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人類的哪些活動能改善生態環境,哪些活動會破壞生態環境。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利用報刊、書籍、互聯網等媒體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發學生關注生物信息的興趣;通過對信息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判斷是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能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并且能夠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保護生物圈的責任。 教學重點: 1.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實例。 2.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一、導入新課 地球上生活著很多的生物,但是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生物,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依賴生物圈,而現代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早期的人類,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怎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由6月5日世界環境日引入主題,欣賞一段習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宣傳片。 二、新課學習 探究一:看課本表格并分析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展示) 1、什么時侯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明顯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紀中期以后,我國的人口增長率,在什么時侯基本穩定在一個較低水平?為什么? 3、分析人口 數量對環境、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影響。 探究二: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實例 問題1、森林遭到嚴重的濫伐后對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森林生態系統被稱為“綠色水庫”、“地球之肺”,森林遭到嚴重破壞,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生討論后紛紛給出答案: 綠洲淪為荒漠 水土大量流失 干旱缺水嚴重 洪澇災害頻發 物種紛紛滅絕 溫室效應加劇 人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植樹造林;建造人工林,三北防護林等 問題2、工廠的廢氣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會對環境造成什么影響? 形成霧霾,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對植物的危害; 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下酸雨; 溫室效應增強 ; 臭氧層破壞等 問題3、近些年來,我國不少湖泊發生嚴重污染現象,導致藍藻大量滋生,形成水華,湖水變臭魚蝦難于生存。請你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負責人你將采取哪些措施還湖泊以清澈秀美的貌? 教師補充:淡水的污染形成水華,湖區里滋生了大量的藍藻,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污水處理后再排放;海水污染形成赤潮,赤潮也叫紅潮,是因為海水的富營養化,導致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變色的現象。 問題4:不法分子還用哪些手段捕殺鳥類?如果鳥類日益減少,自然環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問題5:有人認為,植樹造林就是為了獲取大量木材。你贊同這種看法嗎? 學生暢所欲言 問題6、對受傷的野鳥進行救治和喂養,待鳥康復后,將它放歸大自然。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學生探討問題同時形成環境保護意識。(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維持生物圈的生態平衡起重要作用。) 問題7、你知道哪些自然保護區呢?建立這些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同學們知道哪些自然保護區?小組討論 教師加以補充:目前,我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349個 ,例如:東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區的建立不僅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在開展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旅游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課堂小結: 目前環境問題主要有:森林銳減;空氣污染;水污染;臭氧層破洞;溫室效應;生物入侵 教學反思 本節課完全建立在學生自己的收集、討論、交流上。 聽學生匯報和答辯的時候,總覺得學生講的不清楚,總想替他們補充;在講到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時,我在學生發表完觀點之后加以補充,畢竟初一的學生知識積累不夠。學生在面臨困難的時候也總是想向我求助。 學生和教師的思維慣性可以理解,但我覺得從“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提高生物學科學素養”的理念出發,這種能力的鍛煉比知識的獲得更可貴。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迷信權威、依賴他人的行為。所以,在教學中,除了嚴重的科學性錯誤我會在課堂上糾正以外,都是盡量讓學生自主發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