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生命科學第5課時植物的根、莖、葉與物質運輸知識導引1.根植物吸水的器官、部位及結構特點3.葉水分,無機鹽運輸的結構及特點2.莖葉的結構,蒸騰作用1.根的分類2.根的作用①固定②吸收通過這個實驗可知,根吸水的部位在哪里?根尖1.根植物吸水的器官是什么?根根尖防止損傷根尖說出圖中①~④分別是根尖的哪個結構?根毛區根冠分生區伸長區B每天施肥使土壤溶液濃度增大,當其濃度大于月季花根毛細胞液濃度,植物失水萎蔫。例1 某同學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取兩塊等大的蘿卜條,各放入等體積的透明液體中,20分鐘后,該同學取出蘿卜條,發現:A燒杯中的蘿卜條變軟了,B燒杯中的蘿卜條變硬挺了。請你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術”的奧秘在于A、B燒杯中的液體,它們分別是____。A.清水、清水 B.10%鹽水、10%鹽水C.清水、10%鹽水D.10%鹽水、清水(2)蘿卜條軟硬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細胞吸水和失水。甲、乙兩幅圖中哪一幅圖能說明A燒杯中的現象?_____。(3)根細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細胞液濃度。D甲小于1.如圖是探究“溶液濃度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其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圖1中蘿卜的洞內裝上濃鹽水,在圖2中蘿卜的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1中蘿卜會變軟B.圖2中蘿卜洞里的水會變多C.細胞內溶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D.對栽培作物施肥時,要注意“薄肥勤施”B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5植物的根、莖、葉與物質運輸學案知識導引二、根例1 某同學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取兩塊等大的蘿卜條,各放入等體積的透明液體中,20分鐘后,該同學取出蘿卜條,發現:A燒杯中的蘿卜條變軟了,B燒杯中的蘿卜條變硬挺了。請你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術”的奧秘在于A、B燒杯中的液體,它們分別是____。A.清水、清水 B.10%鹽水、10%鹽水C.清水、10%鹽水D.10%鹽水、清水(2)蘿卜條軟硬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細胞吸水和失水。甲、乙兩幅圖中哪一幅圖能說明A燒杯中的現象?。(3)根細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細胞液濃度。1.如圖是探究“溶液濃度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其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圖1中蘿卜的洞內裝上濃鹽水,在圖2中蘿卜的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1中蘿卜會變軟B.圖2中蘿卜洞里的水會變多C.細胞內溶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D.對栽培作物施肥時,要注意“薄肥勤施”三、莖例2.[2018?金華]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癌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br/>A.甲B.乙C.丙D.丁例3.[2020?衢州]雷竹筍是一種常見的食材,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卻不宜多食。(1)雷竹筍常帶有苦味是因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HCN),HCN沸點為26℃.為避免食用雷竹筍時因HCN引起中毒,烹飪時應 。(2)當雷竹筍從地下鉆出土壤,筍尖被陽光照射后會轉為綠色,俗稱“出青”。出青后的筍含有更多的氰苷。為避免雷竹筍在出土后繼續生長的過程中出青,農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3)如圖為竹子與竹筍的生長示意圖,箭頭表示糖類的運輸方向。下列關于糖類的來源及其運輸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A.蒸騰作用導管B.光合作用導管C.呼吸作用篩管D.光合作用篩管2.[2020?舟山]如圖,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莖黃色,葉退化,遇到適宜的并插入植物體內吸取有機養料。(1)莖黃色、葉退化,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缺少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2)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A莖的 。菟絲子與植物A之間屬于寄生關系,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四、葉例4.生物小組的同學測量了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復供水兩種條件下,氣孔開放程度與光合速率的變化,結果見下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停止供水后,光合速率下降。這是由于水是光合作用的,也是植物體內運輸的主要介質。(2)氣孔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的“窗口”。停止供水后,氣孔開放度下降,導致吸收減少,從而使光合速率下降。氣孔的開閉受細胞控制,當恢復供水后,其膨脹,氣孔開放。例5.小葉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熱水中(如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1)采用方案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2)方案二中觀察到現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都變為一樣紅。小葉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了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老師這樣判斷的理由是。3.為研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①取長勢及葉片數量相同的3條枝條,分別編號A、B、C。②將B枝條每片葉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將C枝條每片葉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閉氣孔,阻止植物與外界之間的H2O、O2、CO2等氣體的交換),A枝條不作處理。③將3條枝條分別置于裝有等量清水的3個錐形瓶中,并分別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層。④將3個錐形瓶分別放置于三個大小相同的鐘罩內,鐘罩內壁貼足量、等質量的硅膠干燥膠片,用以完全吸收鐘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⑤將三個裝置置于陽光下相同時間后,分別稱量錐形瓶中水的質量和硅膠干燥膠片的質量。(1)小明研究的問題是植物蒸騰作用速率與的關系。(2)小明通過實驗測得數據如下表:若要證明枝條A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騰作用,則×100%=99%。(用表中字母表示)(3)此實驗在控制無關變量上還存在缺陷,請寫出一條沒有控制相同的無關變量:。例6.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甲是去掉葉片的枝條。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B.裝置甲和丁組合,可探究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裝置乙和丙組合,可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篩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4.[2020?臺州]某地區發現一種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確定該植物葉片在生命活動中總是處于卷曲狀態,如圖為其顯微結構示意圖。(1)該葉片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 ?。ㄟx填“上”或“下”)表皮附近,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2)科學家猜測該植物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這一猜測的有 。A.氣孔著生部位向內凹陷B.葉片卷起,水蒸氣可以積聚在卷起的葉片內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絨毛,能降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5.[2018?衢州]如圖是綠色植物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它們都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的C.若c表示水分,則它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D.若d表示有機物,則它通過木質部向下運輸例7.[2018?嘉興]近年來,羅漢松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綠化的新寵。在移栽羅漢松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圖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減弱光合作用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蒸騰作用D.預防蟲害侵襲6.[2017?衢州]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1)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為大白菜施加了 肥。(2)把胡柚移栽到農場時要前去部分枝葉,主要是為了減弱 ,提高成活率。(3)把馬鈴薯塊莖埋在土壤中,長出新植株.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參考答案二、例1.(1)D(2)甲(3)小于1.B三、例2.D例3.(1)煮熟煮透(2)覆蓋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體(3)D2.(1)葉綠體(2)韌皮部四、例4.(1)原料無機鹽和有機物(或“物質”)(2)氣體交換CO2保衛吸水例5.(1)一(2)葉片下表皮氣泡數比上表皮多(3)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多的水分3.(1)氣孔數量(2)(a-a1)/(m1-m)(3)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植物生命活動強度)例6.D4.(1)上(2)ABC5.D例7.C6.(1)N或氮(2)蒸騰作用(3)無性生殖或營養生殖、1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5植物的根、莖、葉與物質運輸.pptx 5.5植物的根、莖、葉與物質運輸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