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道德與法治】二輪專題復習|法治專題01時事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該法于2021年1月1日施行。(二)2020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開始施行。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人民的健康權利從此有了立法保障。該法的及時出臺,有利于鞏固醫改成果、發展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三)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全票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即日23時生效。該法的頒布施行,傳遞出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釋放出國家安全底線不容觸碰的強烈信號。(四)2020年10月17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保護法增加完善了多項規定:將四大保護變六大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政府保護、網絡保護)、建立校園欺凌防控、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方面亮點頗多;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收容教養”退出歷史舞臺,“教育+保護”拯救“壞小孩”。兩部法律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五)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國旗法、國徽法的決定,于2021年1月1日施行。對于損害國旗、國徽尊嚴的行為,修改后的國旗法、國徽法作出進一步禁止性規定。此外,新法還增加國旗、國徽適用場合。(六)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此次刑法新增了十七種罪名,比如妨害安全駕駛罪,捕食野生動物,亂養外來寵物,冒名頂替罪,高空拋物罪,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等,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七)我國首部有關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長江保護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全面貫徹生物安全法,對于筑牢國家生物安全防線具有重要意義。(八)2020年11月,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九)2020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全國第三個憲法宣傳周。2020年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活動主題。(十)“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實施‘八五’普法規范”。2020年底國家啟動編制“八五”普法規劃,《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范更加健全。“八五”普法規劃的主要工作有: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范、加強權利保護、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網絡空間、加強組織保障。(十一)“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三年來,專項斗爭重拳出擊,依法嚴懲黑惡勢力,深挖徹查涉黑涉惡腐敗,集中整治社會治安亂點和行業領域亂象,回應人民期待、鞏固執政根基、維護社會穩定、彰顯法治權威。(十二)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反食品浪費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弘揚傳統美德、保障糧食安全,防止食品浪費從此有法可依!其中規定:商家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最高罰1萬元。食品生產經營者嚴重浪費,最高罰5萬。制作發布傳播暴飲暴食視頻節目,最高罰10萬元。02知識鏈接1.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3.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4.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特征。5.我國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6.預防犯罪,要遵紀守法,防微杜漸。7.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8.青少年要加強自我防范,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9.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是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及尊重和保障人權等。10.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11.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法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12.憲法是黨的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13.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14.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15.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16.公民要積極宣傳憲法,增強憲法意識;熱愛憲法,捍衛憲法;學習憲法,認同憲法,踐行憲法。17.公民基本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及其他權利。1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19.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0.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等(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21.公民基本義務包括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及其他義務。22.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23.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公民是法定權利的享有者,法定義務的承擔者;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24.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義務。25.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2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7.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必須依法行使權利。28.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弘揚法治精神,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30.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3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權利。?32.尋求法律救助的途徑: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如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03參考設問1.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說明了什么?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是我國的立法機關)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④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運用法律知識,談談你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的認識。①能夠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②能夠強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引導未成年人自覺尊法守法。③能夠引導未成年人杜絕不良行為,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3.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一條:為了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①我國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②從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實行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③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依法行使立法權;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4.對違法犯罪行為依法進行處罰說明了什么?①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②我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嚴格執法。③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④我國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如果是懲治腐敗,可以加一個: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是網絡違法犯罪,可以加一個: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5.《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施有何重要意義?改革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有何重要意義?實施“愛國者治港”有何重要價值?(必要性格式:這是什么的需要)①有利于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②有利于保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繁榮和穩定。③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④有利于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權益。6.談談我國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重要意義。(其它法律的制定修改的意義也如此,可結合內容靈活調整)①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②有利于促進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進程。③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及國家長治久安。④有利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7.請為建設法治中國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①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執法。②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③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8.建設法治中國,作為青少年,應該怎樣?①樹立法治觀念,増強守法意識,自覺遵紀守法。②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③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④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⑤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04專題訓練1.4名解放軍官兵在中印邊境沖突中犧牲,舉國紀念烈士之時,卻有人對他們進行詆毀。侮辱英烈涉嫌違反《英雄烈士保護法》,目前涉事博主辣筆小球已被刑拘,成侮辱英烈罪首犯,相信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這一案例警示我們青少年要(???)①珍視自由,依法行使權利???????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規③嚴格執法,打擊違法犯罪???????④文明上網,遵守網絡規則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于2020年10月17日通過,2021年6月1日起實行。校園欺凌第一次寫進未成年人保護法當中。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此舉(????)①能避免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②有利于保障中小學生身心健康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④體現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2020年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萬3053件226495人,結案率99.4%,重刑率達34.5%,并提到對孫小果、陳輝民、尚同軍、黃鴻發等黑惡勢力犯罪組織頭目依法判處死刑。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①有利于切實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②是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有效舉措③能徹底消除黑惡勢力和腐敗現象④阻礙了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1年3月1日,新修訂的刑法修正案正式實施,“高空拋物”入刑。江蘇常州溧陽市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高空拋物案件,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拋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這也是“高空拋物”入刑以來,我國審理宣判的首例高空拋物犯罪案件。“高空拋物”正式入刑(?????)①說明高空拋物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②有利于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③能避免高空拋物、墜物行為的發生??????④警示公民依法自律,做自覺守法公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這是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該法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保護法的出臺施行將形成保護母親河的硬約束機制。這表明(??????)A.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C.生態文明建設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D.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長江保護增加了法律保障6.反食品浪費國家立法,不僅有利于遏制餐飲浪費行為,也具有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的作用。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缺一不可②法治利用自身勸導感召力來規范人們的行為 ③德治利用自身強制性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 ④在我國現階段實施依法治國的同時還要堅持以德治國A.③④??B.①②??C.①③ ??D.①④7.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該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在強化家庭監護責任、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方面亮點頗多。其中,針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護、勤儉節約意識培養、網絡保護、政府保護等作出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進一步壓實了監護人、學校、網絡服務提供者、政府的主體責任。▲據統計,抖音用戶中,中小學生占了很大比例。抖音發布的《向日葵計劃·2021寒假專項治理公告》顯示,在一個月的專項治理中,抖音已封禁違規賬號10354個,攔截違規視頻282244個,下架話題3748個,攔截涉及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行為732人次,日均完成未成年人打賞全額退款70例。同時,在寒假期間,抖音安全中心從產品優化、內容治理、用戶教育等方面開展青少年保護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校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1)擬題:運用道德與法治課所學知識,自擬一個體現材料主要內容的題目。(3分)(2)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評論。(每一角度3分,共9分)(3)未成年人保護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少年的你”將如何在這樣的護航下,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參考答案1.C2.B3.A4.C5.D6.D7.(1)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護航;凝心聚力,護苗成長;特殊保護,關愛成長(2)①從國家機構的角度: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②從特殊保護的必要性的角度: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從依法治國角度: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科學立法,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④從網絡生活的角度:要正確使用網絡,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理性參與網絡生活。(3)①宣傳法律法規,強化規則意識,增強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③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④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就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⑤積極參與法治中國建設,自覺做好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宣傳者和踐行者。⑥依法規范行為,遵紀守法,防微杜漸。⑦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