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運動和力知識點第1節(jié)機械運動1、參照物1、機械運動的概念:物體空間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2、運動和靜止運動:相對于參照物,如果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就認為它是運動的;靜止:相對于參照物,如果物體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就認為它是靜止的;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與參照物的選擇有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描述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得出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3、參照物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首先要選一個物體為標準,這個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作參照物。4、關于參照物的注意點:(1)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選擇研究對象自身。(2)參照物本身可以是運動的,也可以是靜止的,但它是我們假設不動的物體(3)選取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4)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2、機械運動的分類1、根據(jù)運動路線的形狀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根據(jù)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可分為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3、物體沿直線路線運動時,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運動快慢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運動快慢發(fā)生了變化,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4、曲線運動機械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3、速度物理意義:定量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1、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常用的方法: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時間多少②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2、公式速度=路程/時間即V=S/t含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3、速度公式的變形S=VtV=S/tt=S/V4、單位國際單位:米/秒常用單位:千米/小時單位符號:m/s單位符號:km/h讀作:米每秒讀作:千米每小時5、1米/秒的意義:物體在一秒內通過的路程是1米。6、s-t圖和v-t圖:勻速直線運動靜止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7、1米/秒=3.6千米/小時。所以1米/秒比1千米/小時快。8、速度計算的步驟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帶單位運算)計算結果答第2節(jié)力的存在1、力是什么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定義解讀:1、每個力都涉及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是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的。沒有物體或只有一個物體是不可能有力存在的。有兩個物體也不一定有力。2、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發(fā)生的某種作用。如人推車,壓路機壓路面。3、力的作用方式是多樣的。如推,拉,壓,吸,踢等等。4、作用分為接觸作用和接不觸作用。直接接觸物體之間發(fā)生的如:拉力,推力,壓力等不直接接觸物體之間發(fā)生的如:重力,磁力,電力等。2、力的作用效果力看不見,通過轉換法從力的作用效果來感知力的存在樹枝吹彎了,從力產生的效果感受到力的存在。大量事實表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速度大小的改變,運動方向的改變)。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也同樣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的作用。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劃槳,打雞蛋,火箭發(fā)射等。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時存在同時消失的。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4、常見的力------彈力1、定義:物體發(fā)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反抗形變的力,這個力叫做彈力。2、產生條件:a)有接觸b)有彈性形變(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夠恢復到原始形狀的形變)3、彈性: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會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彈性。4、彈性限度:如果形變過大,超過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體就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5、彈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力的測量1、測量儀器:測力計2、測力計的種類:彈簧秤、握力計、牽引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3、彈簧秤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長度也越長。)4、力的單位:牛頓用字母N表示手托2只雞蛋的力約為1牛5、彈簧秤的結構:6、如何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1)測量前觀察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2)看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利用彈簧秤測量時,不能超過它的量程。(3)彈簧秤要正確放置,使彈簧能沿著其軸線方向自由伸縮(即彈簧伸長方向與所測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彈簧、指針、掛鉤不得與外殼摩擦。(4)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與刻度面垂直,與指針相平。6、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的三要素,這種表示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圖。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所指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第3節(jié)重力1、重力的概念1、重力定義: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2、符號:G3、單位:牛頓(N)4、施力物體:地球。受力物體: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5、力的三要素: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的大小:G=mg6重垂線的工作原理: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7、水平儀的工作原理: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8、實驗:重力和質量的關系結論: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重力/質量=9.8牛頓/千克G/m=g變式G=mg9、g=9.8牛/千克的含義:在地面附近,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為9.8牛。在粗略計算中,常取g=10N/kg。10、同一物體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等.11、質量與重力的比較質量重力區(qū)別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單位千克牛頓性質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地球施加物體的力測量工具天平彈簧測力計方向無豎直向下變化與位置無關與位置有關兩者聯(lián)系物體受到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G=mg12、思考:把物體帶到月球上質量和重力都會改變嗎?