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建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 一架飛機. 一輛坦克. 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為此,1956年我國(? ) A.實現工作重心轉移, B.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實施“一五”計劃, D.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2. 閱讀下圖“某地水稻產量數據柱狀圖”(單位:市斤/畝)。導致1958年數據異常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躍進”運動的興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計劃的實施 D.中共八大的召開 3. 下圖宣傳畫所反映的歷史時期是( ) A.“大躍進”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土地改革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4. 歷史歌謠形象地再現了某個特定時期的歷史,以下是八(1)班收集的歷史歌謠: “中央公布總路線,跳下快馬坐火箭,新的紀錄紛紛傳,報喜鑼鼓敲破天,原子時代搞建設,一天等于二十年。” “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作橋梁,糧食堆積如天梯,步步高升永樂鄉。”你判斷它們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5. 作家莫言的小說《蛙》中有以下描寫:“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 幾乎是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慈. 慷慨奉獻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畝產超過了萬斤。”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 ) A. 農民獲得土地,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發展 B.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C. 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提高 D.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 6. 為克服困難局面,從1961年開始,黨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對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B.發動“大躍進”運動 C.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D.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 7. “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民主和法制遭到嚴重的踐踏,最為典型的事件是( ) A.實行“大鳴. 大放. 大字報. 大串聯” B.制造“劉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運動” 8. “從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全國大約損失工業總產值1 000億元,鋼產量2 800萬噸,財政收入400億元……”這則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嚴重后果是( ) A.使民主與法律受到踐踏 B.使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 C.經濟結構極不合理 D.使科學文化教育事業遭到摧殘 9. “文革”期間,劉少奇被誣陷的罪名有( ?) ①“叛徒”?②“內奸” ③“工賊”?④“反動學術權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 “四五運動”的目的是人民群眾悼念周總理,反對( ) A.林彪 B.江青 C.王洪文 D.四人幫 11. 有資料表明,十年“文革”時期國民收入損失了5000億元,這超過了建國后30年全國固定資產的總和。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嚴重后果是( ) A.民主與法制遭到踐踏 B.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 C.各級政府機構癱瘓 D.科學文化教育事業遭到摧殘 12. 我國科學家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鄧稼先 B.袁隆平 C.錢學森 D.王淦昌 13. 下列關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大慶油田. 勝利油田等建成 B.新建寶成. 蘭新. 包蘭等鐵路 C.我國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 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4. 下列哪些科研成果極大地加強了我國國防建設( ) ①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②1966年我國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發射成功 ③“東方紅1號”衛星發射成功 ④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它是一顆衛星,可它更是一個號角,一種召喚。它的成功發射,使中國迎來了探索宇宙空間的新紀元,也象征著中華民族進軍太空的大幕從此拉開!“它”是( ) A.“東方紅1號” B.“神舟六號” C.“長征一號” D.“嫦娥一號” 二. 非選擇題 16. 某校九年級(1)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過渡時期和探索時期中共關注“三農”的史實進行了一次探究性學習。探究步驟如下,請你參與進來。 步驟一【史料整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早稻畝產超過18噸. 花生畝產超過5噸的高產“衛星”,從湖北麻城縣麻溪河鄉和福建南安縣勝利鄉的田野上騰空而起了。這是今年農業生產上又一件大喜事。 ——改編自《人民日報》(1958年8月13日) 材料四 過去我們常把缺點. 錯誤和成績比作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系。從全國講,現在恐怕是三個指頭和七個指頭的關系。有些地區,缺點錯誤不止三個指頭。造成經濟困難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自然災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中的錯誤,有的地方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1962年初劉少奇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 步驟二【分類展示】 (1)請根據上述史料呈現的不同類型加以分類。 步驟三【問題探究】 (2)材料一中圖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請你依據材料二談談該事件完成的歷史意義。 (3)材料一中圖二. 圖三和材料三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出現的哪些失誤?這些失誤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4)依據材料四,指出劉少奇講話的基本態度。此前,面對失誤,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樣的措施? 步驟四【感悟認識】 (5)結合以上材料的探究,請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 17. 融入情境,探究問題。 小軍與爺爺. 爸爸一邊現看建國六十周年文藝晚會。一邊進行了如下的談話(片段)。 請根據談話片段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小軍:我們歷史課上學過很多黨的會議,每次會議的重要決策都對國家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爺爺:和你(小軍)這么大年齡時,我正趕上新中國建立。當時國家百廢待興。直到1956年黨才召開了“八大”。 爸爸: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打倒“四人幫”,十年內亂結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請回答: (1)爺爺談話中提到的“八大”召開前,我國外交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若爺爺生活在農村,他在20世紀經歷過四次重大變革,前兩次分別是土地改革和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請寫出第三次重大變革的名稱。 (2)爸爸小時候(1960—1976年)。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這次談話使小軍對共和國60年的歷程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談話內容和上述探究活動,概述小軍的 “新認識”。(至少兩個角度) 18. 黨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既有輝煌成就和成功經驗,也有嚴重失誤和沉痛教訓。讓我們結合一名與共和國同齡的張建國老人的四則日記,走進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閱讀材料,探究問題。 【中共八大繪藍圖】 日記一 在我7歲那年,作為黨員的爸爸去北京參加了一個會議,回來時說:“這個會議開得好,為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描繪出了宏偉藍圖。” (1)結合日記一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共八大的召開有何意義。 【激情歲月釀失誤】 日記二 我對于9歲這一年格外難忘,村里先是出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宣傳畫。沒過多久村里又把我家煮飯的鐵鍋都拿去煉鋼了,說是實行人民公社,吃飯都不要錢了…… (2)日記二反映了這一時期我國在經濟建設中出現了什么失誤?給我們什么啟示? 日記三 在我17歲那年我加入紅衛兵,開始“破四舊”,寫大字報,打倒“資產階級當權派”…… (3)結合日記三和所學知識分析“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危害。 【艱苦創業鑄輝煌】 日記四 在我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伴隨著我,激勵著我。像王進喜. 焦裕祿. 雷鋒等,他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4)結合日記四和所學知識,列舉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AACD 6-10CBBCD 11-15BBBAA 二. 非選擇題 16.(1)圖片史料:材料一;表格史料:材料二;文字史料:材料三. 材料四。 (2)事件:土地改革。歷史意義: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有利于生產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 (3)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4)態度: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措施:1961年初,黨和政府全面整頓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 (5)認識:中國共產黨有能力糾正自身錯誤,與時俱進,調整政策,始終維護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17. (1)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社會產生深遠影響;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會議取得成功。人民公社化運動。 (2)成功試爆原子彈和氫彈;成功試射導彈;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 (3)角度一:從過程中得到的認識,如:國家建設有曲折. 有發展,以發展為主;或新中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角度二:從原因中得到的認識,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18. (1)中共八大指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方向,是個良好的開端。 (2)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啟示:經濟建設要符合客觀規律,要符合本國國情。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3)民主和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科學文化. 教育事業被嚴重摧殘,社會生產大幅度下降,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 (4)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新興的電子工業. 原子能工業. 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修建了蘭新. 蘭青. 包蘭等鐵路;我國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任舉兩例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