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熱點專題六:凝聚法治共識建設法治中國一、學習目標1.說出依法治國、憲法的重要性以及未成年人保護的必要性。3.知道防微杜漸,遠離違法犯罪。2.增強法治意識和憲法觀念,以實際行動為依法治國做貢獻。二、熱點回放1.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高票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新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增“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專章,保護個人信息,防止沉迷網絡,細化國家監護制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補齊了現有法律中的短板,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人權益。2.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3.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憲法宣傳周。第三個憲法宣傳周的活動主題是:“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4.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5.據新華社2021年4月5日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堅持知行合一、重在實踐,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為工作原則。總體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三、知識鏈接1.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2.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3.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們要依法辦事,樹立法治意識,認真學法、懂法、自覺守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4.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5.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熱愛憲法,捍衛憲法;學習憲法,認同憲法,踐行憲法。6.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7.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等;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8.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我們青少年應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積極參與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爭做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好公民;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四、典例分析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高票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新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增“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專章,保護個人信息,防止沉迷網絡,細化國家監護制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補齊了現有法律中的短板,最大限度地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相關鏈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在征求意見過程中,收到40504位社會公眾提出的45659條意見和41封群眾來信,其中共有19028名未成年人提出了22629條意見,約占意見總數的44%。(1)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內容變化和修訂過程說明了什么?(2)國家不斷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和保護,作為未成年人的我們應如何做?【分析】本題考查未成年人保護。解答第(1)問,可從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良法的重要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公民享有監督權、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等角度作答。解答(2)問,則要回答如何加強自我保護,可從從依法辦事、樹立法律信仰、依法維權等方面回答。【參考答案】(1)①國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②法律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③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符合公平正義要求;④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⑤未成年人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未成年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⑥公民享有監督權;⑦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2)①認真學習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②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規范自身行為;③珍惜幸福生活,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報效祖國;④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五、跟蹤訓練(一)基礎訓練1.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2020年10月17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在法律面前享有特權B.我國實行良法之治,此舉有利于更好地呵護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C.法律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我們要充分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D.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這將徹底杜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現象2.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這體現了()①法治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法治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②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③保障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④實行直接選舉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唯一形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指出,推進“青少年維權崗”“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創建,強化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基層基礎。這樣做()①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②有利于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③消除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不良因素④保障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4.習近平2021年2月26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時指出: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這要求厲行法治必須堅持()①科學立法②嚴格執法③公正司法④全民守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觀察如圖,以下關于德治與法治關系表述正確的有()①法治重教化,德治重規范②德治與法治相得益彰,道德與法律相輔相成③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④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是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法律,標志著長江大保護進入依法保護的新階段。這告訴我們()A.我國實行良法之治,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B.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將迅速得到解決C.我國開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化解生態問題,保護生態環境D.法律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我們要充分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7.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也是第三個“憲法宣傳周”,這次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作為中學生,我們要自覺講好中國憲法故事、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營造良好氛圍。某校以此為契機,組織同學進行系列教育宣傳活動。(1)在系列教育宣傳活動中,有的同學對我國始終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的原因不太理解,請你為他們釋疑解惑。(2)要講好中國憲法故事、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中學生具體應該如何做?(二)能力訓練8.上海男子於某某高空拋擲垃圾袋并砸傷他人,犯高空拋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罰金人民幣五千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高空拋物都是嚴重違法行為B.罰金是刑罰處罰中的主刑C.維護頭項的安全只能靠法律D.革除陋習,勿以惡小而為之9.2021年3月,因仇某在微博上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5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違法言論,社會影響惡劣,南京檢察機關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對其批準逮捕。從原因來看,仇某詆毀英雄烈士()A.屬于違法行為,應當受到刑罰處罰B.擾亂社會秩序,觸犯了刑法C.與道德修養低、缺乏法治意識有關D.沒有依照法律行使言論自由10.2021年2月7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布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強調《反壟斷法》及配套法規規章適用于所有行業,反壟斷法是憲法規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可見()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②法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基本保障③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④建立了反壟斷指南就能實現了無壟斷的行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202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主題為“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推進網絡空間治理”的新聞發布會,發言人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觸網絡的機會越來越多,遭受網絡違法犯罪侵害持續多發。這要求未成年人在遇到網絡違法犯罪時()A.忍氣吞聲,自認倒霉B.以暴制暴,對立漫罵C.積極舉報,維護權益D.置之不理,不了了之12.材料一: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年10月17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分為總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法律責任和附則,共九章132條。此次修訂在強化家庭監護責任、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方面亮點頗多。其中,針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護、勤儉節約意識培養、網絡保護等作出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進一步壓實了監護人、學校、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材料二:“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在2021年4月2日上午召開的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學生的必要睡眠時間、學校作息時間、晚上就寢時間等3個“重要時間”作出明確要求。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說明了什么?(2)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是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哪方面的特殊保護?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哪項權利?(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不做挑戰法律的“熊孩子”,請你為此建言獻策。(三)拓展訓練13.據新華社2021年4月5日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堅持知行合一、重在實踐,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為工作原則。總體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為響應上述意見,某中學九年級(1)班開展了一次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下列學習任務。(1)請你談談出臺上述意見的重要意義。(2)生活在法治國家里,人人都要弘揚法治精神,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為弘揚法治精神,共建和諧校園,九(1)班準備向同學們發出倡議。請你幫助完成以下倡議書的內容。親愛的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我們只有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才會使我們的校園處處充滿法治氣息,我們才會有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此,我們九年級(1)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如下倡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級(1)班2021年5月10日【熱點專題六:參考答案】五、跟蹤訓練(一)基礎訓練1.B2.A3.B4.D5.C6.A7.(1)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根本的活動準則;②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③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④憲法設置國家機構,規范權力運行;⑤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⑥憲法監督制度在國家監督公權力行使的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意義等。(2)①學習憲法;②認同憲法;③踐行憲法等。8.D9.C10.A11.C12.(1)①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②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享有國家立法權;③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伴我們成長;④我國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⑤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不斷完善法律體系;⑥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2)政府保護、生命健康權(3)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他們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4)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要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③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學會依法辦事;⑤要做到行己有恥,樹立底線意識,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不斷增強自我控制能力。13.(1)①該意見的出臺有利于增強法治意識,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②有助于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③有利于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④有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等。(2)①我們青少年應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②積極參與法治宣傳教育活動;③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④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