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一、單選題1.談到上世紀70年代的中美關系,毛主席曾說:“我們兩家也怪得很,過去2年總是談不攏,現在從打乒乓球起,不到10個月就談成了。”這次“談成”的結果是(???)A.?簽署《朝鮮停戰協定》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簽署《中美聯合公報》D.?簽署中美三個聯合公報2.有人用“梅開三度”來形容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下列外交成就,你認為“梅開三度”不包括(???)①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②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③中國重返聯合國④亞太經合組織上海會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外交事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據下圖分析,出現1970-1980年走勢的主要原因是(???)A.?中蘇關系恢復正常B.?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中國開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2018年是周思來總理誕辰120周年。下列能夠反映周總理外交風采的史實是(???)A.?參加開羅會議,發表《開羅宣言》B.?參加重慶淡判,簽訂《雙十協定》C.?參加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D.?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正式建交5.中國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哪次雙邊談判中(???)A.?中印談判???????????????????????????B.?中緬談判???????????????????????????C.?中蘇談判???????????????????????????D.?中美談判6.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條美麗的大街被命名為“五項原則街”。下列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的是(???)A.?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和平共處???????????????????C.?互不侵犯???????????????????D.?榮辱與共7.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是()???????A.?周恩來??????????????????????????????????B.?尼赫魯??????????????????????????????????C.?吳努??????????????????????????????????D.?陳毅8.2015年4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這次活動重溫萬隆精神,致力于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0多年前,中國代表團的求同存異精神使萬隆會議獲得了圓滿成功。當時與會國之間產生的矛盾和分歧主要源于(???)A.?國家貧富、強弱不同???????????????????????????????????????????B.?洲際區分差異C.?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D.?實現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先后順序不同9.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它不包括(???)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C.?和平共處??????????????????????????D.?和平與發展10.周恩來總理在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提出了(???)???????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D.?“求同存異”的方針11.習近平主席在參加“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紀念活動中,在墻面上看到一句話:“中國代表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這句話是中國代表團中哪一人說的?(???)A.?毛澤東????????????????????????????????B.?周恩來????????????????????????????????C.?鄧小平????????????????????????????????D.?喬冠華12.周恩來總理曾在一次外交活動中說過:“中國代表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說這段話的時間是在(???)A.?1953年接見印度代表團時???????????????????????????????????B.?1955年出席萬隆會議時C.?1971出席聯合國大會時??????????????????????????????????????D.?1972年會見尼克松時13.“中國和印度曾經達成一項協議。在這一協議中,它們規定了指導兩國關系的某些原則……”這個由周總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則”是指()???????A.?一邊倒??????????????????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不結盟原則??????????????????D.?“求同存異”方針14.19世紀中期德國政治家俾斯麥曾這樣評論國際政治原則:“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20世紀國際政治舞臺上曾經多次上演“強權即公理”的荒誕劇。以下國際會議中,沒有出現上述局面的是()???????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雅爾塔會議?????????????????????????D.?萬隆會議15.2017年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19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下列選項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是(???)A.?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C.?求同存異?????????????????D.?互不干涉內政16.建國初期,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許多重大成就。由中國政府提出并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基本準則的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反對霸權主義????????????C.?“求同存異”的方針????????????D.?打擊恐怖主義17.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1955年、周恩來、求同存異”幾個關鍵詞,你可以搜索到哪次會議的相關內容()???????A.?日內瓦會議????????????????????B.?雅爾塔會議????????????????????C.?第26屆聯合國大會????????????????????D.?萬隆會議18.周恩來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這與新中國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有關()???????A.?日內瓦會議??????????????????????B.?萬隆會議??????????????????????C.?重返聯合國??????????????????????D.?中美關系正常化二、材料分析題19.1953年12月31日,中印兩國就西藏問題展開談判。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說:“中印兩國的談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開始了,我們說過要在1953年開展這一談判,現在實現了。我們相信,中印兩國的關系會一天天好起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是從新中國建立時確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處的原則。”-------高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如何提出來的》(1)據材料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有關新中國外交的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C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被譽為改變世界的一周,是小球轉動大球,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選項符合題意。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是朝鮮戰爭的結果,A選項排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B選項排除。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中美關系改善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2.D分析: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2001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1955年,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了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解答本題是要注意區分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和50年代的外交成就。3.B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結束了20多年代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中國的外交形勢扭轉,與我國建?交的國家不斷增加。ACD三項不是出現1970-1980年走勢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是出現1970-1980年走勢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美關系發展的有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C分析:1955年,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1955年,亞洲和非洲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會議。由于帝國主義的破壞和與會各國間矛盾錯綜復雜,會議出現尖銳分歧,周恩來及時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改變了會議的航向,推動會議取得圓滿成功。?ABD三項不能夠反映周總理的外交風采,不符合題意;C項參加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能夠反映周總理的外交風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亞非會議的識記能力。掌握萬隆會議召開的時間和意義。5.A分析: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談判雙方。6.D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具體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由此可知,ABC三項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D項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7.A分析:1953年12月,我國政府在同印度的談判中,周恩來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國家不分大小、社會制度異同,一律平等、和平共處,這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正確政策,所以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8.C分析:1955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會議期間,由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與會國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和分歧,但在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后,會議最終取得了圓滿成功。答案選C。9.D分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于1953年底由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得到中國、印度和緬甸政府共同倡導。“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完整體現,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所以答案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0.D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政策是建國初我國的外交政策,是我國實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還有“另起爐灶”、“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4年周恩來總理與印度、緬甸總理共同倡導的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準則;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是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毛澤東就項世界表明了我國的這一外交方針。“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國家的陰謀破壞和各國的矛盾、分歧提出的。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萬隆會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本題難度適中。???11.B分析:本題考查周恩來的外交活動。1955年,眾多非亞獨立國家的首腦,聚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外交活動。求同存異:“同”指亞非國家都有反對殖民主義和謀求發展的共同點;“異”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12.B分析:據題干“周恩來總理曾在一次外交活動中說過:‘中國代表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結合所學可知,1955年,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萬隆會議相關知識的掌握。13.B分析:依據材料中提到的“周恩來和印度”,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于在訪問印度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國家外交綱領性政策,后來漸漸發展成為指導中國與多國關系的處理原則。故選B。【點評】本題你大爺吧,考查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14.D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主題是“強權即公理”,而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不能體現這個主題。1955年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的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萬隆會議。它主要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共同關心的問題。???15.C分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求同存異”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16.A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基本準則。因此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準確識記。17.D分析:由題干“1955年、周恩來、求同存異”這幾個關鍵詞入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1955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主張,促進了大會的圓滿成功。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萬隆會議。???18.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的外交成就。1955年,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在印尼的萬隆召開。會上,帝國主義國家挑撥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針對此,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的外交成就。本題難度適中。???二、材料分析題19.(1)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處的原則。(2)觀點: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論述:1953年底,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分別和兩國的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使之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分析:(1)依據材料可知,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處。(2)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論述:1953年底,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分別和兩國的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使之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點評】專題復習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列表格分析比較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新時期以來的外交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