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因的本質第3節DNA的復制【素養目標】掌握DNA的復制場所、條件及特點。認識DNA分子數。【必備知識】實驗證據——半保留復制材料:大腸桿菌方法:同位素示蹤法二、DNA的復制場所:細胞核時間:細胞分裂間期。(即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3.基本條件:①模板:開始解旋的DNA分子的兩條單鏈(即親代DNA的兩條鏈);②原料:是游離在細胞中的4種脫氧核苷酸;③能量:由ATP提供;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過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鏈;③形成子代DNA特點:①邊解旋邊復制;②半保留復制6.原則:堿基互補配對原則7.精確復制的原因:①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 ?、趬A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復制能夠準確進行。8.意義: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持遺傳信息的連續性簡記:一所、二期、三步、四條件1.DNA分子數(1)子代DNA分子總數=2n個。(2)含15N的DNA分子數=2個。(3)含14N的DNA分子數=2n個。(4)只含15N的DNA分子數=0個。(5)只含14N的DNA分子數=(2n-2)個。2.脫氧核苷酸鏈數(1)子代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鏈數=2n+1條。(2)含IN的脫氧核苷酸鏈數=2條。(3)含"N的脫氧核苷酸鏈數=(2n+1-2)條。3.消耗的脫氧核苷酸數:設親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m個。(1)經過n次復制,共需消耗游離的該脫氧核苷酸m.(2n-1)個。(2)在第n次復制時,需消耗游離的該脫氧核苷酸m-2n-1個。【本節重點】堿基對之間的氫鍵,可用解旋酶斷開,也可在高溫下自動斷開。若在復制過程中出現堿基增添、缺失或替換就會發生基因突變。【例題解析】例1.假如某大腸桿菌的DNA分子用15N標記后其相對分子質量為a,用14N標記后其相對分子質量為b?,F將用15N標記后的大腸桿菌,培養在含有14N的培養基中,則子一代、子二代的DNA分子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A.?(a+b)/2;(a+3b)/4?????????B.?a+b;a+3b????????C.?(a+b)/2;(a+b)/2?????????D.?a+b;(a+b)/3例2.細菌在含15N的培養基中繁殖數代后,使細菌的DNA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養基中培養,提取其子代的DNA進行梯度離心,下圖①-⑤為可能的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⑤????????????????????????????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③????????????????????????????D.?親代的DNA應為⑤答案:例1.A【解析】將含15N的?DNA大腸桿菌再培養在含14N的培養基中,子一代?DNA分子的一條鏈含有15N,一條鏈含有14N,含有15N的每條鏈相對分子質量為a/2,含有14N的每條鏈相對分子質量為b/2,因此該DN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a+b)/2;復制2次形成的4個DNA分子中共8條單鏈,其中含有2條含有15N,6條鏈含有14N,因此每個DNA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a+3b)/4。故答案為:A。A【解析】細菌的DNA被15N標記后,放在14N培養基中培養,復制1次形成2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有15N,另一條鏈一條含有14N,離心形成中帶,即圖中的②,A錯誤;復制兩次后形成了4個DNA分子,2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含有15N,另一條鏈含有14N,離心形成中帶;另外兩個DNA分子都只含有14N,離心形成輕帶,即圖中①,B正確;隨著復制次數增加(三次及三次以上),離心后都含有中帶和輕帶兩個條帶,輕帶相對含量增加,即圖中③,C正確;細菌在15N培養基中繁殖數代后,使細菌DNA的含氮堿基皆含有15N,DNA分子的兩條鏈都含有15N,離心形成重帶,即圖中的⑤,D正確。【素養作業】1.下列有關DNA分子復制的敘述,錯誤的是(??)A.?解旋酶可破壞DNA雙鏈之間的氫鍵,使兩條鏈解開????????????????B.?所生成的兩條子鏈互補且方向相同C.?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可保證其準確進行?????D.?DNA分子的兩條鏈均可作模板2.某DNA分子經過3次復制后,所得到的第4代DAN分子中,含有第1代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鏈的條數有(??)A.?1條???????????????????????????????????????B.?2條???????????????????????????????????????C.?4條???????????????????????????????????????D.?8條3.下圖為真核細胞DNA復制過程的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由圖示可知,DNA分子復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B.?DNA解旋酶能使雙鏈DNA解開,且需要消耗ATPC.?圖中引物與相應DNA片段結合符合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DNA在復制過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復制4.下列有關核DNA結構和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A.?DNA分子中含有兩個游離的磷酸基團?????????????????B.?由兩條核糖核苷酸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C.?DNA復制時所用的模板是完全解開的兩條鏈??????????D.?含m個腺嘌呤的DNA復制一次,需要2m個胸腺嘧啶5.下圖是果蠅的核DNA復制模式圖,箭頭所指的泡狀結構稱為DNA復制泡,是DNA分子中正在復制的部分。