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次會議( ) A.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C.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為解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應該怎樣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召開了(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D.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3. 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是中共八大,因為這次會議明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 A.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B.發展生產力,建設先進的工業國 C.開展階級斗爭 D.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4. “大躍進”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失誤。下列一組圖片反映了“大躍進”時期的什么現象?( ) A. 高指標 B. 瞎指揮 C. 浮夸風 D.“共產”風 5.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業以鋼為綱”,號召一切部門都要為鋼鐵生產“停車讓路”,支援大煉鋼鐵,為了煉鋼,人們砸鐵鍋收廢鐵,甚至拆下鋼窗鐵門作原材料。這一現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6. 圖中B點到C點經濟發展狀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計劃的完成 B.農業合作化的開展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7. 導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對社會主義時期階級斗爭形勢作了錯誤判斷 B.黨內出現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C.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與黨對抗 D.為了造“走資派”的反,奪回自己的權利 8. “文化大革命”中國家主席劉少奇遭受了殘酷迫害,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動亂和災難 ②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④加強了民主與法制建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 “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江青等人的誣陷下,被加上“叛徒、內奸、工賊”的罪名被開除出黨,最后含冤逝世。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是( ) A.鄧小平 B.毛澤東 C.林彪 D.劉少奇 10. 1976年10月,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是( ) ①周恩來 ②鄧小平 ③華國鋒 ④葉劍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 為粉碎“文化大革命”奠定群眾基礎的是( ) A.譚震林等老同志嚴詞批評“文化大革命” B.周恩來主持工作時提出批“左”思潮 C.鄧小平主持工作時實行全面整頓 D.四五運動 12. 標志著我國跨入世界核先進國家行列的是擁有( ) ①原子彈 ②導彈 ③核潛艇 ④氫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 1970年,我國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 A.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B.成功發射中近程地地導彈 C.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D.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 14. 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高昂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包括(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等建成投產 ②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建成 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 ④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有些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下列哪一項不是這一時期創立的( ) A.電子工業 B.鋼鐵工業 C.航天工業 D.原子能工業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57~1960年工業、農業總產值示意圖 (1)通過對材料一的分析,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材料一的嚴峻形勢什么時候開始得到恢復和發展的?為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指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當時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什么。 (2)材料二所說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存在什么問題? (3)這個總路線開始實施后,黨中央為了加快建設速度而發動的兩大運動是什么?這兩大運動對經濟建設造成了什么影響?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扭轉這一局面?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學習歷史的目的是以史為鑒。通過上述問題的回答,你認為應該吸取哪些教訓? 18.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成就輝煌,也有慘痛教訓,有緩流也有急流,有高音也有低音。 【中共八大繪藍圖】 材料一 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開始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正確地分析了我國形勢的“新變化”。中共八大的召開具有怎樣的意義? 【激情歲月釀失誤】 材料二 如圖。 圖一 圖二 材料三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是亂了自己……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材料二兩幅圖反映的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兩次重大失誤,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3)根據材料三,說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4)以史為鑒,概括“文化大革命”這段沉重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艱苦創業鑄輝煌】 (5)失誤中有成就,這一時期建成了哪些油田,結束了我國靠“洋油”的時代,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BCC 6-10CAADD 11-15BCCDB 二、非選擇題 16. (1)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2)1965年。從1961年起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 17. (1)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2)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容易產生不良影響。 (3)兩大運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影響:使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1961年,中共中央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 (4)經濟建設要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要符合本國國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是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 (2)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3)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4)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和迷信,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5)油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