結論:同一物體:質量不變,但月球上所受重力<地球上所受重力(1/6)第4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1、研究方法:實驗和推理。實驗:探究不同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推理:推測物體不受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2、探究:摩擦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1)提出問題:如果所受的摩擦力不同,物體在水平面上速度變小快慢一樣嗎?(2)建立假設:摩擦阻力越小,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速度變小越慢。(3)設計實驗:比較在摩擦阻力不同的水平面上,同一速度運動物體通過距離的長短實驗基本方法——控制變量法控制實驗條件:讓同一輛小車在同一個斜面的同一高度處靜止下滑。操作目的:是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的速度相同。實驗變量:在水平木板上鋪粗糙程度不同的的材料,從而改變小車在水平運動時受到的阻力不同。需要記錄哪些信息,畫一個記錄表。表面的材料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填“大、較小、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厘米)3、思考與討論(1)實驗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小車(2)如何改變阻力的大小?水平面鋪不同的材料(3)小車速度減小的快慢看什么?小車運行距離(4)為了比較小車運行距離,還要控制什么因素?應使小車的初始速度相同(5)如果給你一個斜面,你如何確保小車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初始速度?讓小車在斜面上的同一位置開始靜止滑下4、收集事實和證據(jù)(1)在水平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絲綢,如圖甲和乙,讓小車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并將結果記錄在表3-3中。(2)水平木板上不鋪任何材料,如圖丙,重復上述實驗。表面的材料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填“大、較小、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厘米)棉布大絲綢較小木板小5、得出結論:平面越光滑,物體運動時受到摩擦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長,運動時間越長,速度減小得越慢。如果平面比木板還要光滑,將會怎么樣?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離小車速度減小的快慢玻璃最小最長最慢理想平面無阻力無限長不變推測: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它將無休止地按原方向運動下去,運動的速度將保持不變。6、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1)定律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其因: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其果有二:①靜止狀態(tài);②作勻速直線運動。(兩者只能是其中之一)(2)牛頓第一定律的解讀:①一切物體:是指宇宙中所有物體,不論物體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規(guī)律。②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是一種理想情況。③的時候:是“不受力”與“運動狀態(tài)”瞬時對應的關系④總:是指“一直”的意思。⑤保持:是指“不變”。6止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兩種運動狀態(tài)。7或:指一個物體只能處于一種狀態(tài),到底處于哪種狀態(tài),由原來的狀態(tài)決定。6、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伽利略(運動速度),笛卡爾(運動方向),牛頓(牛頓第一定律)7、牛頓第一定律的重要貢獻:深刻地揭示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2、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要改變物體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2、力是如何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1)當力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力使物體的速度增大。(2)當力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時,力使物體的速度減小。(3)當力和物體運動的方向成某一夾角時,力將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有時也同時會改變物體速度的大小),物體做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3、慣性1、什么是慣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這種性質叫做慣性。這是物體的一種性質,就像物體有質量一樣,誰也不能改變它。2、慣性的存在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3、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1)一切物體是指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無論物體是大還是小;無論物體受力和不受力;都具有慣性。慣性現(xiàn)象的存在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曲直線運動、運動快慢、勻速變速均無關系。(2)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它不是力。不能說成是“慣性力”也不能說成“慣性作用”。(3)慣性的大小只取決于物體質量的大小。與速度大小無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質量小的物體,慣性小;4、慣性的表現(xiàn)(1)慣性在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才表現(xiàn)出來;(2)它的表現(xiàn)與力的作用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有關;(3)慣性表現(xiàn)為物體“力圖”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原來靜止的仍將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仍將保持運動狀態(tài))(4)慣性表現(xiàn)出來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這要看物體的慣性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合成了。5、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思路:研究對象是什么→研究對象原來做什么運動→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由于慣性→研究對象將有怎樣的表現(xiàn)。例1:解釋:小球是靜止的。當木片迅速彈出時,由于小球有慣性,還保持靜止狀態(tài),但小球有重力,所以豎直下陷在凹槽中。例2:汽車在突然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倒,為什么?解釋:乘客與車一起向前運動,車突然停止,由于腳與車廂的摩擦,人的下身停止運動,由于慣性,人的上身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前進,所以人向前傾倒。6、慣性現(xiàn)象的利用與防止(1)慣性現(xiàn)象的利用例1、跳遠時要先助跑一段例2、拍打衣服,抖落衣服中的灰塵。例3、用鐵鏟往鍋爐里投煤塊(2)慣性的防止為什么坐在汽車坐位上要系安全帶?為了防止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向前傾倒而受傷。公共汽車為什么常會提醒你,車輛轉彎請站穩(wěn)抓好扶手?為了防止轉彎時,由于慣性使人摔倒受傷。為什么行車時要保持一定的車距?為了防止前面車輛緊急剎車時,行駛的車輛由于慣性,使車輛繼續(xù)前行而發(fā)生追尾。7、慣性和慣性定律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區(qū)別牛頓第一定律是描述物體不受外力時所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是有條件的,即只有物體在不受外力時才遵守;而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狀態(tài)等一切外在因素無關,任何時候都存在。