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六課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周恩來說:“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們不學他們”的突出表現是( ) A.采取妥協退讓的外交政策 B.采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針 D.采取“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 2.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出席在印尼舉行的紀念亞非會議60周年活動,受到高規格的禮遇。1955年的亞非會議對中國的重大意義是 ( ) A.鞏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 B.徹底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封鎖 C.為新中國打開了同亞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 D.中國由此與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外交關系 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下列內容,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是( ) A.平等互利 B.互相開放,不搞排外 C.互不干涉內政 D.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4. 學者孫天旭指出:“朝鮮戰爭于1953年才剛剛結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戰爭升級與擴大的趨勢,新中國的財政將會雪上加霜……一是因為美國逐漸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二是由于周邊國家對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恐懼,使得一些周邊國家也希望美國擴大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使中國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上述的不利形勢。”上述材料不能說明(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有利于緩解新中國的財政負擔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有利于緩和新中國周邊的安全防務問題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有利于新中國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推動了中美關系的改善 5. 20世紀,美國就某會議指出:“中國共產黨可能會把會議當作宣傳場所,可能會制造出一種共產黨和非共產黨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團結的表象,以及亞洲和非洲的非共產黨國家與西方不在一個陣營的 表象。”該“會議”指的是( ) A.巴黎和會 B.雅爾塔會議 C.中共七大 D.萬隆會議 6. 孔子曾提出過“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B.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C.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D.中國最早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7. 如圖是1971年美國《時代周刊》某期的封面,封面上的照片為美國乒乓球運動員的合影。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照片為運動員游覽美國名勝所拍 B.照片拍攝于尼克松總統訪華期間 C.此舉打開了中美人民友誼的大門 D.表明美國社會各界贊同中美建交 8. 1971年10月,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關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進行表決,最終以壓倒性多數的票數通過。這反映了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益于( ) A.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 B.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贏得第三世界國家的廣泛支持 D.我國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9. 一位學者認為:“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同美國的關系正常化,也就沒有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以及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的蓬勃發展。”其含義是指中美關系正常化 ( ) A.標志著美國對中國封鎖政策的徹底失敗 B.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C.促使西方許多國家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D.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10. 據下圖推斷,1972年中國迎來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 A.中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C.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D.中美關系的改善 11. 有人用“梅開三度”來形容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你認為“梅開三度”不包括( ) A.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2. 1978年12月,美國總統卡特發表談話:中國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國在圍際事務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在未來的歲月中只會越來越重要。下面印證了卡特預見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B.中國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C.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D.中國多次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王岐山在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會上的致辭中說:“建交時,中美雙邊貿易不足25億美元,相互投資幾乎為零;2017年,雙邊貿易超過5800億美元,各類投資累計超過2300億美元。”這直接表明中美建交(????????) A.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反恐合作 B.消除了兩國的經濟貿易摩擦 C.加強了兩國的環境保護合作 D.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 14. 2001年,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是( ) A.舉辦經濟特區 B.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實施“一帶一路”建設 1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B.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C.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D.積極拓展多邊外交 二、非選擇題 16. 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外交活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國際事務中,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來,我國一直把處理好、發展好同鄰國的關系放在外交全局中的首要地位。我國對鄰國政策不同時期有不同特點,但是睦鄰友好這個根本政策始終未變。我國致力于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周邊。 (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什么? (2)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則?產生了什么影響?根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這一原則的目的。 (3)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外交原則在許多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該原則的認識。 17.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的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喬的笑》,是新中國外交成就上的一張照片,文字說明為:該照片拍攝于1971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中。 材料三 它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已成為維護成員國共同利益、促進成員國互利合作的有效機制,成為實現持久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國聲音”主要指上世紀50年代我國在外交方面的什么主張?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國際會議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它”是一個什么組織? (4)根據上述材料,說明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一貫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18. 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加強對外交往有利于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采取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等手段,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列舉一例中國20世紀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材料二 40年前的今天,中美兩國互相承認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結束兩國相互隔絕、敵對乃至沖突對抗的局面……40年來,兩國歷屆領導人跨越風雨坎坷、總體保持穩定前行…… ——時評:中美建交40周年 (2)結合所學分析中美兩國關系“敵對—建交—總體保持穩定前行”的原因。 材料三 (3)結合以上圖片及所學知識,說說中國新世紀外交呈現怎樣的特點。中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以來,中國一直推動全球攜手抗擊疫情。反觀美國,政府行動遲緩、對疫情防控不利,受到民眾指責。一些美國政客不僅不自檢其政策失當,反而信口雌黃,企圖通過對中國進行“污名化”來轉移外界視線。 (4)我國的外交充滿艱辛,也閃耀著智慧,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國應如何應對?(寫出一條即可) (5)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請你談談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BDD 6-10BCCBD 11-15DDDCA 二、非選擇題 16. (1)維護國家主權與世界和平。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處理好、發展好同鄰國的關系,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周邊。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在規范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處理國與國之間存在的問題以及國際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7.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 (2)第26屆聯合國大會。 (3)“上海合作組織”。 (4)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 (1)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一例即可) (2)新中國成立以后,美國對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20世紀70年代,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兩極格局的終結,多極化趨勢加強),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前行。 (3)特點:新時期中國的外交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等等。作用:中國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4)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5)主要因素:國家的綜合國力;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軍事力量的發展;國家的國際地位;國際形勢的變化;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