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國策是( ) A.江澤民的八項主張 B.兩岸實現“三通” C.“一國兩制” D.武力解決 2. 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 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句話是_____________說的。( ) A.毛澤東 B.葉劍英 C.鄧小平 D.江澤民 3. 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恢復行使主權的兩個地區是( ) ①新疆. ②香港. ③澳門. ④臺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小芳同學整理所學知識,制成如下知識卡片。如果要給卡片一個名稱,最合適的是( ) A. 民族工作成就? B. 外交工作紀事? C. 思想文化成果? D. 祖國統一大業 5. 2011年3月6目,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參加了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和澳門代表團的審議,對港澳地區明天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十二五”規劃啟航之際,香港和澳門被歷史性地列為專章進行閘述,這都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香港和澳門的強大支持與關懷。下列有關香港和澳門的歷史,說法正確的是( ) ①香港.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②1842年英國完全占領香港 ③我國運用“一國兩制”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 ④1987年中英兩國正式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6. 下圖《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圖》應攝于:( ) A. 1949年10月1日? B. 1997年6月30日? C. 1997年7月1日? D. 1999年12月20日 7. 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反映了下列哪一地區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 ( ) A.英國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國侵占的澳門 D.葡萄牙侵占的澳門 8. 香港媒體在評論中國收回香港時說:“收回香港這篇文章,是鄧小平的天才創造。”這里的“天才創造”首先是針對哪個問題提出來的( ) A. 臺灣 B. 香港 C. 澳門 D. 深圳 9. 新中國確立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是在( ) A. 1949年 B. 20世紀50年代中期 C. 改革開放以后 D. 20世紀90年代 10. 鄧小平說:“統一后,臺灣仍然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仍是一個統一的中國”這一觀點表明 ( ) A.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趁勢 B.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是一個中國 C.“一國兩制”只適用于臺灣 D.反對美國插手中國內政 11. 對下面漫畫的含義理解錯誤的是( ) A.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中國政府準備武力解決臺灣? C.中國政府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 D.臺獨分裂勢力的陰謀不可能得逞 12. 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 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并同他舉行會談, 雙方都認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堅持( ) A.和平統一方針 B.通郵. 通航. 通商政策 C.互補互利原則 D.一個中國原則 13. 改革開放以來,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國兩制” ③香港. 澳門回歸 ④海峽兩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關臺灣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三國時,臺灣稱夷洲 ②元朝時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 ③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 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⑤1684年清朝設臺灣隸屬廣東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 面對臺灣當局不斷制造出的“臺獨”分裂行徑,你的正確態度是( ) ①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抗議 ②把國家大事當做自己的事,自覺維護民族與國家的尊嚴 ③站在一旁評頭論足,妄加指責 ④積極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骨肉,咽著我的膏脂;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請回答 : (1)材料中的“我”. “母親”. “海獅”指什么? (2)材料中的“我”是如何被割占的?材料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我”是何時回到母親懷抱的?說明了什么? (4)和“我”一樣被外國侵略者割占的還有哪個地方?又是什么時候回到母親懷抱的?這兩個地方的回歸什么意義? (5)為了妥善解決這個地方的問題,“母親”采用了哪個構想?這個構想是誰提出來的? (6)解釋這一構想的含義,并說說它的提出有什么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材料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余光中(臺灣)1972年作 材料三 1993年10月,臺灣藝術家在北京演出舞劇《薪傳》。1995至2000年間,海峽兩岸間接貿易額達1300多億美元,臺灣同胞到大陸達1200多萬次。 材料四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2011年5月7日在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兩岸發展有兩座橋梁,第一座橋梁是經濟合作追求共同利益,第二座橋梁是文化的交流。這兩座橋梁都非常重要,經濟的合作就像手描手. 手攜手,我們要越來越緊密;而文化交流是心連心,血濃于水。 (1)小明在廣州亞運會上看到材料一中兩幅美麗的旗幟,它們各自代表來自哪個地方的運動員? (2)材料一反映出我國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學構想是什么?簡述這一科學構想的基本含義。 (3)聯系材料二. 三說明海峽兩岸交往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目前海峽兩岸的形勢,談談你對祖國統一前景的認識。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荷蘭)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 ——《臺灣通志》 材料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愁》 材料三 2005年3月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了四點意見,第一.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 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 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 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號召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共同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奮斗! (1)材料一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誰?清朝時設置了什么機構來鞏固對東南邊疆的統治? (2)材料二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愿望?我國臺灣在近代史被哪個國家通過什么戰爭割占的?什么時候才回歸的? (3)材料三表達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臺灣問題上的堅決態度,也表達了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是什么?采取這種方式的意義是什么? (4)為了實現祖國的統一,青少年應該做些什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CBDC 6-10CDABB 11-15BDDAD 二. 非選擇題 16. (1)香港. 中國. 英國殖民者 (2)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給英國;1898年,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英國強租“新界”。表達作者對祖國的思念和對侵略者的憤恨。 (3)1997年7月1日。說明了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綜合國的增強,國際地位也提高了。(4)澳門。1999年12月21日。意義:香港. 澳門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5)“一國兩制”。鄧小平 (6)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 香港. 澳門實行資本義制度。意義: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贏得海內外人士的好評。 17. (1)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2)“一國兩制”;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變化:由交往隔絕到廣泛交流。祖國統一大業一定能夠實現,是大勢所趨. 人心所向. 不可逆轉的。 (4)可通過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發展交通,密切兩岸人員的友妤往來等途徑。(言之有理即可) 18. (1)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鄭成功;臺灣府 (2)表達了詩人渴望統一,祈盼團圓的感情;日本;甲午戰爭;1945年 (3)一國兩制;第一. 有利于實現國家統一;第二. 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 有利 于港,澳,臺地區的穩定. 繁榮. 發展。(答一點即可) (4)堅決擁護和積極宣傳中國政府的對臺政策,熱愛祖國,努力學習,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堅決同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的言行作斗爭。(意思相近即可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