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目標1.了解地震現象,知道地殼運動是地震等自然現象形成的原因。2.能用簡單器材做模擬地震的實驗,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結論,并能選擇自已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地震的成因表現出探究興趣。4.認識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識。教學目標1.了解地震現象,知道地殼運動是地震等自然現象形成的原因。2.能用簡單器材做模擬地震的實驗,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結論,并能選擇自已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地震的成因表現出探究興趣。4.認識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識。16.蠟燭的燃燒教學目標1.知道有些物質發生了變化,構成物體的物質也隨之發生了變化。2.能基于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3.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探究蠟燭燃燒發生的變化;樂于合作與交流,對探索物質變化充滿興趣。4.了解科學技術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重點:有些物質發生了變化,構成物體的物質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難點:設計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活動準備:蠟燭、燒杯、火柴、石灰水等材料。活動流程一、導入新課1.教師課件展示:元宵節,在南方街頭擺放著多種蠟燭燃燒的圖片或視頻。2.教師提出問題:你們觀察到了什么?3.師生總結:蠟燭燃燒使蠟燭變短。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蠟燭燃燒。二、活動過程(一)觀察蠟燭燃燒時發生的變化。1.教師引導學生猜測:蠟燭變短的部分去哪兒了?2.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驗證猜想。(1)學生討論實驗方法。(2)學生交流實驗方法。3.教師出示方法指導。(1)取一個燒杯罩在蠟燭的火焰上方。(2)仔細認真地看燒杯壁上霧蒙蒙的一層是什么?(3)翻轉燒杯,迅速將澄清的石灰水倒人燒杯中并振蕩。(4)觀察燒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變化。4.教師提出注意事項:(1)實驗器材輕拿輕放,避免將石灰水濺到手上。(2)用毛巾包著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防止燙傷。5.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6.學生交流實驗成果,教師總結:蠟燭充分燃燒時,產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質。蠟燭燃燒不充分時,會冒黑煙。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并且有沉淀產生。(二)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質的現象。1.教師現場演示紙燃燒變成灰燼、切開的梨變色、雞蛋殼浸入醋中冒泡等現象,指導學生觀察這些變化有什么共同特點。2.師生總結:這些變化中都有新物質生成。3.教師提問: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生成新物質的現象?4.想一想:這些變化中常有哪些現象發生?5.師生總結:在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中,常常伴隨著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等現象。三、拓展活動找一找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1.教師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視頻播放: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和生成了營養物質)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對人們生活造成了什么影響。四、板書設計16.蠟燭的燃燒蠟燭充分燃燒時,產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在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中,常常伴隨著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等現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3張PPT)16.蠟燭燃燒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配套課件(五﹒四學制)新知導入正月十五“照元宵”新知導入材料包蠟燭、石灰水、火柴、燒杯等。思考:蠟燭燃燒時變短了,變短的部分去哪兒了?新知導入燒杯生石灰蠟燭火柴活動過程活動過程蠟燭燃燒時會發生哪些變化?1.取一個燒杯罩在蠟燭的火焰上方。2.觀察燒杯壁或底部會生成什么物質?3.翻轉燒杯,迅速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燒杯中并振蕩。4.觀察燒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變化。活動過程(1)實驗器材輕拿輕放,避免將石灰水濺到手上(石灰水有腐蝕性)。(2)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要防止燙傷。注意事項結論:蠟燭燃燒時,產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質。活動過程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質的現象?活動過程活動過程在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中,產生了哪些現象?在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中,常常伴隨著發光、發熱、改變顏色等現象。找一找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拓展提高拓展提高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蠟燭的燃燒.doc 16,蠟燭燃燒.ppt 元宵節習俗:正月十五照蠟燭.flv 植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