聯(lián)系因為物體有慣性,所以在不受外力時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運動規(guī)律,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第5節(jié)二力平衡的條件1、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二力平衡:如果物體只受二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二個力叫做平衡力(一對平衡力)。3、二力平衡的條件(1)兩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同體)(2)兩力的大小相等。(等大)(3)兩力的方向相反。(反向)(4)兩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共線)4、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1)提出問題: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條件?(2)建立猜想:兩個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兩個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兩個力可能要在一條直線上兩個力應該在同一物體上(3)設計實驗:在二個力作用下,使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4)結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那么這兩個力就相互平衡。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同一受力物體)相互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同受力物體)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異同點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相互性)一對平衡力受力物體作用在不同的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力的存在同時存在互相獨立力的性質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力的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能相互抵消力的變化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能相互抵消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7、二力平衡的應用(1)應用二力平衡求另一個力。知道相互平衡的兩個力中的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2)應用二力平衡可以測出另一個力。用彈簧秤測物體的重力。彈簧秤讀出的數(shù)值是拉力。(3)應用二力平衡可以找出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懸掛法找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是利用拉力與重力一對平衡力在一條直線上。(4)應用二力平衡,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如何?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有些是靜止的,有些是做勻速直線運動,取決于什么?取決于物體的起始狀態(tài)。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和不受外力作用有什么相同點?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8、運動和力的關系(1)由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的受力情況前提條件運動狀態(tài)(結果)合力為零(不受力的作用或受平衡力作用)靜止運動靜止不變勻速直線運動不變合力不為零(受非平衡力作用)無論靜止還是運動速度的大小和運動方向改變(2)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物體運動狀態(tài)不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可能不受外力作用,可能受平衡力作用。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受非平衡力(外力)作用所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第6節(jié)摩擦力一、摩擦現(xiàn)象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接觸面上發(fā)生阻礙相對運動的現(xiàn)象,叫摩擦。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2、靜摩擦:相對靜止物體之間的摩擦3、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所產生的摩擦二、摩擦力f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是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分類靜摩擦力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例1:人行走時前、后腳受到的摩擦力人走路時兩只腳的前后位置會交替變化,后腳離開地面前要蹬地,這時,地面對它會產生一個向前的摩擦力,正是這個力,人才得以向前運動;而前腳踩到地面時,地面對它會產生一個向后的摩擦力,正是這個力,才使腳停止了向前的運動。例2:滑動摩擦力:1、作用點:接觸面上2、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3、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運動速度無關滾動摩擦力:1、作用點:接觸面上2、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3、大小:比滑動摩擦小5、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問題:滑動摩擦力大小究竟跟什么因素有關?(2)建立猜想: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跟物體的質量有關。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跟物體的表面積大小有關。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跟物體表面上的壓力有關。(3)設計實驗假設1、跟物體表面上的壓力有關改變壓力大小,控制其它變量。測出滑動摩擦力大小。假設2、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控制其它變量。測出滑動摩擦力大小。假設3、跟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有關改變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控制其它變量。測出滑動摩擦力大小。6、思考與討論怎樣才能準確測定出摩擦力的大小呢?從彈簧測力計直接讀出的力的大小,是什么力的大小?拉力的大小在何種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勻速直線運動為什么?應用了什么原理?二力平衡7、活動(1)如圖甲所示,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放一塊木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2)如圖乙所示,在木塊上放砝碼,增大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3)在長木板上鋪上棉布,以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按圖丙的方式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4)記錄表實驗次數(shù)實驗條件摩擦力(牛)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1木塊的重較光滑2木塊和砝碼的總重較光滑3木塊的重較粗糙(5)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較甲和乙,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物體表面受到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較甲和丙,在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相同時,物體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表面的面積大小無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運動速度大小無關三、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摩擦方法使接觸面變得粗糙摩擦使接觸面變成光滑力減少摩擦方法減少接觸面間的壓力用滾動代替滑動加潤滑油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利用氣墊利用磁懸浮第7節(jié)壓強一、壓力N1、產生原因:是物體之間相互擠壓。2、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3、特點:①壓力作用在受力物體的表面上。