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從一九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到十一月十日,美國侵略朝鮮部隊的軍用飛機不斷侵犯我國東北的領空,進行偵察活動,掃射轟炸我國城鎮與村莊,殺傷我國和平居民,損壞我國財產共有九十次。”這是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中國提出的“美國武裝侵略臺灣案”時伍修權將軍的發言。從中我們可以判斷出中國人民進行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國第七艦隊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B.美國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C.朝鮮內戰爆發,“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 D.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2. 觀察下面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漫畫中鐵鉗下的“惡人”曾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B.漫畫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是朱德 C.漫畫向我們表達的寓意是正義戰勝了邪惡 D.漫畫中鐵鉗下的“惡人”代表的是以英國為主的“聯合國軍” 3. 南充)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中的代表有( ) ①黃繼光 ②邱少云 ③王進喜 ④焦裕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口90%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 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 5. 下列對國家工業化建設幫助最大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憲法 6. 1950年11月,我國北方農村某家庭正在召開家庭會議。關于這次會議的內容可能有( ) ①宣傳土地改革的內容 ②商談參加開國大典的事宜 ③商量參軍保衛國家安全的事宜 ④商量歡迎中國人民志愿軍凱旋的問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 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實行的是( ) A.農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體土地所有制 D.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 8.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精神的是( ) A.重點抓好農業,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把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輕工業放在首位 C.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D.以工商業為主,加快手工業的合作化進 9. 下列表格是1952年至1956年,我國工業生產部分數據變化情況。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項目 時間 鋼 煤 原油 1952年 135萬噸 66億噸 44萬噸 1956年 447萬噸 110億噸 116萬噸 A.全國開展土地改革 B.優先發展重工業 C.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D.開展“文化大革命” 10. 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輝煌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A.蘇聯的幫助 B.中共的正確領導 C.人民群眾的生產熱情 D.國家經濟實力雄厚 11. 1954年,《人民日報》特意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目是“人民民主政治發展的新階段”。你認為這個“新階段”指的是( ) A.《共同綱領》的制定實施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2. 1954—1956年我國農業總產值發生變化(如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農業合作社的推動 C.“大躍進”的發動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13. 以下圖示有助于學習三大改造的( ) A.原因 B.實質 C.途徑 D.影響 14. 1956年底,毛澤東曾說:“手工業中許多好的東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張小泉的剪刀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好的東西,搞掉了的,一定要來一個恢復”。此話針對的問題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過急過粗 C.大躍進時期的浮夸風 D.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共產風” 15. 表中兩種所有制經濟百分比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那是一個現在看來非常久遠的年代/有一天,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年輕的人們拿起槍奔赴戰場/只為能有寧靜的生活/無情的戰爭讓他們倒下了/但沒有人退卻/哪怕是偉人的兒子……平靜的生活又回到了身邊/但十幾萬年輕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鴨綠江水中/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再現那場戰爭/只是為了紀念那一群可愛的年輕人。 (1)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是哪個國家?該國出兵朝鮮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2)“那一群可愛的年輕人”指什么人?為什么說他們是一群“可愛”的年輕人? (3)你認為這“十幾萬年輕的生命”犧牲得有價值嗎?說出理由。 17. 飽經風霜的新中國已經走過了六十多個春秋,回首六十多年來共和國不平凡的復興之路,引發我們深深地思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窮二白】 材料一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神奇逆轉】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國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 行業變化 1953年農、 輕、重比例 (%) 1957年農、 輕、重比例 (%) 1953-1957年 平均增長 速度(%) 農業 52.8 43.5 4.5 輕工業 29.6 29.2 12.8 重工業 17.6 27.3 25.4 【成就矚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國興建156個工業基地,先后施工的工業項目有1萬多個,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為此我國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從材料二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一行業發展最快?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于黨和政府實施了哪一發展規劃? (3)材料三表明我國為改變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聯系所學,列舉寫出這一時期連接了長江南北交通的大橋是哪一座橋?形成了哪一工業基地? (4)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在加緊進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請問這是一部什么性質的憲法?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經過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得到了土地,農村生產力已從封建制度束縛下解放出來。農業生產已經恢復和發展起來了,但農民絕大多數還是靠人畜經營……正因如此,今天農業生產的發展,還有許多困難的條件限制了它、約束了它,要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必須幫助農民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必須幫助貧困農民解決生產資料的困難,主要的是牲畜、農具、肥料、種子等困難。(二)幫助農民減少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蟲災等。(三)幫助農民逐步改進生產技術,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不幫助農民解決這三個問題,生產就不能發展。 ——鄧子恢《在全國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報告》 材料二 北京同仁堂創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創始人是樂顯揚。同仁堂自創建至1954年公司合營,近300年一直是祖遺共有,世代相傳,故又稱為樂家老鋪。1954年底,樂氏第13代傳人樂松生帶頭申請公私合營,并成為同仁堂合營后的首任經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發展成為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其產品以其傳統、嚴謹的制藥工藝,顯著的療效享譽海內外,“同仁堂”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1)國家用什么辦法來幫助農民解決材料一中提到的這些困難? (2)請用20世紀50年代的歷史事實分析同仁堂享譽海內外的原因。 (3)通過上述材料請你客觀評價我國在過渡時期創造性開辟的這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之路。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AAB 6-10BCCBB 11-15BBCBB 二、非選擇題 16.(1)美國。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 (2)中國人民志愿軍。因為他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有價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鞏固了新政權,大大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或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 17.(1)工業水平極其落后,尤其是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 (2)重工業。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3)武漢長江大橋。東北工業基地。 (4)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18.(1)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正是這種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使得同仁堂不斷發展壯大。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隨著三大改造任務的基本完成,農民、手工業者已由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轉變為合作化的農民和手工業者。資產階級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幾千年來階級剝削的歷史已基本結束。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以致長期遺留了一些問題。總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國共產黨創造性開辟的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