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六課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1949年,周恩來在外交部成立大會的致辭中說:“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據此,新中國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同一家 B.不結盟 C.全方位外交 D.獨立自主 2. 在中非友好合作論壇峰會開幕式上,非洲國家代表薩蘇發言說:“1955年的亞非會議為中非合作奠定了基礎。”這句話的含義不包括( ) A.亞非會議加強了我國與非洲國家的團結 B.亞非會議使中國與非洲國家結成同盟 C.亞非會議使非洲國家了解了中國 D.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被非洲國家所接受 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B.中國、印度、緬甸同屬發展中國家 C.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 下列對周恩來所參加的重大歷史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任職黃埔軍校,培養軍事政治人才 ②參加重慶談判,爭取國內和平 ③訪問印度和緬甸,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④出席萬隆會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 “有力推動了亞非國家的聯合自強,鼓舞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開啟了南南合作與不結盟運動的序幕。”這段文字描述的國際會議是( ) A.雅爾塔會議 B.日內瓦會議 C.萬隆會議 D.開羅會議 6. “周恩來利用了他個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機敏逐漸減弱了那些懷疑中國或懷疑共產主義的領導人的敵對情緒”,為促進人類歷史上有色人種的首屆洲際大會圓滿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材料意在表明( ) A.“求同存異”方針促使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B.睦鄰友好的外交方針取得了重大成功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D.周恩來的個人魅力是促使會議圓滿成功的重要原因 7. 在如圖所示大會上,中國取得的外交勝利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C.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D.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 8. 中國外交部的聲明鄭重指出:“必須把蔣介石集團從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必須完全恢復。”這一聲明得以實現是在( ) A.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 B.1972年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上 C.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會議上 D.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 9. 尼克松認為:“20世紀只有少數人比得上周恩來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周總理的遺產是他幫助結束了(兩個偉大國家的)黑暗。”尼克松這一觀點的依據是( ) A.中美結束了長期敵對,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兩國結成聯盟,共同對抗蘇聯 C.中美兩國徹底消除分歧,實現了共同發展 D.中國成功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10. “在中美雙方感到已作好實現正常化的準備之前,兩國的國內形勢都必須要有所緩和……中方轉而作出了一些微妙的讓步,對這些讓步,美國的三屆總統已等待了將近七年。”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的標志是(? ? ) A.《朝鮮停戰協定》簽署 B.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C.中美建交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1.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為新時期中美關系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45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開啟了中美關系的“破冰之旅”,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時人評論說,尼克松改變了世界。但毛澤東卻說:“是世界改變了尼克松”。以下史實能夠佐證毛澤東觀點的有( ) ①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 ②美國在與蘇聯的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 ③尼克松訪華使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 ④美國長期實行“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失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012年2月23日,為紀念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簽訂40周年,中國網舉行了主題為“中美關系回顧與前瞻”的專家論壇,下列四種觀點不正確的是( ) A.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關系保持了友好交往的歷史 B.近代歷史上美國是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之一 C.1972年,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開始 D.1979年以來,中美關系在曲折中發展 13. “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第75屆聯合國大會召開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9月23日晚以視頻方式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重申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1971年,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升起。這表明 (?? ? ) ①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②中國在解決國際事務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③中國與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 ④中國與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4. 今天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國際組織中,中國有加入的是( ) ①歐盟 ②聯合國 ③亞太經合組織 ④世界貿易組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下列哪一項不是21世紀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C.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 D.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召開 二、非選擇題 16.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中國成立后,在多個外交場合展示了自己的風采。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中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是在哪一年?中印雙方一致同意以什么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 (2)圖二反映了周恩來總理參加的萬隆會議,這次會議的特點是什么? (3)圖二的這次會議形成了一種什么精神?請簡述這種精神的含義。 (4)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求同存異”方針中“同”和“異”的含義分別是什么?這個方針對萬隆會議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17. 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此時美國再也不能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了。 材料二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報 請回答: (1)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對中國采取了什么政策? (2)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是什么? (3)推動中美關系緩和、轟動世界的外交佳話是什么? (4)中美關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材料二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克里姆林宮正式簽訂,周恩來和維辛斯基代表本國政府在條約兩份文本上簽字。同時簽訂的還有《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1954年10月,中蘇發表聯合公報,宣布蘇聯將從旅順地區全部撤軍。同時簽訂的第二個協定是《關于貸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中國政府將用此項貸款購買建設所需之機器設備等。 ——《中國現代史》 材料三 1958年4月,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寫信給中國國防部長彭德懷,提出在中國南部合資建設一座新的大功率長波電臺,蘇方出資百分之七十,中方出資百分之三十,建成后由雙方共同使用。1958年7月,蘇聯建議中蘇共同建立一只聯合艦隊,共同對付美國,這一提議遭到中方的嚴詞拒絕。 材料四 1997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從跨世紀的戰略高度,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近年來中俄關系獲得了迅速的發展。2006年是中國一俄羅斯年,中俄合作特別是在能源方面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歷時數年的中俄石油管線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一太平洋管線斯科沃羅季諾至中國邊界分支管線的建設方案終于有望在2007年年底敲定。 請回答: (1)上述材料說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了怎樣的外交政策? (2)在此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先后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3)結合材料二回答中蘇建交的意義是什么? (4)結合材料一和材料四回答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5)近年來中俄關系特別是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在21世紀如何處理好與俄羅斯的關系這一問題,請談談你的觀點。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BCAC 6-10BCAAB 11-15BAACA 二、非選擇題 16. (1)1954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3)萬隆精神。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 (4)同:亞非國家有著共同的經歷,都曾遭受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和統治;都有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要求;都有加強合作、保衛和平的愿望。異: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作用: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17. (1)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 (2)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3)乒乓外交。 (4)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為尼克松訪華作了鋪墊;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18. (1)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同蘇聯在內的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 (3)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為中國的經濟恢復與建設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在中國經濟恢復建設和基礎工業建設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4)蘇聯的沙俄主義行為侵犯了我國的主權安全。 (5)和平與發展是歷史發展的主題。我國21世紀初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正確處理好與俄羅斯的關系對于創造穩定的周邊環境,利用俄羅斯的豐富資源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新世紀我們必須立足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處理好兩國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