②壓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4、壓力的三要素:(1)作用點:在受力物體的表面上(2)方向:垂直受力物體表面(3)大小:①N=G(水平放置)②N≠G(斜面上放置)③N與G無關(壓在豎直的墻面上)5、重力與壓力的比較壓力與重力的比較重力壓力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施力物體地球壓在物體表面的物體受力物體物體本身被壓的物體方向豎直向下垂直于物體表面作用點物體重心在受力物體的表面上大小與質量成正比可能與重力有關也可能與重力無關二、壓力產生的作用效果1、使受力物體表面產生凹陷的效果。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1)提出假設: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有關(跟壓力大小,物體的形狀,受力面積的大小等)(2)實驗設計:控制變量法如:控制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關系。控制壓力的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3)活動對比甲、乙兩次實驗,受力面積沒有改變,而改變了壓力。乙(填甲/乙)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明顯。結論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有關,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對比乙、丙兩次實驗,壓力沒有改變,而改變了受力面積。乙(填乙/丙)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明顯。結論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4)得出結論: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三、壓強p1、壓強的物理意義: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2、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3、壓強的定義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4、注意:①公式中F是壓力而不是重力G,當物體水平放置時才是F=G②S是受力面積,是物體之間的接觸面積。③單位要統(tǒng)一 F----牛S----米25、單位:帕(帕斯卡)符號:Pa還有百帕,千帕,兆帕等單位。1帕=1牛/米2一位中學生站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000帕其意義: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5000牛1帕表示什么意思?1米2的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6、公式變形:F=pSS=F/p7、壓力和壓強的比較壓力壓強意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定量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水平放置時等于重力,跟受力面積的大小無關與壓力大小有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單位牛帕聯(lián)系壓強是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8、關于壓強的計算例:有一輛坦克,質量為50噸,每條履帶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5米2,求坦克對地面的壓強(坦克有2條履帶)解:已知F=G=mg=50×1000千克×9.8牛/千克=490000牛S=2.5米2×2=5米2P=F/S=490000牛/5米2=98000帕答:這輛坦克對地面的壓強是98000帕。四、增大或減少壓強的方法1、增大壓強的方法(1)保持受力面積不變,增大壓力;(2)保持壓力不變,減小受力面積;(3)既增大壓力又減小受力面積。2、減少壓強的方法(1)保持受力面積不變,減小壓力。(2)保持壓力不變,增大受力面積。(3)既減小壓力又增大受力面積。4、液體的壓強1、產生原因: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對底部有壓力液體對容器壁也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壁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具有流動性對器壁擠壓液體內部也有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相互擠壓2、活動: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1)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將水注入管內至約1/3處,橡皮膜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向下凸出(2)再將水注入管內至約2/3處,橡皮膜的形狀又有什么變化?向下凸出更明顯(3)再將其他液體注入管內橡皮膜的形狀有什么變化?與水的現(xiàn)象類似結論:1、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2、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思考與討論(1)水會從小孔流出,說明什么問題?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2)相同口徑的不同深度的小孔流出的水有遠有近,說明什么問題?液體對容器壁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游泳時,當你站在齊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覺?感到胸悶可以說明了什么?液體內部也有壓強2、活動?觀察U形管左右兩液面的位置。液面相平?輕壓金屬盒上橡皮膜,觀察U形管左右兩液面的位置。出現(xiàn)高度差重壓橡皮膜,U形管左右兩液面又有什么變化?高度差變大3、壓強計原理:(1)當壓強計一端金屬盒上橡皮膜受到液體擠壓時,U形管兩邊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壓強越大,兩邊高度差也越大。(2)金屬盒可以轉動,可以比較水內不同方向的壓強大小4、探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1)提出問題:水的壓強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子問題:液體內部不同深度的壓強是否相同?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同?(2)建立猜測:水的壓強可能跟水的深度有關,也可能跟質量有關,也可能跟方向有關,也可能跟……..不同液體也可能跟密度有關,(3)設計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例:實驗方案1實驗目標練習使用壓強計;2、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的關系;3、學習實驗過程中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實驗器材壓強計、刻度尺、盛液體容器、水、食鹽水實驗步驟觀察壓強計的結構。用大拇指輕壓橡皮膜,觀察液面變化情況。2、將水倒入容器中約4/5,把壓強計的金屬盒浸入水中離液面5厘米,橡皮膜的朝向朝上,把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記錄下來,填入表中。3、保持橡皮膜的朝向朝上方向,改變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記錄兩側液面高度差。4、將容器的水換成食鹽水,重復步驟2、3實驗記錄表物質實驗次數(shù)金屬盒所在深度(厘米)橡皮膜方向液面高度差(cm)水15向上210向上315向上鹽水45向上510向上615向上實驗結論1:水和其它液體的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方案2: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方向的關系物質實驗次數(shù)金屬盒所在深度(厘米)橡皮膜方向液面高度差(cm)水15向上25向下35側面鹽水410向上510向下610側面實驗結論2: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方案3: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密度的關系物質實驗次數(shù)金屬盒所在深度(厘米)橡皮膜方向液面高度差(cm)水15向上鹽水25向上酒精35向上水410側面鹽水510側面酒精610側面實驗結論3: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方案4: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質量的關系用一只燒杯和一只水槽,里面裝有不同數(shù)量的水,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浸入相同的深度時,觀察兩管液面的高度差?高度差相同實驗結論4:液體的內部的壓強與容器中液體的質量無關。六、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一切液體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壓強越大。七、液體壓強公式:p=ρghρ—液體密度h—液體深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