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一課 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中國人深知“戶破堂危,唇亡齒寒”“救鄰自救”的道理,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時,中央政府便派誰為司令員率軍隊入朝作戰( ) A.彭德懷 B.林彪 C.粟裕 D.劉伯承 2. 朝鮮戰爭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 ) A.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B.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C.司令官麥克阿瑟被撤職 D.五戰五捷 3.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入侵朝鮮的同時,公然干涉中國內政。還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并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的城市和鄉村……”根據上述材料,說明我國抗美援朝是( ) A.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 B.挑戰美國權威的不明智之舉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鮮 D.以抗美之名稱霸世界 4. 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的土地改革主要發生在( ) A.全國農村地區 B.新解放區 C.除西藏以外的農村地區 D.除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的農村地區 5. 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 ) A.有地的富農 B.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C.有勞動能力的領導人 D.無地的工人 6.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國家土地所有制 B.農民土地所有制 C.集體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7. 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歡天喜地地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農民的擁護 ②使農民獲得了解放 ③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實現了工業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現代工業化體系,是中國人尋求了一個多世紀的夢想。為實現這一“夢想”,新中國于1953年開始( ) A.實行土地改革 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C.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抗美援朝 9. 下面是我國在“一五”時期各部門的投資比例表,由此可見,我國當時( ) 部門 工業 農林水利 交通運輸 文化教育衛生 其他 投資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農、輕、重三業均衡發展 B.優先發展重工業 C.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 D.已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0.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某中學準備舉辦一場“一五計劃”成果圖片展,下列哪一圖片不適合采用?( ) A.武漢長江大橋 B.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C.青藏鐵路 D.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11. 老照片具有真實記錄歷史的史料價值。下圖老照片記錄的歷史事件標志著( ) A.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 B.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個體生產縮小了農民之間的差距 B.廣大農民強烈要求實現農業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個體經濟很難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D.人民群眾渴望建成社會主義制度 13. 大生紗廠是近代實業家張謇創辦的民族企業,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其第一、第三紡織公司實行公私合營。這是由于( ) A.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B.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 C.“大躍進”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需要 14. “到1956年底,在全國共建立75.6萬個合作社。入社農戶達96.3%,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以上內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5.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B.新中國的成立 C.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召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國對臺灣或中國其他領土決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臺灣獲得特別權利或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政府亦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卷入中國內戰的途徑。 ——杜魯門1950年1月5日聲明 材料二 對朝鮮的攻擊已無可懷疑地說明,共產主義已不限于使用顛覆手段征服獨立國家……共產黨部隊的占領臺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而必要職務的美國部隊。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攻擊…… ——杜魯門1950年6月27日聲明 材料三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周恩來對美國的警告 (1)材料一與材料二中,美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立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2)材料二中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的借口是什么?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1950年,中國采取了什么重大軍事行動來應對美國政府?到什么時候結束?結果如何?有什么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舊中國,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們借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們受盡剝削,不得飽暖。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幾年時間就推翻了這種舊土地制度。 (1)材料一中的“舊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種土地制度?人民政府“推翻了這種舊土地制度”的開始時間。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和所依據的法律文件。 (3)材料二中劉少奇說“土地改革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土地改革有何歷史偉大意義?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農村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勞動生產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發展,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富兩極分化。如果不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不僅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而且農村也不可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食、輕工業原料……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分別是什么。 (2)材料一中“組織起來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農民走這樣一條路的目的。 材料二 過去幾個月來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大大超過了人們的意料。過去有些人怕社會主義這一關難過,現在看來,這一關也還是容易過的。 ——毛澤東《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1956年) 材料三 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 ——毛澤東(1956年) (3)材料二中所說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國家分別對哪幾個行業進行了改造?其方式分別是什么? (4)根據材料三,指出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ABB 6-10BABBC 11-15BCBBD 二、非選擇題 16.(1)材料一:美國對臺灣沒有野心,不想使美軍卷入中國國共兩黨的斗爭。材料二:美軍已侵入臺灣,公然干涉中國的內政。背景:朝鮮戰爭的爆發。 (2)借口是共產黨部隊攻擊朝鮮并將攻擊臺灣。 (3)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17.(1)封建土地制度。1950年。 (2)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18.(1)有利條件:農民普遍擁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生活資料(房屋等)。不利條件:經營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 (2)農業合作化(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避免農村貧富分化;改善農民生活;促進工業發展。 (3)1956年。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農業和手工業采取建立生產合作社的方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公私合營的方式。 (4)使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