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 道德與法治 導學案 課 題 9.2【法律保障生活】 學案編號 18 使用時間 班級 姓 名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行為規范在社會中的作用;了解法律的特征;認識法律對我們行為的規范作用和對權利的保護作用。 能力目標:體會法律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地要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學習重點 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 一、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89-94頁)獨立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的內容。】 (從課本正文中找出并劃出預習問題的答案,用紅筆寫問題,黑筆劃答案,注意把答案序號標清楚。)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和道德、紀律規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內涵。 4.法律的作用。 預習結束后,小組內互對答案,有問題的老師點撥。 探究學習活動 探究與分享一:閱讀課本p90的探究,思考法律與道德、校規校紀有什么不同? 完成課本上的表格。 歸納總結:一、法律和道德、紀律規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產生方式 實施手段 調整對象和范圍 道德 社會約定俗成 輿論、內心信念自覺 全體社會成員 校紀校規 學校 監督、檢查 全體師生 法律 國家制定或認可 國家強制力 全體社會成員 探究與分享二:觀看視頻《人民的名義》,結合這三個人物的結局,談談你對法律的認識? 歸納總結:二、如何理解法律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①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②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③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分層訓練、當堂檢測 一、單選題 1.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這表明法律( ) A.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B.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C.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D.是我們的“保護傘”和“守護人” 2.與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其特殊性表現在( ) ①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 ②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③由國務院制定或認可 ④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奧運冠軍孫楊曾因無證駕駛,被杭州公安機關罰款2千元,并處行政拘留7天。該案例表明( ) ①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③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④知名人士違法應加重處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守護神,懲處違法護好人。”這句話體現了我國法律( ) ①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②制裁違法犯罪行為 ③保護公民的一切權利 ④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屬于正式的規則的是( ) ①法律 ②社會制度 ③守則、紀律 ④風俗習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6年11月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表示,民法總則草案全面規定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在重大制度設計上有很多亮點,內容非常豐富。與一審稿相比,增加了16條具體法律條文的草案二審稿,吸納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很好地回應了社會關切。據此回答第6~7題。 6.由上述材料可知,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 A.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B.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由國家制定和認可 7.法律有效力,國民便昌盛。依據上述材料,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①法律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約束著人們的行為 ②社會中的一切事務都可以通過法律來解決 ③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④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林肯說:“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則是隱藏的法律。”這句話揭示了( ) A.道德與法律一樣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B.法律和道德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 C.法律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 D.道德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 9.2016年,國家全力審查地方政府高層貪腐問題。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織成員、副院長曹衛平涉嫌嚴重違紀,2月接受組織調查,一個月后被免去職務,成為新年落馬的首虎。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B.法律只對貪腐問題具有強制性 C.只享受權利,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會受到加倍懲罰 D.國家制定法律完全是為了懲治犯罪分子 10.俗話說“養兒防老”,但陳姓兄妹8人卻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而相互推諉責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親袁某無人贍養,老人無奈之下將8個子女告上法庭。2016年5月,巴東法院對這起贍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審理。有人認為,這樣的家務事可以說服教育,沒必要進行進行法律處罰。法律的作用除了保護我們的生活,還體現在( ) ①規定我們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 ②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③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 ④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簡答題 11.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不完成作業,經常曠課。開始時,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曾因偷學校的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加賭博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錢到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就作案多起,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 (1)從陳某失足的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受到過什么準則制約?這些準則有什么不同? (2)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淪為“階下囚”,你從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3)法律的規范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1—5 BBDAC 6--10 BCDAD 11. (1)從陳某的失足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受到過道德、紀律、法律的制約。不同點: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道德等其他行為規范不是。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因此遵守規矩十分重要,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3)①法律規定我們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②法律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③法律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