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如果在網上或者生活中有人不理解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原因,你會挑選下列哪一項最為恰當的表述向他說明( ) A.美國侵略了我國的友好鄰邦朝鮮 B.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出兵 C.臺灣乘朝鮮戰爭的機會反攻大陸 D.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地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2.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首蕩氣回腸的歌曲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對于這場戰爭的結局,你寫篇社論,你會寫( ) ①粉碎了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侵略陰謀 ②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 ④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破產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歌一經問世,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它體現了( ) A.中國工農紅軍爭取勝利的犧牲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B.抗日軍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團結意識和民族英雄氣概 C.中國人民志愿軍保衛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D.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高寒地區的必勝信念和頑強意志 4. 下列對國家工業化建設幫助最大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憲法 5. 下面這幅圖片的內容是土地改革時農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下列關于土地改革的敘述,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B.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種,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 如圖是1950年8月發表于重慶《新華日報》的木刻版畫朱宣咸的作品《爭閱土地改革法》,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其含義是( ) A.土地歸農民所有 B.土地歸國家所有 C.土地歸集體所有 D.土地歸鄉鎮所有 7.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變化表。這些變化說明( ) 類別 糧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長(%)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長(%)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運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B.社會主義改造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 C.集體經濟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D.過渡時期總路線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8. 近年,在我校校園中隨時都能看到多部小汽車,說明小車已作為日用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家。我國的汽車工業起步于( )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一五”計期間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改革開放之后 9.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成就最大的領域是( ) A.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B.工業和農業 C.輕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D.農業和商業 10. 開著一輛解放牌汽車,奔馳在青藏公路上。這種情景最早會出現在( ) A.抗美援朝時 B.文化大革命時 C.“一五”計劃完成后 D.“大躍進”時 11. 老照片具有真實記錄歷史的史料價值。下圖老照片記錄的歷史事件標志著( ) A.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 B.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12. 隨著工業化起步,為提高社會主義公有制水平,我國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邁開了步子。其中國家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是( ) A.實行公私合營 B.完全沒收 C.建立生產合作社 D.任意組合 13. “到1952年,國營經濟已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私營工廠只有依附國營經濟才能生存了。大部分資本家認識到公私合營是大勢所趨?!辈牧蠑⑹龅氖俏覈鴮Y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作用 14. 創建于濟南的老字號瑞蚨祥,在1954年底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實現公私合營。我國在公私合營過程中采取的創造性舉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贖買政策 C.無償沒收 D.政企分開 15.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說:“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边@一“基本國情”開始于(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開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那是一個現在看來非常久遠的年代/有一天,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年輕的人們拿起槍奔赴戰場/只為能有寧靜的生活/無情的戰爭讓他們倒下了/但沒有人退卻/哪怕是偉人的兒子……平靜的生活又回到了身邊/但十幾萬年輕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鴨綠江水中/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再現那場戰爭/只是為了紀念那一群可愛的年輕人。 (1)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是哪個國家?該國出兵朝鮮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2)“那一群可愛的年輕人”指什么人?為什么說他們是一群“可愛”的年輕人? (3)你認為這“十幾萬年輕的生命”犧牲得有價值嗎?說出理由。 17. 材料一?近四十年來……普遍的有一種誤解,以為在民國成立以前,幾千年以來的政體全是君主專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獨裁的、黑暗的,這話顯然有錯誤。在革命前后持這種論調以攻擊君主政體,固然是一個合宜的策略。至少除開最后明清兩代的六百年……大體上說,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體,君權是有限制的。? ——吳晗《歷史的鏡子》?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梁デ昂?,人人言變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視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會隨制度而轉變。因此,只想把外國現成制度,模仿抄襲。甚至不惜摧殘人事來遷就制度。?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1)根據材料一,概括作者對古代中國君主政體的觀點。? (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民國政府從國外移來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認為其沒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的原因。? (3)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什么政治制度?在發展民主方面,新中國建立的民主與中華民國時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簡要談談你對中國政治制度發展的認識。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農村經濟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勞動生產率低下……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富兩極分化。如果不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不僅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而且農村也不可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食、輕工業原料…… 材料二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目的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代之以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 材料三 1956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比) 私有制經濟(占比) 國民收入 92.9% 7.1% 工業總產值 100% 0 商品零售額 95.8% 4.2% (1)根據材料一,概括為什么要“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組織起來的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過程中,針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一、材料二與材料三有何關系?材料三說明1956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出現了怎樣的轉變?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BCBB 6-10AABAC 11-15CCABC 二、非選擇題 16.(1)美國。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 (2)中國人民志愿軍。因為他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有價值??姑涝瘧馉幍膭倮粌H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鞏固了新政權,大大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或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 17. (1)明清之前,君權受到限制;明清時君主專制達到高峰。? (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沒有與人事相配合。?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新中國:社會主義人民民主。? (4)從專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找到符合本國國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18. (1)原因:土地改革后,農村的小農經濟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富兩極分化;改善農民生活,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敖M織起來的路”: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贖買政策。 (3)因果關系。轉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居于主導地位。意義: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