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在抗日戰爭中指揮過百團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作為司令員親率大軍開赴朝鮮戰場抗擊美帝國主義的將領是( ) A.林彪 B.彭德懷 C.劉伯承 D.陳毅 2. 2017年3月22日,“馬革裹尸”“埋骨他鄉”的28名志愿軍烈士骸骨,終于魂歸故土。當年,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被譽為( ) A.“和平衛士” B.“最可愛的人” C.“黨的好戰士” D.“鋼鐵衛士” 3. 周恩來總理曾著重警告美國:“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歷時3年與鄰國并肩作戰的勝利,使帝國主義不敢輕易作武裝侵華的嘗試。這表明這場戰斗( ) A.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 B.保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改的順利進行 C.開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的新局面 D.為新政權贏得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4. 辛亥革命從政治上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從經濟上廢除兩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國成立 D.減租減息 5.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土地改革的重點地區是( ) A.老解放區 B.新解放區 C.少數民族地區 D.邊遠地區 6. 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實行的是( ) A.農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體土地所有制 D.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 7. 下列選項中,屬于土地改革意義的是( ) ①廢除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曾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 A.中國經濟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狀況的落后 C.美國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 D.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 9. 一五計劃的內容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B.優先發展輕工業 C.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 D.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 10. 以下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果,其中屬于福建省的是( ) A.沈陽飛機制造廠 B.鞍山鋼鐵公司 C.鷹廈鐵路 D.克拉瑪依油田 11.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下圖內容出自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文件,該法律文件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2. 下表是遵化市西十里鋪村1952—1956年經濟結構和收入發展變化的情況。與表中變動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年份 合作社參加戶 人均收入 1952年12月 23戶 120元 1956年12月 148戶 192元 A.《共同綱領》的頒布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憲法的頒布 13. “恒源祥”創始人沈萊舟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這又有什么不好?”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運動 B.全行業公私合營 C.手工業合作化 D.第一個五年計劃 14. “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所有制改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方法,使全國工商界都興高采烈地來接受這種改變,是史無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是指( ) A.人民公社 B.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贖買政策 15. 下列選項是我國從1949年到1956年經濟發展的數據。其中最能說明“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結論的是( ) A.合作社經濟由1.5%上升為53.4% B.資本主義經濟由6.9%下降到不足1% C.公有制經濟由21.3%上升為92.9% D.國營經濟由19.1%上升為32.2%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毛澤東 (1)閱讀材料一,毛澤東是在什么背景下說這番話的?“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請分析其中的“利益”與“損害”分別有哪些。 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用他們美好的心靈、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不愧為黨的忠誠戰士,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維護中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 (2)有人認為,朝鮮戰場上,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勞師襲遠,后勤補給困難,所以遭到了失敗。你對此說法有何看法?請分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 (3)抗美援朝精神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結合材料二說說抗美援朝精神的具體含義。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弘揚這種精神? 17. 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條 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 第十條 所有沒收和征收得來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除本法規定收歸國家所有者外,均由鄉農民協會接收,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苦農民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條 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富農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圖。 浙江省嘉興鎮東鄉農民土改勝利完成后,農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領到的土地證 1950年湖南省岳陽縣第一區麻塘鄉農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標志著哪一場運動的開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回答,為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進生產的發展,黨和政府對富農采取了怎樣的政策? (3)根據材料三指出這場改革的直接結果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次改革的完成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深遠意義。 18. 根據圖示回答問題 (1)第一步: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結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國人民醒起來。請問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2)第二步:新中國成立——毛澤東領導,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國人民站起來。那么新中國的“新”是什么含義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這三大改造包括哪些內容?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BDAB 6-10ADBBC 11-15CCBDC 二、非選擇題 16. (1)背景:美國侵略朝鮮威脅中國邊境,入侵中國境內,干涉我國內政,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 利益:既可保障朝鮮的安全,也可保衛中國的安全,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同時還可打擊美國侵略者的氣焰,極大地提高中國的國際威望。 損害:美國若占領朝鮮,會進一步侵略中國,嚴重威脅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的經濟建設將不可能順利進行。 (2)上述說法不對。勝利原因:①毛澤東、彭德懷等領導人英明睿智。 ②廣大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英勇奮戰。 ③朝鮮軍民密切配合。 ④抗美援朝戰爭具有正義性。 ⑤國際正義力量大力支持等。 (3)含義: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嚴密的組織紀律性。歷史是一面鏡子,催人奮進。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年輕一代要繼承他們的遺志,為國家的安康、人民的幸福而拼搏、奮斗,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言之有理即可) 17. (1)運動:土地改革。 目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保護富農(經濟、財產)政策。 (3)直接結果:農民獲得了土地,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深遠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18. (1)三民主義 (2)“新”的含義: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 (3)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