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第58屆聯合國大會主席亨特說:“人們都知道鄧小平是一位有遠見的中國領導人,他對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前進有著具體和準確的思路。”以下屬于鄧小平在祖國統一方面的思路是( )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一國兩制”構想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下圖中哪個地區不適用“一國兩制”,請你把它找出來( ) 3. 二戰結束后,顧維鈞代表中國提出香港何時收回的問題,丘吉爾說以后再說吧,而1997年香港卻順利地實現了回歸。實現香港回歸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 B.“一國兩制”構想的高明 C.英國對外政策的調整 D.英國對香港統治的力不從心 4. 2017年4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瀛臺會見了新當選并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20年來,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發展,國際貿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這主要是因為實施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一國兩制”方針 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5. “七子之歌”將中國帶入無限悲傷,為之淚浸前襟,今天祖國以寬廣胸懷將其擁抱而歸。我國之所以能用“一國兩制”解決香港、澳門回歸問題,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B.改革開放使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C.我國外交成就顯著 D.全國人民的齊心努力 6.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超過8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 7. 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一國兩制”解釋正確的是( ) ①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②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③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 ④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我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 ) A.改革開放 B.四項基本原則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D.民族區域自治 9. 下列對“汪辜會談”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 ②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寫入協議 ③就開展兩岸經濟. 科技. 文化交流達成共識 ④為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④ 10. 臺商企業富士康落戶淮安,成為我市招商引資中的一大亮點,也是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具體體現。下列將“加強兩岸經濟關系,互補互利”寫入協議的是( ) A. 臺灣調整“三不”政策 B. “九二共識” C. 汪辜會談 D. 江澤民的八項主張 11. 20世紀90年代初,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是( ) ①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②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③ 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④ 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航、通商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 12. 展望21世紀海峽兩岸關系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 )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C.直接實行通郵. 通航. 通商 D.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13. 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海運直航. 空運直航. 直接通郵三項協議正式實施。歷經30年磋商與努力,大陸與臺灣通郵. 通商. 通航的構想基本實現,兩岸關系掀開新的一頁。兩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 ) ①表明兩岸基本實現了和平統一 ②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③有利于兩岸經濟. 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④有利于兩岸的和平統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關于兩岸關系發展的史實,按其發生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習近平會見馬英九 ②江澤民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③胡錦濤會見連戰 ④“九二共識” 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5.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 A.實現直接“三通” B.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 ——鄧小平 材料二 我們成功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繁榮穩定。祖國大陸同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不斷加強,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的步伐,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斗爭取得重要成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呈現新的前景。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材料一鄧小平的話表明了中國收回香港的堅定態度。鄧小平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什么? (2)材料二這段話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和平統一大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分析這些成就的取得,你能得到哪些啟示? (3)“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對實現祖國統一有何現實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材料二 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與大陸不同的制度。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 ——《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1983年) 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手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手伸過最近距離135公里的臺灣海峽. 伸過60年的歷史風雨,緊緊地握在一起。 閱讀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鄉愁》提到的“割臺灣”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條約的內容?中國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復臺灣是哪一戰爭的勝利果實?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大陸與臺灣和平統一的構想是什么?這一構想在哪些地區已經被成功的實踐? (3)當前嚴重阻礙臺灣和祖國大陸實現和平統一的因素有哪些? (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發展趨勢的認識。 18. 2008年05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祿口機場,在機場發表講話時說,希望兩岸在“九二共識”下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創造雙贏。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回首國共曾經走過的坎坷路: 材料一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材料二 1945年8月,蔣介石給毛澤東的第三封電報:毛澤東先生勛鑒:……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是利賴之。……毛澤東同志給蔣介石的第三封復電:蔣介石先生勛鑒:……鄙人亟愿與先生會面,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 材料三 “臺獨”主張傷害兩岸人民情感,不利臺灣與大陸發展正常的互利合作關系,更嚴重破壞臺海及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雙方對任何推動“正名”.“公投制憲”等破壞臺海現狀的“臺獨”活動,均堅決反對。希望臺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二月二十四日重申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和不通過“憲改”進行“臺灣法理獨立”的承諾。只要臺灣沒有朝向“臺獨”發展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效避免臺海軍事沖突。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談公報》 材料四 請回答: (1)西安事變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最終得到和平解決,這在當時有何積極意義? (2)發動內戰是蔣介石的既定方針,為什么他還要接連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呢? (3)毛澤東明知談判是假為什么還要冒生命危險參加重慶談判呢?這次談判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有什么重大意義? (4)內戰的最終結果如何?遺留下的什么問題至今還未解決? (5)材料三.四中,臺灣有關政黨領導人訪問大陸并與胡錦濤總書記進行會談有何意義? (6)通過以上資料和問題的解決,你對中國共產黨有什么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ABB 6-10CDCDC 11-15DACDD 二、非選擇題 16.(1)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祖國統一大業開辟了新的途徑。 (2)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政府有能力、有信心、有決心實現祖國統一;我們應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 (3)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有利于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港、澳、臺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總之,“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它順應歷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大意相同即可) 17. (1)《馬關條約》;抗日戰爭。 (2)“一國兩制”;香港,澳門。 (3)主要是臺獨勢力:還有試圖阻撓中國統一. 干涉中國內政的國際反華勢力。 (4)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的強大。我們要堅決同-切分裂勢力作斗爭。 18. (1)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國內廣大人民要求和平,對國民政府有政治壓力;蔣介石希望通過談判為掩護,取得準備內戰的時間。 (3)為了爭取和平,揭破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談判雖然沒有阻止內戰的爆發,但是使人民充分認清了蔣介石的陰謀,中共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成為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臺灣與大陸的分離,祖國未完成統一。 (5)有利于臺灣和大陸的經濟. 文化等交流,有利于海峽兩岸的發展。 (6)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領導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