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復制泡處以被解開的兩條母鏈為模板B.?形成復制泡不需要消耗能量C.?復制泡的形成與解旋酶的作用有關D.?一個核DNA分子復制時存在多個復制原點6.下圖是真核細胞中DNA的復制、基因的表達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過程主要發生在細胞核內,丙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內B.?甲、乙兩過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C.?參與丙過程的RNA均為單鏈結構,其內部不存在堿基互補配對D.?甲、乙、丙三過程所需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脫氧核苷酸、氨基酸7.乙肝病毒由內部的核心部分和包圍核心的衣殼以及外部的包膜組成,內部的核心部分含DNA和DNA聚合酶,衣殼由蛋白質組成。乙肝病毒侵染機體時,DNA和DNA聚合酶進入肝細胞內,參與乙肝病毒的增殖,形成大量子代乙肝病毒,最終釋放至肝細胞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乙肝病毒DNA可控制乙肝病毒衣殼蛋白的合成B.?組成乙肝病毒衣殼蛋白的單體種類由氨基決定C.?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在DNA復制過程中發揮作用D.?被乙肝病毒入侵細胞的及時清除屬于細胞凋亡8.已知一個完全標記上15N的DNA分子含100個堿基對,其中有腺嘌呤40個。經過n次復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總數與含15N的DNA分子總數之比為7:1。若需游離的胞嘧啶為m個,則n,m分別是(??)A.?3;900???????????????????????????????B.?3;420?????????????????????????????C.?4;420???????????????????????????????D.?4;900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旋酶可破壞DNA雙鏈之間的氫鍵,使兩條鏈解開,A正確;所生成的兩條子鏈互補且方向相反,B錯誤;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可保證其準確進行,C正確;DNA分子的兩條鏈均可作模板,D正確。2.【答案】B【解析】DNA復制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復制的結果是一條DNA復制出兩條DNA,所以經過三次復制以后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共有23=8個。DNA復制具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所以在這8個DNA分子的16條鏈中,只有2條鏈是最初的母鏈,還有14條鏈是新形成的子鏈,即含有第一代DNA中脫氧核苷酸鏈的條數是2條。故答案為:B。3.【答案】D【解析】由圖示可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因此復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A不符合題意;解旋酶能打開雙鏈間的氫鍵,使雙鏈DNA解開,需要消耗ATP,B不符合題意;圖中引物與相應DNA片段結合符合堿基互補配對原則,C不符合題意;DNA在復制過程中,邊解旋邊進行半保留復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DNA分子,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答案】A【解析】DNA分子含有2條鏈,一條鏈含有一個游離的磷酸,A符合題意;DNA分子是由2條脫氧核苷酸鏈組成的規則的雙螺旋結構,B不符合題意;DNA分子復制是邊解旋邊以兩條鏈為模板進行復制的,C不符合題意;DNA分子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數相等,含有m個腺嘌呤的DNA復制一次,形成2個DNA分子,需要的胸腺嘧啶數是m,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5.【答案】B【解析】A.復制泡處以被揭開的兩條母鏈為模板,A不符合題意;B.DNA分子的復制過程需要消耗能量,B符合題意;C.復制泡是DNA解螺旋形成的與解旋酶的作用有關,C不符合題意;D.一個核DNA分子復制時存在多個復制原點,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答案】A【解析】A、由題圖可知,甲過程表示DNA復制,乙過程表示轉錄,丙過程表示翻譯。甲、乙兩過程主要發生在細胞核內,丙過程發生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A正確;B、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轉錄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錯誤;C、參與丙過程的tRNA呈三葉草型,內部存在堿基互補配對,C錯誤;D、甲、乙、丙三過程所需原料依次為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錯誤。故答案為:A。7.【答案】B【解析】A.乙肝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增殖過程,以自己的DNA為模板可以進行復制和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乙肝病毒DNA可控制乙肝病毒衣殼蛋白的合成,A正確;B.組成乙肝病毒衣殼蛋白的單體即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種類是由R基決定的,B錯誤;C.DNA聚合酶在DNA復制過程能夠催化脫氧核苷酸合成DNA,C正確;D.被乙肝病毒入侵細胞的及時清除屬于細胞凋亡,有利于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D正確。故答案為:B。8.【答案】D【解析】親代DNA中胞嘧啶個數為:(100x2-40x2)/2=60;DNA復制特點是半保留復制,n次復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總數與含15N的DNA分子總數之比為(2n-2):2=7:1,得n=4;復制4次需游離的胞嘧啶m=(24-1)x60=900,所以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