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政策保障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協商會議制度 C.“一國兩制” D.求同存異 2. 下面是小紅在歷史課上記下的一組關鍵詞。據此可知,她學習的內容應該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歸祖國 C.澳門回歸祖國 D.統一臺灣 3. 香港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分享了作為奧運城市的榮耀。這主要得益于(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B.“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C.香港毗鄰深圳經濟特區 D.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 4. 在“一國兩制”構想指導下,1999年回歸祖國的是( ) A.英國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國侵占的澳門 D.葡萄牙侵占的澳門 5. 中葡兩國在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寫道:澳門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并簽訂有關協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澳門特別行政區征稅。據此可知,回歸后的澳門( ) A.可以開展獨立的外交活動 B.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C.可以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 D.必須斷絕與葡萄牙的一切關系 6. 澳門回歸以來,“國民生產總值以年均l5%的增幅快速增長……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些成就取得的政治性因素是( ) A.民族區域自治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獨立自主外交 D.“一國兩制”方針 7. 澳門回歸20年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 8.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神圣的使命,明確提出( ) A.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B.解放臺灣 C.和平解放臺灣 D.臺灣實行“一國兩制” 9.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神圣的使命。下列各個時期黨和政府對臺政策的搭配中,不正確的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解放臺灣 B.20世紀50年代中期—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C.1978年—實現“三通” D.改革開放之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10. 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九二共識”。它的核心內容是( ) A.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開展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 D.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11.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 A.實現直接“三通”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加強經濟交流與合作 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 肖老師在講授“祖國統一”這一專題時,設計了如下思維導圖,其中,方框中的內容應是( ) A.一國兩制 B.團結合作 C.和平共處 D.“九二共識” 13. 2005年4月,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兩岸領導人的會面( ) A.有利于解放臺灣 B.有利于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 C.有利于打破兩岸隔絕狀態 D.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14. 據報道,上任僅一年的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不足百分之三十。這一事實說明( ) A.謀求武力統一已迫在眉睫 B.“一個中國”是兩岸關系的基礎 C.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 D.“一國兩制”是臺灣回歸的良策 15.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70年來,我們把握兩岸關系發展時代變化,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一國兩制”的前提和核心是( ) A.尊重兩岸制度差異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D.加強兩岸經貿往來 二、非選擇題 16. 仔細觀察下圖并回答問題: (1)圖一圖二分別展現的是哪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場景? (2)請寫出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3)這兩個事件有何重要的歷史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87年11月,一臺灣同胞在離開近四十年后終于回到大陸母親的懷抱圖(如圖)。 材料二 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與大陸不同的制度。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 ——《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1983年) 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手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手伸過最近距離135公里的臺灣海峽、伸過60年的歷史風雨,緊緊地握在一起。 請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母子長期分離的原因是什么? (2)為解決臺灣問題,我國制定了怎樣的基本方針?這一構想在哪些地區已經被成功的實踐? (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出我國對臺灣和港澳地區政策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發展趨勢的認識。 答案 18. 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 ——《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 材料二 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臺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臺灣獨立”的圖謀的。 ——《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 材料三 2018年4月12日,兩岸經貿論壇在廈門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兩岸產業優勢互補,可借此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共同走向國際市場等方面深度合作。 材料四 統一是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 ——孫中山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大陸對臺灣的基本方針。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前嚴重阻礙中國統一大業的因素。 (3)依據材料三、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兩岸關系發展趨勢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BDB 6-10DCACB 11-15BADBB 二、非選擇題 16.(1)香港回歸;澳門回歸 (2)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3)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17. (1)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失敗后盤踞臺灣(或國內矛盾所致或國共兩黨內戰造成的)。 (2)“一國兩制”(或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香港,澳門 (3)臺灣可以有自己的軍隊。 (4)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 18.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2)“臺獨”勢力;試圖阻撓中國統一、干涉中國內政的國際反華勢力。 (3)海峽兩岸的經貿交往日益密切,實現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