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中共“八大”提出的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C.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D.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2.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總路線是在哪一次會議提出的(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二次會議 D.中共九大 3.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鮮明的歷史印記,1956年~1966年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下列哪一選項全面反映了這一歷史階段的特征( ) A.遭到建國來最嚴重的挫折和失誤 B.社會主義經濟高速發展 C.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D.正確與失誤、成就和挫折錯綜交織 4. 當時的報紙上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形象地反映了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失誤。你認為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是( ) ①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 ②由于朝鮮戰爭的影響 ③急于求成 ④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訓是( ) A.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B.充分發揮人民的主觀能動性 C.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D.大力加強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6. 面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的嚴重后果,新中國領導人于1961年制定了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你知道八字方針的具體內容嗎( ) A.鞏固 充實 發展 提高 B.調整 補充 發展 提高 C.調整 鞏固 充實 提高 D.鞏固 發展 提高 調整 7. 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觀目的是( ) A.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B .奪回被“走資派”篡奪的權力 C.消除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 D.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8. 一封信的開頭寫道:“××(名字)同志,首先請接受守衛在反修(指蘇聯)前哨的解放軍戰士的同志式的問候。”這封信最有可能寫于( ) A. 解放戰爭時期 B.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C. “文化大革命”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 9. 名字中包含著歷史,如文革、計劃、援朝、躍進等。一般而言,以上這些人中年齡最小的應是( ) A.計劃 B.文革 C.援朝 D.躍進 10. 票據是歷史的濃縮與見證。下圖票據所見證的歷史時期是( ) A.土地改革時期 B.抗美援朝時期 C.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11. 以下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影響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的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 B.阻滯了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 C.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D.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 12. 1964年 10月,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與一千個太陽爭輝”的奇跡震驚了世界。我國研制原子彈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原子彈是當時世界上殺傷力最強的武器之一 B.打破情國主義的核斷, 維護世界和平 C.證明我國的科技實力 D.研制原子彈能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 13. 下列高科技成就誕生的順序是( ) ①“東方紅1 號”衛星順利升空 ②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③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④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4. 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火藥的民族,這個100多年來屢受欺侮卻又不甘沉淪的民族,終于走進核時代的大門,迎來讓所有炎黃子孫都揚眉吐氣時刻。這個時刻是( ) A.導撣部隊的建成 B.中近程地地導彈試射成功 C.第一顆氫彈炸成功 D.1966年第一次導彈核武器的實驗成功 15. 我國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現了一些嚴重失誤。其中,嚴重的失誤有(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躍進”運動 ④人民公社化運動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8 年,幾千萬人開始大規模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1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 材料二 1958年夏秋之際,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全國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是什么? (3)材料一、二反映的重大失誤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綜合以上問題,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歷史啟示? 17. 民主和法制,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的8年時間里,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沒有舉行過一次會議,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也被迫停止了活動。……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地方組織的許多負責人受到無情批判和斗爭,各級政協相繼停止了一切活動。 材料二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根據材料一,說說“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壞。 (2)根據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文化大革命”是在哪一思想指導下發動起來的? (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黨和國家從“文化大革命”這段歷史中吸取了怎樣的教訓。 18. 閱讀下列有關我國某一歷史時期經濟狀況的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按平常年景發展速度估計,這十年我國經濟損失約5000億元。 材料二:1966—1976年主要農業、工業產量。 (1)材料一中的“這十年”通常被稱為什么時期?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建設的基本特點。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DBC 6-10CACBD 11-15CBCCC 二、非選擇題 16. (1)“大躍進”運動。 (2)人民公社化運動。 (3)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4)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制定政策一定要從本國國情出發;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17.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內亂。 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 (3)認識到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把依法治國作為我國的治國方略,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意思相近即可) 18. (1 )“文化大革命”。 (2 )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前進(或我國經濟建設逭到嚴重破壞,但仍有一定的發展)。 (3)糧食、銅、煤、原油持續增產。 原因:①周思來、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時,整頓、恢復各方面的工作,扭轉了經濟的下滑局勢,形勢有明顯好轉。 ②廣大干部和群眾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進行抵制和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