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唇亡齒寒,中國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為此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它是( )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 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 2. 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太慘烈了。敵人有的是飛機坦克大炮,而志愿軍戰士只能靠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這就是最可愛的人。”老兵說:“趴鐵絲網,堵槍眼很多,不光宣傳黃繼光一個。哪一個排上去沒幾個堵槍眼的,上去沒幾個趴鐵絲網的?你不去趴鐵絲網部隊都上不去……”據此判斷他們談論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 A.抗美援朝 B.解放戰爭 C.抗日戰爭 D.三大戰役 3. 2017年3月22日,“馬革裹尸”“埋骨他鄉”的28名志愿軍烈士骸骨,終于魂歸故土。當年,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被譽為( ) A.“和平衛士” B.“最可愛的人” C.“黨的好戰士” D.“鋼鐵衛士” 4. 1950年,鳳陽花鼓詞:“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土地還家后,幸福生活萬年長。”詞中的“土地還家”體現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 B.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5. 假如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位農民,而你的家鄉正在進行土地改革,你覺得哪些生產資料是你可以在土改中分得的( ) ①土地 ②農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遼寧農民在給毛澤東主席的信中說:“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信中“這個夢想實現了”是因為( )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大躍進”運動 7.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導致這一比重變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實施包產到戶 D.人民公社化運動 8. “舊中國的能源、原材料和機械工業極端落后,在國際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嚴密封鎖的環境下,農業、輕工業也難以發展。當時百廢待興,用于五年計劃建設的有限財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無成。為了對付戰爭威脅,需要建設強大國防力量。”由此可見,“一五”計劃( ) A.依據世界形勢和國內情況而制定 B.導致了中國輕重工業比例的嚴重失調 C.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D.在美國的控制下難以取得成功 9. 某班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場紀念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的圖片展,下列不適合出現在此展覽中的是( ) 10.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這首詞中的“橋”指的是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該橋修建的時期是( ) A.1949年~1952年 B.1953年~1957年 C.1966年~1976年 D.1978年~1992年 11.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下圖內容出自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文件,該法律文件(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2.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主要是對________進行的改造。( ) ①農業 ②手工業 ③資本主義工商業 ④交通運輸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 下圖所示為“江蘇省江寧縣公私合營股票”,其印發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人民民主專政 B.滿足農民獲得土地的愿望 C.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 D.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4. 同仁堂是我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中藥名牌老店。1954年進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時,它走的道路是( ) A.建立生產合作社 B.實行公私合營 C.由國家沒收管理 D.由國家贖買接手 15.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的標志是( ) A.開國大典舉行 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C.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二、非選擇題 16. 朝鮮半島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留問題,也是東北亞問題的核心,是當今世界最敏感、最復雜的國際問題之一。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政府不顧世界輿論的譴責,調兵遣將于1950年組成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率領下在朝鮮半島的仁川登陸,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直打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1950年10月1日,朝鮮黨和政府領導人金日成、樸憲永緊急致函毛澤東主席,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4月國防大學徐焰教授作客《鳳凰軍機處》時說,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結束65年了,但是我們今天看起來其意義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一是我們打出來一個世界軍事強國的地位,在這場戰爭前50年,八國聯軍縱橫中國北方,上岸才2萬人拿下北京長驅直入,50年后16國聯軍來了,還沒到中國邊境呢,就被中國軍隊打得抱頭鼠竄,中國人真的是在世界上站起來了,而且打的是世界軍事最強國,大漲軍威。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說過:“中國人站起來是從跨過鴨綠江那一刻開始的。” (1)根據材料一,分析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取得了怎么的戰果?抗美援朝的性質是什么? (3)材料三的兩位英雄分別是誰?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4)徐焰教授說出了這場戰爭的一點意義,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請你總結一下這場戰爭都有哪些意義?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惡痛絕】 材料一 如圖所示。 (1)材料一與解放前的哪一經濟制度有關?這一制度給新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為此,黨和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確】 材料二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歡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畫與哪一事件有關?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設想一下,“農民”回家鄉后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意義篇——農民翻身 鞏固政權】 (4)結合土地改革的意義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實現了嗎?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請再舉出兩項鞏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權的措施。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多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聚焦“三農”,推出一系列強農惠農新政策。“三農”問題關系著每一位農民的切身利益。 (1)材料一中兩幅圖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它們的推行使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 (2)黨和政府在不同歷史時期不斷調整農村政策說明了什么?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BAD 6-10AAAAB 11-15CDDBC 二、非選擇題 16. (1)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朝鮮領導人的請求。 (2)戰果: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性質: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3)英雄:黃繼光、邱少云。精神品質: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頑強的革命意志、自我犧牲的精神等。 (4)中國取得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地位,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鞏固了新中國政權;為國內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和平的環境;或為國內人民贏得了和平與安定。(答三點即可) 17. (1)制度: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影響: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 變化:分到土地、農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實現了。 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8. (1)圖(a)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變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圖(b)是1953—1956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變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為集體所有制,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2)說明:發展經濟要遵循客觀規律;政策的制定應實事求是,符合國情,符合人民利益;生產關系的調整應適應生產力發展。(任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開放性思維能力。示例:國家應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綠色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