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走出中世紀的蒙昧》同步試卷(第1課時人的發現)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共10題;共20分)1.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見下圖)的設計告訴我們,世博會的核心理念體現以人為本。下列事件中,提倡“發展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的是(???)A.?啟蒙運動??????????????????????????B.?新航路開辟??????????????????????????C.?文藝復興??????????????????????????D.?科學革命2.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時代巨人。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他創作的《蒙娜麗莎》(如下圖)之所以美主要是因為該作品()A.?畫像細致逼真,色彩調和B.?取材打破傳統,敢于創新C.?主題蘊含人文主義精神D.?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復興3.他通過《哈姆雷特》等代表作,批判封建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宣傳人文主義精神。他是( )A.?索福克勒斯????????????????????????????B.?莎士比亞?????????????????????????????C.?梵高???????????????????????????????D.?畢加索4.在歷史活動課上,同學們針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展開討論,最后認定其實質就體現在“興”上。“興”的含義是指( )?A.?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B.?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C.?封建文化的重新興盛???????????????????????????????????????????D.?神學文化的復興5.王同學在維基百科上查到如下歷史詞條定義。該歷史詞條反映的歷史事件是(???)盛行于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于佛羅倫薩、米蘭和威尼斯,后擴展至歐洲各國。……這場文化運動包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A.?文藝復興???????????????????????????B.?科學革命???????????????????????????C.?啟蒙運動???????????????????????????D.?工業革命6.歐洲封建教會對主張日心說以及宇宙無限說的布魯諾施以火刑,這說明(???)A.?教會與國王狼狽為奸,互相利用?????????????????????????B.?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C.?基督教的創立標志著西歐封建制度形成???????????????D.?基督教是中古西歐占統治地位的思想7.文藝復興運動前,歐洲繪畫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態呆板無神,少有人間之情。而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母親,她的神情散發著母愛的光芒。此現象說明()???????????A.?圣母像深受人文主義影響B.?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C.?藝術家多出身于平民階層D.?畫家們缺乏藝術的想象力8.圖中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它反映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平靜、自信,突出了人的主體地位”。這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哪一思想(???)A.?蒙昧主義???????????????????????????B.?現實主義???????????????????????????C.?浪漫主義???????????????????????????D.?人文主義9.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當時出現了許多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文學藝術作品。以下作品與作者搭配正確的是(???)A.?《大衛》——達·芬奇??????????????????????????????????????????B.?《哈姆雷特》——米開朗基羅C.?《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D.?《神曲》——但丁10.14-16世紀的西歐,開放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分別是指( )???????A.?光榮革命和霧月政變???????????????????????????????????????????B.?文藝復興和霧月政變C.?光榮革命和新航路開辟???????????????????????????????????????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二、簡答題。(共2題;共10分)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世紀,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這場運動影響到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材料二??文藝復興運動期間,一大批歌頌人性的文學藝術作品相繼涌現,如下圖名畫。(1)文藝復興運動首先興起于哪國?興起的先決條件是什么?(2)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的內容是什么?(3)材料二中圖片的名稱叫什么?其作者是誰??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反映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歌頌人的力量,不相信神的力量……材料二: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格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1)兩則材料共同思想是什么?反應的是那一次思想解放運動?(2)此次思想解放運動有何意義??三、材料分析(共2題;共25分)13.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習方法中汲取智慧,豐富知識。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年代尺-構建時空觀念】任務二:【材料研讀-解釋歷史現象】材料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自序中說:該書“卷分前后”,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編排的。任務三:【賞析圖片--感受文化創新】任務四:【繪制簡圖--夢回航海時代】(1)下面歷史朝代年代尺上①處的朝代是________,該朝代的建立者是________。(2)材料一中的著作歷史地位如何?這部書中,作者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什么?(3)以上圖片是哪一歷史時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4)圖中D航線的開辟者是________(填人名);圖中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線是________(填航線字母)14.大國崛起的背后往往能看到思想文化的影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15世紀后半期擴大到歐洲其他國家。——齊世榮、吳于廑主編的《世界史》材料二:“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的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史學家布克哈特(1)材料一中資產階級文化新潮流運動被稱為什么?依據材料一,指出這次文化新潮流興起的前提條件。(2)材料二中這場文化新潮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這次運動的先驅出現在意大利,恩格斯說:“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是誰?(3)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此次運動對歐洲大國崛起的影響。四、論述題。(共1題;共5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摘編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材料二:他用這本書來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會權威挑戰。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科學的發展從此便大踏步地前進。——恩格斯(1)文藝復興運動“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請舉兩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怎樣的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位人物?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科學的發展從此便大踏步地前進”說明了什么?(3)結合材料分析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的共同作用。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D7.【答案】A8.【答案】D9.【答案】D10.【答案】D二、簡答題。11.【答案】(1)意大利。先決條件:意大利興起了一些工商業城市,手工工場的出現和工商業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的誕生引起了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2)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主張一切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3)《蒙娜麗莎》。作者:達·芬奇。12.【答案】(1)共同思想是宣揚人的尊貴與價值,即“人本主義”思想;文藝復興運動(2)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是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三、材料分析13.【答案】(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14.【答案】(1)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2)人文主義。但丁。(3)文藝復興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四、論述題。15.【答案】(1)但丁的《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米開朗基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思想解放運動;人文主義(2)哥白尼,他的主要貢獻是提出“日心說”,說明“日心說”是科學革命的開端(3)沖擊了教會的統治地位和權威;有利于人們的思想解放(結合材料分析,如材料一文藝復興運動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材料二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這些大大有利于人們的思想解放)(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