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在《這才是晚清》中這樣記述:“歷史不因大清帝國的孤傲而拒絕改變進程,鴉片戰爭使中國遭遇千年未遇的大變局。”材料中的“大變局”指(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D.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 歷史小組同學在測繪清王朝國土面積時,發現現在中國的國土面積與當時相差很多。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 ) A.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占領香港 B.甲午中日戰爭日本侵占我國沿海島嶼 C.美國“門戶開放”政策造成的 D.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割占的結果 3. 太平天國不承認清朝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進口,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后隨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這表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外反動勢力勾結 B.湘軍圍困 C.內部矛盾 D.武器落后 4.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進行了重要講話,引起了海峽兩岸的廣泛共鳴。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歷史上曾有三次被迫與祖國大陸分離。中國近代史上造成臺灣與祖國大陸第一次分離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日本侵華戰爭 5. 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密令駐朝公使:“促成中日沖突,實為當前之急務,為實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此事說明( ) A.發動中日戰爭是日本蓄謀已久、主動挑起的 B.日本想趕走駐朝清軍 C.日本想發動侵朝戰爭,獨吞朝鮮 D.發動侵朝戰爭是日本蓄謀已久的 6. 《馬關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與《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現是( ) A.深入到中國內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帶 C.分布在中國最富饒的地區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7. 近代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的某不平等條約規定:“大清國……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該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8. 義和團成員曾提出這樣的口號:“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這說明( ) A.義和團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B.義和團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C.義和團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義和團運動具有明顯的愛國性質 9. 對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 ) 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 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和瓦解的歷史 D.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10. 在與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統治階級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后來康有為明確提出:“今日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由此可見,他們當時所追求的夢想是( ) A.發展近代工業 B.建立軍工企業 C.建立新式軍隊 D.實現民族復興 11. 1872年到1875年間,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為84人、20人和9人;甲午中日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 A.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與近代化進程基本一致 C.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 12. 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 A.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B.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C.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 13. 《變法通議》是梁啟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認為要推行維新變法,從根本上說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舉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4. “戊戌變法歷殘害,赤心肝膽輝百日。”下列有關戊戌變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辛丑條約》的簽訂是起因 B.康有為是變法的主要籌劃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制度 15. 鴉片戰爭以后,在上海等城市陸續出現了中文報紙。右圖是中國著名報業家江蘇江寧人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萬元買下了當時已有四十年歷史的《申報》,從此踏上辦報之路,開創了一生的事業。請問該報創辦的時間是( ) A.1840年 B.1872年 C.1895年 D.1898年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內容,老師設計了以下探究任務,請你一起來完成。 活動一 【史料辨別】 (1)史料可以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請你判斷下列史料分別屬于哪一類,并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只填序號) ①《鴉片貿易史》 ②虎門銷煙舊址 ③圓明園遺址 ④《資政新篇》⑤《北華捷報》對洋槍隊首領華爾的訪談 文獻史料:________ 實物史料:________ 口述史料:________ 活動二 【對比歸納】 (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時間 事件 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_______________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 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________________ 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________________ 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 ________________ 增開天津為商埠 (3)上述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喪失了哪些主權? 活動三 【感悟精神】 (4)觀察下列圖片,寫出其對應的歷史事件名稱。它們體現出了哪些共同的精神? 17.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材料二 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1)以上三則材料分別是哪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 (2)三則材料所示的三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的社會性質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3)材料三是什么戰爭之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條約?條約中的哪一條款充分說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4)從清政府屢次被迫和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行為中,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身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我們中國避免這些屈辱史的再次發生?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至恭親王奕?等奏請購買外洋槍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堪得灤州所屬距開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難舊煤穴甚多……從此中國兵船輪船及機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遠購于外洋,一旦有時,庶不為敵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強之甚,此為嚆矢(開端)。 ——李鴻章《直境開辦礦務折》 材料三 類別 變法詔令 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思想文化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 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1)曾國藩、李鴻章屬于什么派別?這個派別的代表人物還有誰(舉出兩人即可)? (2)從材料一、二看,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洋務派先后提出了什么口號? (3)材料三指的是中國近代史上哪次著名變法?說出這次變法的兩位領導人物?這次變法的最終結果怎樣?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DACA 6-10ADCBA 11-15BDDBB 二、非選擇題 16.(1)文獻史料:①④ 實物史料:②③ 口述史料: ⑤ (2)①《南京條約》 ②《天津條約》 ③《通商章程善后條約》 ④ 《北京條約》 (3)領土主權、關稅自主權、司法主權、內河航運權等。 (4)圖一:虎門銷煙;圖二:金田起義。 精神:不畏強敵、勇于反抗、不怕犧牲、不屈不撓等。 17.(1)《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使中國免遭外敵侵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1)洋務派。奕?、張之洞、左宗棠(任意兩人即可)。 (2)維護清朝統治。“自強”和“求富”。 (3)戊戌變法。康有為、梁啟超。戊戌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廢除變法詔令,囚禁光緒帝,戊戌變法失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