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軍隊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這支軍隊的名稱是( ) A.中國人民解放軍 B.中國工農紅軍 C.八路軍. 新四軍 D.中國人民志愿軍 2. “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墻。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根據你所了解的歷史知識,想一想這首名為《永恒》的詩,是寫給誰的( ) A.邱少云 B.黃繼光 C.董存瑞 D.劉胡蘭 3. 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最可愛的人”是因為志愿軍戰士( ) ①有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②在戰斗中英勇頑強,不畏艱險,不怕犧牲 ③保衛了國家,也為民族為國家在國際上贏得了榮譽 ④有著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口90%的貧農. 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 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 5. 下列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國土地制度狀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土地制度極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 C.占農村人口極少數的地主. 富農占有絕大部分土地 D.占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占有大量土地 6.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變化表。這些變化說明( ) 類別 糧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長(%)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長(%)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運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B.社會主義改造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 C.集體經濟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D.過渡時期總路線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7. 電影《狗兒爺涅磐》中有這樣一個情景:狗兒爺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口,還分得了地主的高門樓,娶了年輕漂亮的小寡婦金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一情景的出現與下列哪一選項直接有關 ( ) A.新中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 8. 下表是中國與美國. 印度在鋼和發電人均產量方面的比較。它說明( ) 人均產量(1950年) 中國 美國 印度 鋼產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發電量 2.76度 2 949度 10.9度 A.我國工業門類不齊全 B.我國工業地區發展不平衡 C.我國工業. 農業發展不平衡 D.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 9.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指“一五”計劃期間的哪一項建設成就( ) A.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B.大慶油田建成投產 C.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D.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成 10.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反映了中國工業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是在( ) A.洋務運動時期 B.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C.“大躍進”時期 D.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 11. 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提出“人民來制定憲法”的思想:勞動人民參與立憲,把他們認為應該如何管理國家的意見集中起來,上升為國家意志。實踐毛澤東這一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2. 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土地( ) A. 從國有轉變為農民所有 B. 從集體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 C. 從農民所有轉變為集體所有 D. 從集體所有轉變為農民所有 13. 某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景,上海市東亞面粉廠的孫老板親率員工敲鑼打鼓的向上海市領導報喜:東亞面粉廠接受公私合營。據此推測當時我國正在進行( ) A.“大躍進”運動 B.人民公社運動 C.三大改造 D.“一五”計劃的實施 14. “同仁堂”是我國著名的中藥名牌老店,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它走的道路是( ) A.移資海外 B.公私合營 C.股票上市 D.獨立經營 15.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最終建立起來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C.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斗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 ——引自《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 材料二 如圖。 材料三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彭德懷 (1)根據材料一說說我國采取這一軍事行動的目的。 (2)材料二的兩位英雄分別是誰?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3)根據材料三,請你談談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組成之, 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 孫文《同盟會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2006年4月21目胡錦濤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60周年,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經過6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探索,我們已經初步地找到了一條適應中國現代化需要的中國政治發展道路。 —一陳紅太談我國60年民主政治建設成制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述孫中山政治主張的核心內容。為實現上述主張,孫中山進行了什么重大實踐活動?其結果怎樣? (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簡要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3)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6年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的比較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私有制經濟 國民收入 92.9% 7.1% 工業總產值 100% —— 商品零售額 95.8% 4.2% 材料二 對于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小明和小剛展開了爭論。 小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3年多的時間里,完成了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真是了不起! 小剛:三大改造中也存在缺點和偏差,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1)分析材料一中的圖表,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出現圖表中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2)針對材料二的爭論,你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嗎?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你對三大改造的看法。 材料三 資本家敲鑼打鼓要求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急迫心情大大超過決策者的預想。強大的宣傳攻勢對資本家造成巨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他們開始對自己的階級產生恥辱感和罪惡感,必欲去之而后快?!虼怂麄兦描尨蚬? 爭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營,交出自己的企業,希望改變剝削者的身份而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 ——陸和健《上海資本家的最后十年》 材料四 (1956年12月)毛澤東在談話中指出:現在我國的自由市場,基本性質仍是資本主義的,雖然已經沒有資本家。它與國家市場成雙成對。上海地下工廠同合營企業也是對立物。因為社會有需要,就發展起來。要使它成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F在做衣服要3個月,合作工廠做的衣服一長一短,扣子沒有眼,質量差。最好開私營工廠,同地上的作對,還可以開夫妻店,請工也可以。這叫新經濟政策。 ——吳序光主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歷史命運》 (3)根據材料一,分析資本家支持公私合營的原因。 (4)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所說的“新經濟政策”的特點。 (5)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公私合營政策。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BBAD 6-10ABDAD 11-15CCCBC 二. 非選擇題 16. (1)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2)黃繼光. 邱少云。革命英雄主義. 愛國主義精神. 高度的組織紀律性. 頑強的革命意志. 自我犧牲的精神等等。 (3)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17. (1)政治主張: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實踐活動: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制定《臨時約法》。 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但未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 (2)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 (3)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各民族一律平等;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18. (1)結論:當時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經在我國占據主體地位。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都有一定道理??捶?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 工作過粗. 改變過快等缺點。 (3)原因: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政策的大力宣傳;資本家對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 (4)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且鼓勵私營經濟的存在,并與國營經濟形成競爭。 (5)評價:公私合營推動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同時公私合營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生產質量有所下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