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對東北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引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這段話中的 “敵人”是指( ) A.美軍 B.日軍 C.八國聯軍 D.英法聯軍 2. 某電視劇組準備拍一部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視劇,下列劇情合理的順序是( ) ①朝鮮內戰爆發 ②志愿軍同朝鮮軍民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 ③美國被迫簽訂停戰協定 ④美軍發動上甘嶺戰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3. 彭德懷說:“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材料反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4. 辛亥革命從政治上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從經濟上廢除兩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國成立 D.減租減息 5. 1950年,鳳陽花鼓詞:“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土地還家后,幸福生活萬年長。”詞中的“土地還家”體現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 B.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6. 下列關于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土地制度狀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土地制度極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 C.占農村人口極少數的地主、富農占有絕大部分土地 D.占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占有大量土地 7. 下列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使大量無地、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 B.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C.廢除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消滅了資產階級 D.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8. 如圖是“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實施的150項重點工程項目比例分布示意圖。這表明當時我國( ) A.工業項目的均衡發展 B.大力發展重工業 C.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D.完成向工業化的轉變 9. 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并投入生產 C.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 D.大慶油田建成 10. 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成就的是( ) ①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②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第一輛汽車 ③1956年,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④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⑤大慶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 1954年,《人民日報》特意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目是“人民民主政治發展的新階段”。你認為這個“新階段”指的是( ) A.《共同綱領》的制定實施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2. 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個體生產縮小了農民之間的差距 B.廣大農民強烈要求實現農業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個體經濟很難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D.人民群眾渴望建成社會主義制度 13. 鄧小平曾說:“我們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是剝奪的政策,所以中國消滅資產階級,搞社會主義改造,非常順利,整個國民經濟沒有受任何影響。”當時中國對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創造性舉措是( ) A.實行股份制 B.贖買政策 C.廉價收購 D.無償沒收 14.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C.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召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 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與“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 A.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開 C.“一五”計劃完成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簡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成立。各行政區、省市先后成立分會。11月4日,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聯合發表宣言,“誓以全力擁護全國人民的正義要求,擁護全國人民在志愿基礎上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任務而奮斗。” 材料二 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的回憶錄《從多瑙河到鴨綠江》 請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國建國初期的什么歷史事件?我國進行這一軍事行動的目的何在? (2)據材料二,克拉克說的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指的是什么協定?這一協定的簽訂,有賴于中國援朝軍隊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確指揮? (3)抗美援朝的勝利對我國產生什么重大影響?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惡痛絕】 材料一 如圖所示。 (1)材料一與解放前的哪一經濟制度有關?這一制度給新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為此,黨和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確】 材料二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歡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畫與哪一事件有關?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設想一下,“農民”回家鄉后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意義篇——農民翻身 鞏固政權】 (4)結合土地改革的意義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實現了嗎?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請再舉出兩項鞏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權的措施。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一個批示中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材料二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決定采用北京的辦法,加快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爭取在七天內完成全行業公私合營。1月21日,上海舉行了歡慶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集會和游行。一時間,中國大地上到處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慶祝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 材料三 1956年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的比較 項目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私有制經濟 國民收入 92.9% 7.1% 工業總產值 100% - 商品零售額 95.8% 4.2% (1)根據材料一中毛澤東同志的這個指示,我們國家開展了什么運動?國家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在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過程中,對資本家手中占有的生產資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況說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這次社會主義改造運動是在何時基本完成的?它的實質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DAA 6-10DCBDC 11-15BCBDA 二、非選擇題 16.(1)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2)《朝鮮停戰協定》 ;彭德懷 (3) 抗美援朝的勝利,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 17.(1)制度: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影響: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變化:分到土地、農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實現了。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8.(1)三大改造運動;建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2)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說明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3)說明當時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經在我國占據主導地位。 (4)1956年底;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