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六課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1949年,周恩來宣布:“我們對外交問題有一個基本的立場,即中華民族獨立的立場……對于美帝國主義,我們一定要采取嚴肅的態度,使他了解中國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對于蘇聯及各人民民主國家,我們也不能有依賴之心。”這表明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是( ) A.不稱霸政策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獨立自主 D.“求同存異” 2. 1955年4月,來自亞洲、非洲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下列關于這次“亞非會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鄧小平率中國代表團參會 B.中國代表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會議在印度的萬隆召開 D.會議促進了歐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3. 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是( ) A.緬甸會議 B.萬隆會議 C.印度會議 D.日內瓦會議 4. “周恩來同志是新中國外交事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領導了黨和國家外事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藝術提出的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 A.獨立自主原則 B.共同發展原則 C.互不侵犯原則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 周恩來的個人外交魅力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下列與他有關的外事活動是( ) ①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②1954年6月,訪問印度和緬甸 ③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④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 下列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1953年中國首次提出的 B.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C.適用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 D.只適用于社會主義國家之間 7. 1971年10月,在臺灣的蔣介石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他氣急敗壞地把自己的帽子丟在地上。蔣介石聽到的消息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B.蘇聯同中國建交 C.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亞非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8. 標志著國際社會正式接受新中國為世界五大國的事件是( ?) A.開國大典 B.恢復新中國的聯合國席位 C.中美建交 D.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9. 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 ) 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C.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 10. 這張經典的歷史照片拍攝于1972年,這次訪華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礎,堪稱“破冰之旅”。照片中與周恩來握手的美國總統是( ) A.尼克松 ? B.羅斯福 C.杜魯門 ? D.布什 11. 如圖是1949-2008年中國與外國建交狀況曲線圖,新中國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美關系的改善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C.蘇聯解體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12.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6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州與奧巴馬總統“莊園會晤”,規劃中美關系未來發展。新中國歷史上,結束中美兩國20多年的敵對狀態,標志兩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的是( ) A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C .1978年中美發表《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D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3. 下圖是1972年毛澤東會見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歷史照片。促使日本同中國建立處交關系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C.中美關系正常化 D.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14. 新中國形成了“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全方位外交。中國外交延續著基本的布局框架,卻又不斷開拓創新。這體現了中國 ( ) ①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②注重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 ③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 ④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 下面兩幅圖片表明當今中國( ) A.加強與亞非國家的聯系 B.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C.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外交活動 D.重視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50年代,中國和印度曾經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聲明規定了指導兩國關系的某些原則。 (1)說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某些原則”的名稱及其具體內容。 材料二 在我們之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 ——《國際關系資料選編》 (2)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材料二是針對什么現象提出來的,以及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材料二是誰在何時何地哪次會議上的發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針?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精神是否矛盾?說出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55年4月18日,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60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萬隆精神”不但沒有失去其意義,在全球化的時代,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更昭顯其超越時代的光輝。 (4)“在全球化的時代,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你怎樣理解萬隆精神? 17. 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美國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際關系.閱讀以下材料,請回答: 材料一 新中國誕生后,美國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計地想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政治上,實行所謂遏制加孤立政策……經濟上,對新中國進行經濟封鎖和貿易禁運。軍事上,美國對新中國實行武裝侵略和軍事包圍……派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紀勝利、郝慶去《戰后國際關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跨洋握手 材料三 我們要堅持中美關系的正確方向……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的全面的中美關系這一目標……促進兩國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的溝通、協調、合作。 ——胡錦濤2010年5月24日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的致辭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你認為當時美國對新生的中國是什么態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發生于1972年的什么重大歷史事件?這件事使中美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哪年?今年是中美正式建交多少周年? (4)長期阻礙中美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你認為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已經實現從外交大國到外交強國的轉變,贏得全世界的贊譽。八年級(3)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中國現代外交成就”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進來。 【小荷露尖】 材料一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1)新中國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紀50年代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中國聲音”有哪些? 【梅開三度】 材料二 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筑夢中國》解說詞 (2)列舉兩例說明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全面推進】 材料三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說說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在外交上的新特點以及形成了怎樣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 (4)中國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對中國、對世界分別有何重大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BBB 6-10DCBCA 11-15ACCCB 二、非選擇題 16.(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殖民主義、霸權主義。解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和平共處問題。周恩來;1955年;萬隆;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 (3)不矛盾。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求同存異”的基礎;“求同存異”具體、靈活地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萬隆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各國用“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理念大力推動友好合作關系的發展;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促進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的實現;加強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交往,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等等。 17. (1)敵對(敵視) (2)尼克松訪華;由敵對走向正常化 (3)1979年;38周年 (4)臺灣問題;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18.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聲音”: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2)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或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并發揮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3)特點: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拓展多邊外交等;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4)中國: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世界: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穩定、和平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