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連通世界的新航路一、單項選擇題1.促使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B.《馬可·波羅游記》C.土耳其帝國阻斷東西交通D.宗教情緒2.使孤立、分散的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并促使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事件是()A.文藝復興B.憲章運動C.工業革命D.新航路開辟3.我們常以“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來形容在某一個方面的重大發現。你知道15世紀哥倫布發現的這塊“新大陸”指的是?()A.非洲B.亞洲C.美洲D.大洋洲4.15世紀晚期,有人想橫渡大西洋,跟著誰走可以成功?()A.哥倫布B.迪亞士C.達·伽馬D.麥哲倫5.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首先開辟可以飽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風光的新航線的是()A.迪亞士船隊B.達·伽馬船隊C.哥倫布船隊D.麥哲倫船隊6.鄭和下西洋比歐洲的哥倫布遠洋航行早()A.半個多世紀B.一個世紀C.一個半世紀D.兩個世紀7.下列屬于哥倫布海航事跡的是()A.最遠到好望角B.發現美洲大陸C.到達古代印度D.實現環球航行8.新航路開辟是地理大發現的重大成果,哥倫布航行的路線是()A.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B.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海地C.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D.由大西洋西行經太平洋、印度洋返回西班牙9.下列四位歐洲航海家中:到達過東方(亞洲)的有(???)①迪亞士?②達.伽馬?③哥倫布?④麥哲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人類曾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后來逐步連成一片,走向整體。在此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業的發展B.地理知識的積累C.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D.航海探險家的貢獻11.《大國崛起》中一位西班牙教授說:“哥倫布的航行以及后來葡萄牙人進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動,帶來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們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開始了所謂的世界歷史。”材料的觀點主要是指新航路開辟()A.引起了全球范圍的殖民擴張B.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D.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12.現代西方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對黃金、白銀的狂熱追逐②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③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④去遙遠的地方傳播天主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現代西方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有()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②開發土地資源③向海外播基督教④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14至16世紀的歐洲,充滿了新時代到來前夜思想文化變革的蓬勃朝氣和人類反對封建神學,向自然挑戰的無畏精神。下列相關的歷史信息中,搭配正確的一項是()A.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達·芬奇B.實現環球航行——達伽馬C.開始把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新航路的開辟D.為無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文藝復興15.在研究歷史過程中,由于立場不同,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也會產生差異。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美洲新大陸進行評價,其觀點最有可能()A.英雄;傳播歐洲文明B.強盜;帶來深重災難C.強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D.英雄;促進了文明的融合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從人類文明的出現到15世紀,文明的沖撞與融合從未中斷過。從16世紀前后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地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的狀態逐漸被打破。進入現代以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全球化與多元化的矛盾統一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競爭的局面。……它的發生,使人類的歷史再也不是緊緊圍繞著地中海展開,人類的歷史在也不僅僅是亞非歐的歷史。(1)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2)寫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圍繞在地中海地區生活的人們創立的文字。(3)說出古代圍繞著地中海地區出現的亞洲、歐洲的文學著作。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位陛下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尚無人走過。材料二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在這里獲得黃金……但我認為陛下最好不采用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萬無一失的源源進入陛下的財庫中。(1)哥倫布為何“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國王派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3)哥倫布在新航路開辟中有何重大發現?(4)哥倫布的“發現”的歷史作用是什么?18.閱讀材料,了解中外航海的發展材料一:材料二:這次航海活動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后,以鋼槍鐵炮征服了阿茲特克人。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又消滅了印加帝國。中國的航海活動期間,西洋各國紛紛遣使來中國,1423年,僅南京一次就接了16國使臣1200多人。……之后,我國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經商,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對開發南洋做出了貢獻。(1)讀材料一兩幅圖,指出它們分別反映了世界航海史上哪兩件著名事件?(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這兩次航海活動的目的有何不同?(3)這兩次航海活動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閱讀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答案解析1.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夢想推動歐洲人到海外擴張。從15世紀開始,歐洲各國相繼開始了持續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史稱新航路開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是促使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故A符合題意;《馬可·波羅游記》、土耳其帝國阻斷東西交通和宗教情緒都不是促使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排除BCD。故此題選A。2.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促進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故D符合題意;文藝復興是思想解放運動,排除A;憲章運動是英國工人運動,排除B;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排除C。故選D。3.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由87名船員和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492年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此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15世紀哥倫布發現的這塊“新大陸”指的是美洲,故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4.A【解析】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由87名船員和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492年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此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哥倫布最早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故A符合題意;迪亞士和達·伽馬沒有橫渡大西洋,排除BC;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是16世紀,排除D。