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它是鄧小平為了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而提出的構想,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贏得海內外人士的好評。“它”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構想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制度 2. “紫荊花開正爛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回歸和繁榮發展,得益于(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B.“求同存異”方針的實施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D.“一國兩制”方針的實行 3. “幾個小時前我還是皇家警察,但現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該警察說這句話的背景是( ) A. 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B. 中英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C.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D.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4. 李紅老師講課中用到下列關鍵詞:“天才構想”“和平統一”“制度創新”。據此推斷她講述的內容應該是(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對外改革,對外開放”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 5. 從1999年至2009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472.87億澳門元增加到1718.67億澳門元,政府財政儲備增加了40多倍。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 ) ①“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指引 ②澳門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③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的支持 ④澳門特區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繼承創新……立足新的實際,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善于以新的經驗指導新的實踐……”下面能夠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創新精神的有( )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④設立經濟特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說明了( ) ①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 ②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③西方殖民勢力在中國完全消失 ④祖國統一大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下圖最早應該出現在(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B.20世紀50年代中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9. 下列史實有利于推進兩岸實現“三通”的有( ) ①廈門經濟特區的建立 ②“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 ③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 ④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 在上個世紀,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標志是( ) A.“三不”政策調整 B.汪辜會談 C.海基會成立 D.海協會成立 11. 兩會達成“九二共識”的內容是指( ) A.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 D.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12. 1995年初,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等新情況,提出發展兩岸關系. 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其中哪一項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C.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D.雙方領導人以適當的身份互訪 13. 寶島臺灣與祖國母親幾經聚散離合,下列與之相關聯的歷史事件是( ) ①甲午戰爭的失敗 ②?中華民國的成立? ③抗日戰爭的勝利 ④蔣介石敗退臺灣。 A.①③④ B.①③② C.①④② D.③④② 14. 悖離歷史文化、以及違逆時勢所趨的分裂主張,必然經不起時代的考驗,得不到兩岸人民的認同,只能淪為歷史的灰燼。”這一事實說明( ) A.謀求武力統一已迫在眉睫 B.“一國兩制”是臺灣回歸的良策 C.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發展 D.反“臺獨”,反分裂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 15. 針對臺灣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2018年4月26日我人民空軍出動轟一6K等多型多架戰機繞島飛行,用戰機航跡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這表明我國( ) A.維護一個中國的堅定決心 B.放棄“一國兩制”政策 C.放棄了和平統一的手段 D.確立武力收復臺灣政策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八條規定:“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同本法相抵觸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1)該基本法體現了中央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它最早得到實施是在何時? 材料二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中共十九大報告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的原因有哪些?(兩項即可) (3)你從以上國家治理創新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材料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余光中(臺灣)1972年作 材料三 1993年10月,臺灣藝術家在北京演出舞劇《薪傳》。1995至2000年間,海峽兩岸間接貿易額達1300多億美元,臺灣同胞到大陸達1200多萬次。 材料四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2011年5月7日在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兩岸發展有兩座橋梁,第一座橋梁是經濟合作追求共同利益,第二座橋梁是文化的交流。這兩座橋梁都非常重要,經濟的合作就像手描手. 手攜手,我們要越來越緊密;而文化交流是心連心,血濃于水。 (1)小明在廣州亞運會上看到材料一中兩幅美麗的旗幟,它們各自代表來自哪個地方的運動員? (2)材料一反映出我國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學構想是什么?簡述這一科學構想的基本含義。 (3)聯系材料二. 三說明海峽兩岸交往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目前海峽兩岸的形勢,談談你對祖國統一前景的認識。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18. 2008年5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祿口機場,在機場發表講話時說,希望兩岸在“九二共識”下擱置爭議. 求同存異. 創造雙贏。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回首國共曾經走過的坎坷路: 材料一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材料二 1945年8月,蔣介石給毛澤東的第三封電報:毛澤東先生勛鑒:……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是利賴之。……毛澤東同志給蔣介石的第三封復電:蔣介石先生勛鑒:……鄙人亟愿與先生會面,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 材料三 2008年8月8日,胡錦濤會見前來出席北京奧運會 2009年5月26日,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開幕式和相關活動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行。 請回答: (1)國共兩黨在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了( ) A.五四運動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2)西安事變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最終得到和平解決,這在當時有何積極意義? (3)發動內戰是蔣介石的既定方針,為什么他還要接連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呢? (4)毛澤東明知談判是假,為什么還要冒生命危險參加重慶談判呢? (5)內戰的最終結果如何?遺留下的什么問題至今還未解決? (6)材料三中,臺灣有關政黨領導人訪問大陸并與胡錦濤總書記進行會談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DCDD 6-10DDADB 11-15BAADA 二、非選擇題 16.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香港、澳門人民的艱苦奮斗;內地的支持;等等。 (3)①只有大膽創新才能促進社會快速發展。 ②發展才是硬道理。 ③創新要立足國情,也要放眼世界。 ④一切要從實際出發。(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17. (1)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2)“一國兩制”;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變化:由交往隔絕到廣泛交流。祖國統一大業一定能夠實現,是大勢所趨. 人心所向. 不可逆轉的。 (4)可通過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發展交通,密切兩岸人員的友妤往來等途徑。(言之有理即可) 18. (1)B (2)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國內廣大人民要求和平,對國民政府有政治壓力;蔣介石希望通過談判為掩護,取得準備內戰的時間。 (4)為了爭取和平,揭破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的陰謀。 (5)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臺灣與大陸的分離,祖國未完成統一。 (6)有利于臺灣和大陸的經濟. 文化等交流,有利于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