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中共“八大”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提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 A.開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C.鎮壓反革命 D.開展文化大革命 2.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中共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大會”應指(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3. 以下口號或標語中,生動刻畫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是( ) A.吃飯不花錢,努力搞生產 B.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C.“以階級斗爭為綱”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4. 請仔細觀察下列兩幅圖片,指出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鞏固新生政權 B.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C.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D.三大改造 5. 當時的報紙上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反映了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失誤。你認為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開 ②受朝鮮戰爭的影響 ③急于求成 ④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6. 1958年4月,北京市全民動員集中打麻備.300萬人連續突擊三天,共殲滅麻雀40眾萬只。上還事件反映了“大躍進”產生的影響有( ) ①廣大千部群眾白白付出了辛勤勞動 ②違背了客現規律,高指標、高速度的錯誤乏濫 ③教有科學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撞殘 ④影響了各行各業的正常工作和生產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7. 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觀愿望是( ) A.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B.批判《海瑞罷官》 C.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D.整頓黨內的“走資派” 8. 某同學拿出一些“1969年發行”或“1971年發行”的毛澤東主席像章給同學們觀賞,從這些舊物可以斷定是 ( ) A.建國初期的????????????????????? B.抗美援朝時期的? C.文化大革命時期的??????????D.改革開放以后的 9. “文化大革命”延續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 ) A.毛澤東對形勢的錯誤估計 B.毛澤東的個人專斷 C.被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 D.出現“右傾翻案風” 10. 文化大革命”為我們提供的教訓是( ) ①要警惕修正主義的傾向 ②要防止個人崇拜和思想合僵化 ③應該以階級斗爭為工作中心 ④必須健全國家的民主和法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國家副主席劉少奇含冤而死,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了 ( ) A.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群眾行使了監督權 C.民主與法制在“文革”期間被嚴重踐踏 D.黨內出現了叛徒內奸 12. 1976年《天安門詩抄》:“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江橋搖,眼看要跨掉;請指示,是拆還是燒?”這首詩反映人民群眾的政治要求是( ) A.黃浦江上建新橋??????? B.炮打資產階級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團??????????? D.粉碎“四人幫” 13. 下面各項成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取得的是( ) A.1965年,我國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 B.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C.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 D.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4. 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我國有些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下列哪一項不是這一時期創立的( ) A.電子工業 B.原子能工業 C.航天工業 D.鋼鐵工業 15. 從1956 年到1966 年,我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 ②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④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8 年,幾千萬人開始大規模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1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 材料二 1958年夏秋之際,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全國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是什么? (3)材料一、二反映的重大失誤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綜合以上問題,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歷史啟示?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年4月,蘇聯方面向中國政府通報了蘇共中央、蘇聯國家計委和有關專家對“一五”計劃草案的意見,這些意見雖是根據蘇聯經驗而談的,但基本符合中國實際,成為修改“一五”計劃的重要參考材料。1955年7月,歷經4年多的編制與修訂后,“一五”計劃終于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通過。此時,這項計劃已經實施了2年多。 ——《新中國經濟建設史》 材料二 在手工業合作化后期出現了發展過快、合并過多、統一結算盈虧等不利于手工業發展的缺點和問題,致使某些手工業產品出現質量下降,品種數量減少的現象,某些服務業合并過多,使人們生活不方便。但是,總的來說,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是成功的,取得了重要的經驗。 材料三 據統計,我國農業、輕工業生產1959年、1960年連續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業在冒進。1960年與1957年相比,農業比重由43.3%下降到21.8%,輕工業由31.2%下降到26.1%,而重工業則由25.5%增加到52.1%。 材料四 1958年8月上旬,毛澤東先后視察了河北、河南和山東等省的一些農村。9日,他在山東同當地負責人談關于辦大社的問題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上述談話在報紙上發表后,一些地區相繼出現聯鄉并社轉公社的熱潮。 (1)材料一中的“一五”計劃我國重點發展哪個行業?它的完成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3)材料三中造成農業下降,工業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指的是哪一運動? 18. 閱讀材料: 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共產黨內產生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黨和國家已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利用和助長了毛澤東的錯誤。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發出《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毛澤東在北京先后8次接見紅衛兵和群眾,紅衛兵運動迅猛發展。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組織,奪取了上海市的黨政大權。中央各部門到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各行各業乃至軍隊,都被卷入奪權風暴中。許多地方發生武斗,黨政領導機關陷于癱瘓,學校停課,大學不招生,全國處于極度混亂之中。1 968年,國家主席劉少奇被錯誤地開除出黨和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同虛設,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被迫停止了活動。國民經濟形勢迅速惡化,經濟工作機構癱瘓,許多工礦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交通運輸堵塞,市場供應緊張。國民經濟破壞嚴重,損失約5 000億元。1 971午,林彪反黨集團被徹底粉碎。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舉粉碎“四人幫”。 ——摘自岳麓書社《中國歷史》 請回答: (1)分析材料,概括指出“文化大革命”發動的原因。 (2)依據材料,概括地列舉出“文化大革命”經歷過程的知識要點。(要求:不能抄材料原文,表達簡練) (3)分析材料,聯系所學知識,說說“文化大革命” 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 (4)“文化大革命”給我們留下哪些深刻的教訓?(列舉兩條即可)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CABC 6-10BCCCD 11-15CDDDB 二、非選擇題 16.(1)“大躍進”運動。 (2)人民公社化運動。 (3)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4)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制定政策一定要從本國國情出發;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17.(1)行業:重工業。歷史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歷史事件:三大改造。不足:后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 (3)直接原因:“大躍進”運動。 (4)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8.(1)毛澤東對我國形勢的錯誤判斷;林彪、江青反黨集團的利用和煽動。 (2)①“文化大革命”的發動。(中共中央接連發出開展“文化大革命”的決定)②紅衛兵運動。③奪權風暴。④全面內亂。(黨政機關癱瘓、破壞民主與法制、國民經濟惡化)⑤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6年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 (3)①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遭到踐踏。②工廠停產,國民經濟破壞嚴重。 (回答其他方面內容,只要符合客觀史實亦可) (4)如,必須正確認識和分析國情;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