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四課 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民族區域自治( ) A.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提出 B.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明確規定 C.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2. 建國以來,西藏發展日新月異。保障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區域自治 B.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C.西部大開發 D.一國兩制 3.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的。具體表現有( ) ①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 ③我國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④我國少數民族歷史上曾長期享有自治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4.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在北京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協議重要內容有: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對于西藏的現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變更。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對以上內容理解不正確的有(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B.西藏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 C.尊重、保障西藏宗教信仰自由 D.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 5. 下列不屬于省級民族自治區的是( ) A.廣西壯族自治區 B.寧夏回族自治區 C.內蒙古自治區 D.云南彝族自治區 6. 《翻身農奴把歌唱》表達了西藏人民感激與喜悅的心情,是因為( ) A.新中國的成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的完成 D.改革開放的實行 7.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我國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成為一個民族大家庭。我國現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 A.人有聚居、無雜居 B.有雜居、無聚居 C.大雜居、小聚居 D.大聚居、小雜居 8. 為維護、鞏固民族團結,我們要( ) ①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④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 中央人民政府抽調大批干部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事業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強民族團結 B.達到各民族共同發展 C.維護祖國統一 D.促進民族和解 10. 1994年到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資達48億元,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援助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繁榮的關鍵 B.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C.各民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 D.表明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11. 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進入了一個歷史的新時代,“新”的主要表現是( ) ①進行民主改革,廢除剝削和壓迫制度 ②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③實現了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 ④開始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西藏開辦“西藏中學”,為西藏地區培養人才,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西藏地區發展的高度重視。下列舉措中,對西藏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的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在西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3.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一步落實民族政策,發展民族經濟的主要措施是( ) A.民族區域自治 B.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主改革 C.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革開放 D.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持 14. 江澤民指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對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B.各民族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的重要保證 C.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 D.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每個公民的職責和義務 15. 新中國成立前,少數民族的社會經濟狀況比較落后。解放后,黨和政府是怎樣幫助少數民族的。( ) ①進行民主改革 ②社會主義改造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全部進行土地改革 ⑤培養少數民族干部 ⑥積極發展少數民族教育文化事業 ⑦從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給予支持 A.①②③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 C.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國的發展在地區上是相互交叉的······這樣就形成各民族雜居的現象,而一個民族完全聚居在一個地方的比較少,甚至衩少······歷史的發展使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響。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對外曾是長期受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內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戰爭中同甘共苦結成了戰斗友誼,使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采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為了經過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發展,共同的繁榮。 ——周恩來《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 材料二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的大小,分別建立各民族自治機關。凡各民族雜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區內,各民族在當地政權機關中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何時確立起來的?并概括其主要內容。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主要依據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17.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她是個有才識的女子,出嫁吐蕃,帶去了許多書籍和谷物、蔬菜種子,還帶去大批手工業工匠。從此,吐蕃人學會了平整土地、種植蔬菜,學會了養蠶繅絲,紡織刺繡,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國家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援,1979年,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額外補貼40億元,以后每年遞增10%。2001年以來,國家共投資1000多億元用于西部建設,改善西部生態環境,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 材料三 西藏地區人大代表索朗頓珠說:“我家和西藏百萬農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經濟權利。現在家里新蓋了8間房子,飼養了三頭奶牛、一頭牦牛、13只綿羊和四頭豬,還買了彩電、立柜、藏式柜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時漢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實? (2)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是在哪個朝代?清朝設置什么機構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3)1951年,西藏通過什么方式獲得解放?今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什么制度?為了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我國實施了什么戰略? (5)今年是建黨90周年,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結合索朗一家的變化談談你的感想?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世界上的多民族國家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國的是A。A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由于成功實行A,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了中國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材料二 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材料一中“A”指的是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哪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設立了哪幾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 (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通過哪一法律文件被確定下來?該制度的確立有什么現實意義? (3)根據材料二,分析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4)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在20世紀末實施了什么發展戰略?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CAD 6-10CCDBB 11-15DCCCA 二、非選擇題 16. (1)是在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的。主要內容: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少數民族代表組成的自治機關。 (2)依據:在歷史上,我國各民族互相雜居,互相影響;近代以來.我國各民族共同受到帝國主義壓迫,在革命戰爭中結成深厚友誼。目的:經過各民族的合作,民族互助,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17. (1)文成公主入藏。 (2)元朝;駐藏大臣。 (3)和平方式;60周年。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部大開發。 (5)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少數民族的今天;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迅速發展;我黨關心和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等。 18.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2)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業、工業都得到迅速發展。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在人員、技術、資金、物資等方面援助少數民族地區。 (4)西部大開發戰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