在_________環境中,否則會因為綠色植物進行_________作用而影響實驗結論。(2)經過7小時后,輕輕擠壓甲裝置的塑料袋,發現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擠壓乙裝置的塑料袋,石灰水無明顯變化,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甲裝置中放人一只小白鼠,拔掉連通管,扎緊袋口。要想讓這只小白鼠在短期存活,必須把這一裝置放在_________環境中,原因是小白鼠的存活需要植物在該環境條件下產生的_________【方法技巧】判斷石灰水、氫氧化鈉在探究呼吸作用實驗里的作用1.在探究呼吸作用的實驗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在實驗過程中是否產生了二氧化碳。2.在探究呼吸作用的實驗中,氫氧化鈉的作用是除去通入實驗裝置中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確保實驗結果不受通入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影響。1.用保鮮袋封裝新鮮水果可以大大延長水果的貯藏時間.保鮮袋的主要作用是()A.保持袋內適宜的溫度B.減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D.減少水果的表面損傷2.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較強B.無論有光還是無光,活著的植物體各個細胞時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C.曬干、未萌發的活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3.如圖是一個研究動物呼吸作用的裝置,將該裝置放在室溫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后,著色水滴將()A.向試管方向移動B.向遠離試管方向移動C.先移向試管后遠離試管D.保持不動4.植物的呼吸作用進行的時間是()A.白天B.晚上C.有光的情況下D.晝夜5.某學生在常溫下用圖所示實驗來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試回答:(1)實驗開始時,試管A和試管B之間唯一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8小時后,預計可觀察到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實驗能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圖是測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動過程的裝置.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瓶中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此實驗說明植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7.要證明“孑了呼吸需要氧氣”,某同學準備了兩個燒杯,盛相同的水,取大小與數量相同的孑了,分別放入兩個燒杯中,且放置于相同環境下,其中甲燒杯內有一鐵絲網,使得燒杯內的孑了無法露出水面,而乙燒杯不加鐵絲網.試回答:(1)甲組加鐵絲網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一燒杯中孑了的活力減退甚至死亡?_____________.1.下列有關生物呼吸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樟樹只能在太陽光下進行呼吸作用B.綠藻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C.草履蟲只能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D.袋鼠日夜均進行呼吸作用2.如圖為測量動物呼吸作用的密閉實驗裝置,圖中a為紅墨水珠,b中裝有氫氧化鈉溶液.隨動物呼吸的進行,試推測玻璃管中的紅墨水珠的移動方向是()A.向左移動B.向右移動C.先向右再向左移動D.先向左再向右移動3.如圖為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A、B是兩種不同的氣體,①、②是兩種不同的液體.據圖分析,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B.A是氧氣,B是二氧化碳C.據圖判斷此血管為小動脈D.組織細胞中B濃度低于②處4.根據圖來回答:經數小時后,U形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過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A.A處上升,B處下降B.A、B兩處都下降C.A處下降,B處上升D.A、B兩處都不變5.山芋、白菜堆放久了會發熱的原因是( )A.呼吸作用產生了熱量B.光合作用產生了熱量C.蒸騰作用產生了熱量D.都有可能6.將100g綠豆種子培育成300g的綠豆芽(幼葉未長出)的過程中,綠豆中有機物的變化如圖所示,正確的是( )7.下列做法中能促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將水稻種子曬干后入庫保存B.夜間給種植蔬菜的溫室大棚降溫C.向貯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D.雨后給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8.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作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封,多次測定有關的量,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A.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B.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C.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8.9.10.9.如圖所示曲線表示在適宜條件下,某植物種子萌發過程中鮮重的變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Ⅰ、Ⅲ階段種子的鮮重顯著增加B.Ⅰ、Ⅱ階段種子的干重顯著減少C.第Ⅲ階段種子的胚根已發育成幼根D.第Ⅲ階段種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10.如圖所示裝置為模擬呼吸系統某結構運動的示意圖,箭頭代表運動方向,請根據圖示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①代表呼吸系統的______.(2)圖中②代表胸廓,該結構的橫向擴張和回縮與______________的收縮和舒張有關.(3)圖中③代表呼吸系統的_______,它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人體與外界進行______________的場所.(4)圖中的④代表人體的______________,該結構正處于______________狀態.(5)從圖中可知,圖中③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如果呼吸系統正處于這種狀態,則呼吸系統正在進行______________(填“吸氣”或“呼氣”)過程.11.(衢州中考)在科學拓展性課程學習中,小柯做了如下實驗: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兩個小燒杯,一個盛有較多正在萌發的種子,另一個裝有適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內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如圖所示).持續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大燒杯內的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為什么杯外的水會進入杯內呢?請分析實驗過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做出解釋.12.如圖所示是小柯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1)實驗前用手握住裝置乙的試管外壁,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這是為了檢查裝置的______________。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柯認為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整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認為他的想法正確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裝置內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致氣壓減小,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13.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羅布泊,考古學家在一個古代的墓葬內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小麥粒。為了解這些小麥種子目前的生理狀況,某科學研究小組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實驗。(1)首先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若紅墨水滴向__________移動,說明古代小麥仍有生命力。(2)上面是通過檢測小麥的呼吸作用來了解其目前的生理狀況的。如要設置該實驗的對照組,應該將對照組的小麥種子如何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這些小麥播種后仍能正常萌發,但它們在地下墓葬內長時間沒有萌發或腐爛,其環境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第1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