故選A。5.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所以D項符合題意;A項發現好望角,B項是到達印度,C項是發現美洲大陸。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6.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是1405—1433年,哥倫布遠洋航行的時間是1492年,由此可知,鄭和下西洋比歐洲的哥倫布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故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7.B【解析】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艦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底等地,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B正確;最遠到達好望角的航海家是迪亞士,排除A;到達古印度的航海家是達·伽馬,排除C;實現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麥哲倫,排除D。故選B。8.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海地。故B符合題意;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與哥倫布的航行路線不符,排除A;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是達.伽馬,排除C;由大西洋西行經太平洋、印度洋返回西班牙的是麥哲倫的船隊,排除D。故選B。9.C【解析】迪亞士最遠到達好望角,未到達過亞洲;達.伽馬最遠到達過亞洲印度;哥倫布向西到達美洲大陸,未達到亞洲;麥哲倫環球航行經過亞洲。②④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擇C。10.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使世界孤立、分散逐漸聯系為一個整體;其中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在于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故選C;其他三個選項均是新航路開辟的條件,不是決定性因素,故排除ABD。11.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使世界連為一個整體。題干的“帶來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們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開始了所謂的世界歷史。”表明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故D符合題意;引起了全球范圍的殖民擴張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A;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與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不符,排除BC。故選D。12.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分別是指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③向海外傳播基督教,④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故①③④符合題意;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不符合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故②排除。故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13.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分別是指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③向海外傳播基督教,④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故①③④符合題意;開發土地資源不符合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故②排除。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擇C。14.C【解析】據所學知識,15—16世紀,歐洲人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故C選項正確;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是但丁,A選項錯誤;實現環球航行的是麥哲倫船隊,B選項錯誤;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D選項錯誤。15.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給美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故B符合題意;英雄,傳播歐洲文明是站在歐洲人的立場上評價哥倫布和發現美洲新大陸,排除A;哥倫布和發現美洲新大陸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排除CD。故選B。16.(1)新航路的開辟。(2)象形文字;楔形文字。(3)《天方夜譚》《荷馬史詩》。【解析】(1)依據材料的“從16世紀前后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地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的狀態逐漸被打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開辟。(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圍繞在地中海地區生活的古代埃及人創立了象形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立了楔形文字。(3)圍繞著地中海地區,亞洲的阿拉伯人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古代希臘的文學名著是《荷馬史詩》。17.(1)哥倫布相信地球是圓的;東西方傳統的商路被奧斯曼土耳其控制。(2)掠奪黃金。(3)1492年哥倫布開始航行,經過兩個多月,哥倫布到達了古巴、海地,開辟了到美洲的新航路。(4)一方面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另一方面給美洲地區帶來了屠殺和奴役,造成了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相信地球是圓的;東西方傳統的商路被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因此,哥倫布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從材料二的“人們可在這里獲得黃金……但我認為陛下最好不采用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萬無一失的源源進入陛下的財庫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國王派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掠奪黃金。(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開始航行,經過兩個多月,哥倫布到達了古巴、海地,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4)哥倫布的“發現”指的是新航路開辟中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哥倫布的“發現”一方面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另一方面給美洲地區帶來了屠殺和奴役,造成了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18.(1)圖一是新航路開辟;圖二是鄭和下西洋。(2)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顯示中國富強,展現大國風度,進行貿易,互補互利;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是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掠奪財富,殖民統治。(3)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解析】(1)由圖一可知,航海的起點是西歐,溝通了西歐與美洲和亞非的聯系,而且涉及環球航行,可知是新航路的開辟。圖二是以中國為起點,涉及東南亞、南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屬于明朝的鄭和下西洋。(2)結合所學,新航路的開辟的經濟根源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社會根源是尋找黃金,目的是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掠奪財富,殖民統治。由材料“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可得出顯示中國富強,展現大國風度,進行貿易,互補互利。(3)首先表態是新航路的開辟的影響最大。鄭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貢貿易,官方主導,“厚往薄來”,不計經濟效益,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而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從整體史觀來看,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