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人教版2020-2021學年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同步練習一、單選題(共10題;共20分)1.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研究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可以查閱(???)A.?《傷寒雜病論》??????????????????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D.?《本草綱目》2.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發現,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已經有關于選擇原理的明確記述。”這部百科全書是(???)A.?《墨子》????????????????????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D.?《農政全書》3.下列四幅圖片再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場景,它們收錄于(???)A.?《齊民要術》??????????????????B.?《本草綱目》??????????????????C.?《農政全書》??????????????????D.?《天工開物》4.明代的一部農業科學巨著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這部巨著是(???)A.?《農政全書》??????????????????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D.?《四庫全書》5.《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6.“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C.?唐朝時將詩賦作為科舉考試內容D.?明清時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7.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位思想家破天荒第一次批君主“為天下之大害者”,明確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政治主張。這位思想家是(????)A.?李贄?????????????????????????????????B.?黃宗羲?????????????????????????????????C.?梁啟超?????????????????????????????????D.?康有為8.某中學學生在課余探討明末清初之際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觀點的根本原因時,眾說紛紜。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社會思想上的反映???????????????B.?統治者重視工商業的反映C.?黃宗羲總結實踐經驗的結果????????????????????????????????D.?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必然結果9.某歷史興趣小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場的生產狀況,他們應查閱的著作是(??????)A.?《天工開物》??????????????????B.?《農政全書》??????????????????C.?《夢溪筆談》??????????????????D.?《本草綱目》10.明朝規定科舉考試必須用八股文答卷,其實質是為了(???)A.?加強君權????????????B.?使考試更規范、更科學??????C.?選拔有創新能力的人才?????????D.?鼓勵考生獨立思考二、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40分)11.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文化從少數人走向多數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城市居民的日益增多,以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為主體的市民階層興起,隨之而來市民意識的產生,對精神文化提出相應的或是更高的要求,文人便開始進行迎合市民讀書口味的創作,于是通俗讀物、小說、戲曲等市民文學大量產生。——孟麗娟《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對編輯出版的影響》材料二:(1)根據材料一概述明清時期通俗文學大量產生的原因,并列舉兩部著名作品。(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所示的報刊在當時的地位,并概述其影響。12.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習方法中汲取智慧,豐富知識。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年代尺-構建時空觀念】任務二:【材料研讀-解釋歷史現象】材料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自序中說:該書“卷分前后”,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編排的。任務三:【賞析圖片--感受文化創新】任務四:【繪制簡圖--夢回航海時代】(1)下面歷史朝代年代尺上①處的朝代是________,該朝代的建立者是________。(2)材料一中的著作歷史地位如何?這部書中,作者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什么?(3)以上圖片是哪一歷史時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4)圖中D航線的開辟者是________(填人名);圖中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線是________(填航線字母)13.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徐光啟于1606年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了克拉維斯注釋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幾何部分。他還和利瑪竇合譯了《測量法義》一卷,并寫了《測量同義》與《勾股義》兩書。他又與意大利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編譯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國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礎上,選擇對當時具有實用價值的先進方法,經過制器和試驗,編譯入書。材料二:“洋務運動以適應時代潮流的變革開始,以應該變革而不去采取變革措施而違反時代潮流而結束。”——夏東元(洋務運動發展論》(1)結合材料一,分析明朝晚期出現的“西學東漸”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學東漸”過程中為何沒有能使中國從傳統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請結合時代背景予以分析。(2)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該觀點的理解。(3)綜合上述材料,說說你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態度。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A6.【答案】D7.【答案】B8.【答案】A9.【答案】A10.【答案】A二、材料分析題11.【答案】(1)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鎮的繁榮,市民階層興起,文人迎合市民讀書口味進行創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牡丹亭》《桃花扇》等。(2)居于輿論界的領導地位。啟發民智,制造輿論;使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廣泛傳播。12.【答案】(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13.【答案】(1)出現西學東漸的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使東西方的交流更加暢通。西方傳教士的活動和中國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轉型的原因:明清時期,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實行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政策;小農經濟仍舊占據主導地位;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等。(2)經過洋務運動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甲午戰爭中國慘敗也意味著洋務運動失敗。(3)應當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的外來文化,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