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國徽外,還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薄痘痉ā返拇藯l款體現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方針 D.“一國兩制”構想 2. 1982年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問題闡述了我國的立場。下列鄧小平的話最有可能出現在這次會談中的是( ) A.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D.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 “一國兩制”構想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是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創造,首次成功運用“一國兩制”構想解決的歷史問題是( ) A.西藏問題 B.臺灣問題 C.澳門問題 D.香港問題 4. 相對于我國大陸地區來講,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特別”主要是指( ) A.由中英聯合管理 B.社會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聯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轄 5. “紫荊開后白蓮開,喜事翩躚接踵來。神州大地齊歡慶,‘一國兩制’譜新篇。”詩歌中的“白蓮開”是指(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澳門回歸祖國 C. 香港回歸祖國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 小芳同學整理所學知識制成的卡片含有如下內容:“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比绻o卡片擬一個標題,最合適的是( )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紀實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國統一大業 7. 下面所示分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下列關于這兩個區徽所包含的歷史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中國洗刷了百年的恥辱 B.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C.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D.“一國兩制”有利于推進祖國的統一 8. 1987年,臺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提出:“(父母)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边@反映了 ( ) A.民眾要求打破兩岸隔絕狀態 B.兩岸民間團體開始政治對話 C.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產生重大影響 D.兩岸“三通”局面已經完全形成 9.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2008年12月1 5日,兩岸的客機. 輪船和信件歷史性地跨越臺灣海峽,基本實現直接“三通"。下列不屬于該史實原因的是 ( ) A.中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初見成效 B.“三通"的基本實現,表明祖國的完全統一已經實現 C.中共采取有利于促進兩岸交流的具體政策和實際步驟 10.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陸和臺灣的兩個民間團體開始對話,即后來的“汪辜會談”,推進了兩岸經貿和科技文化的交流。兩岸關系發展的前提是( )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貿易往來平等互利的原則 C.和平共處,互不干涉的原則 D.首先實行“三通”的原則 11. 200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向臺北故宮舉辦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提供了37件(套)文物展品。這體現了海峽兩岸的( ) A.商貿往來 B.探親訪友 C.文化交流 D.捐資賑災 12. 根據“一國兩制”的構想,臺灣回歸后( ) ①社會制度保持不變 ②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改變 ③可擁有自己的軍隊 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 2004年3月20日,臺灣當局執意舉行所謂“和平公投”,試圖挑釁大陸. 分裂國家,這一行徑遭到普遍反對。下面對臺灣問題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國統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臺灣曾經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抗戰勝利后回到祖國懷抱 ④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14. 下列關于海峽兩岸交往的史實,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正確的是( ) ①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②胡錦濤會見連戰 ③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 ④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5. 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動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臺灣調整“三不”政策 ②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③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④“九二共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二、非選擇題 16. 為了對香港問題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八年級(3)班的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究,請你參與。 環節一:大英帝國從海上來 從1841年1月26日“米字旗”第一次插到香港島起,香港與祖國分離了156年5個月零4天。 (1)“米字旗”第一次插到香港島是在哪一戰爭期間?英國通過哪一條約的簽訂割占了香港島? (2)從香港被侵占的過程中你得到的認識是什么? 環節二:大英帝國從海上走 同大英帝國第一次踏上香港土地一樣,1997年7月1日香港交接儀式完成后,英國皇室成員乘游輪離開維多利亞港,黯然回國。 (3)結合所學知識,總結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的原因。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鄭成功 材料二 是社會主義吞掉臺灣,是臺灣宣揚的“三民主義”吞掉大陸?誰也不好吞掉誰,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只有用武力解決,這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鄧小平 材料三 2005年4月至5月,國民黨主席連戰.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后訪問大陸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兩岸大部分人民對連. 宋大陸之行表示贊同. 支持和理解。但以陳水扁為首的一部分人卻大肆詆毀連. 宋,不斷在島內掀起“臺獨”逆流。 ——《新聞網》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歷史活動后的心情? (2)在近代,臺灣是怎樣割讓給日本的?又是如何回到祖國懷抱的? (3)材料二中“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提出后已經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認為將來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可能有哪幾種? (4)結合材料三,你認為臺灣回歸的主要動力是什么?阻礙臺灣與大陸統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認為祖國統一的前景怎樣? 18. 實現祖國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 ——《臺灣通史》 時期 史實 三國 吳國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 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 明朝 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 清朝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材料二?、?949年,國民黨政府遷至臺北,退守臺灣,海峽兩岸再度隔絕。 ②1895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③1945年,日本駐臺灣總督向中國政府代表遞交投降書,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70年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 材料四 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 紀念會上的講話 (1)材料一中的信息反映出的主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史實,說明近代臺灣的苦難與近代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將材料二中史實的序號分別寫在下面對應的橫線上。 與甲午中日戰爭有關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與抗日戰爭有關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與人民解放戰爭有關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70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灣政策的變化,并指出“一國兩制”“九二共識”與《反分裂國家法》共同堅持的原則。 (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青少年對兩岸關系友好發展、推進祖國統一應有怎樣的擔當。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DBB 6-10DBABA 11-15CACAB 二、非選擇題 16. (1)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南京條約》。 (2)近代中國主權被侵犯主要是由于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綜合國力的落后。 (3)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是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的基礎;“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等。 17. (1)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2)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3)香港和澳門回歸。我認為可能有兩種方式:一是和平統一,二是武力統一。 (4)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是回歸的主要動力。(或答出相同的語言. 相同的文化和緊密的聯系,或海峽兩岸人民血脈相連也可) 阻礙因素主要有:“臺獨”勢力和外來干涉。海峽兩岸最終必將統一。 18. (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或中國自古就對臺灣地區進行有效管轄,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2)② ③?、?(3)變化:由武力統一到爭取和平統一(或由敵對到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原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4)了解臺灣的歷史,知道其與祖國大陸血脈相連,牢記實現祖國統一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