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1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一、單項選擇題1.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主要措施是(???)A.大興文字獄B.廢除丞相C.增設軍機處D.采用三省六部制2.下列內容不屬于明清八股取士規定的是()A.考生可以針砭時弊,談古論今B.考生的答案不允許有個人見解C.科舉考試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D.文體死板地分成八個部分3.明清時期中國思想界出現了反對專制皇權的進步思潮,下列屬于這一類別的主張有()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不能以孔之是非為是非C.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D.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4.如果你是下圖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在試卷中發揮自己對朝政的見解B.會寫作規范的八股文C.熟讀四書五經D.成為聽命于皇帝的官吏5.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對科舉制中的八股取士這樣評價:“八股之害,甚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由此可以推斷“八股取士”(???)①加強了對人們思想的控制②強化了封建的專制統治③促進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④削弱了儒家思想的影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清朝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現是()A.設立廠衛特務機構B.實行八股取士C.大興文字獄D.設立軍機處7.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是()A.鎮壓人民起義B.壓制知識分子C.鞏固專制統治D.實行文化專制8.清代詩人龔自珍詩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該詩抨擊當時的清朝()A.君主專制,任人唯親B.文化專制,八股取士C.政治腐敗,經濟凋敝D.官場營私,民不聊生9.以下屬于清朝時期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是()①廢丞相②設軍機處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中國古代政治史就是一部君主專制強化史。下列加強君主專制措施開始于明朝的是()①郡縣制度②科舉制度③行省制度④廠衛特務制度⑤廢除丞相制度⑥八股取士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④⑤⑥11.與前代封建王朝相比較,明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突出的特點體現在()①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②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③設立廠衛特務機構④實行八股取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對“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概括準確的是()A.加強思想控制B.促進文化發展C.加強思想教育D.推行儒家文化13.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權傾朝野,“自京師及天下,旁午偵事,雖王府不能免”。類似現象在明代多次出現,這在本質中反映了當時中國()A.君主專制得到強化B.軍機處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聽從皇帝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無能14.八股取士的命題可能來自于(???)①《大學》???②《中庸》???③《道德經》???④《論語》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5.搜集和整理歷史資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從圖書館借來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終結》《錦衣衛特務機構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書,準備寫一篇歷史小論文,他選擇的論文題目應該是()A.略談明朝的君主專制B.敘說明朝的對外交往C.簡論“閉關鎖國”政策D.淺論明朝的文化政策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二 故吾以為明太祖制義取士,與秦焚書無異,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則一也。——廖燕《明太祖論》(1)材料一中“新科進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創立?何時創立?(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述該制度的歷史作用。(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17.閱讀下列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取士制度大體沿襲隋朝。士的來源主要是從學校來的生徒和從州縣來的鄉貢……進士科主要考詩賦……思想較為自由,文士多愿應進士科,表現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進士科特盛,名人多從進士科出。——范文瀾《中國通史》材料二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元朝高明《琵琶記》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明末清初顧炎武(1)材料一反映的選官制度叫什么?何時正式誕生?(2)材料一中“文士多愿應進士科”現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時開始出現的?材料三中顧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歷史事件相比較?(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這種選官制度?18.某中學歷史老師組織學生學習《清朝君主專制的加強》,探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圖示一、圖示二分別反映了哪個朝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二:八年(1730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設軍機房隆宗門內……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朱筆批發。自是內閣權移于軍機處,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預政事,日必召入對,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清史稿》卷288《張廷玉傳》根據以上材料,某同學做出如下思維導圖,請你補充完整。(2)材料二涉及到的清朝機構是什么,填寫在①處,此機構的職責是什么,填寫在②處。材料三康熙年間設軍機,只為西北軍情急,跪受筆錄間快密,軍政獨攬頂峰抵。(3)根據以上材料有同學編制了一首順口溜,請你改正其中錯誤。錯誤: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4)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思想上加強對人們的控制,比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等,這種文化專制大大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請問明清時期,選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這種制度形成于哪一朝代?材料四(5)請你根據以上圖片,概括所反映出的中國古代政治發展趨勢。答案解析1.A【解析】據所學知識,為了鞏固統治,明清統治者采取多種手段加強思想文化的控制,文字獄就是其中之一,而清朝的文字獄較明朝更甚,故A選項正確;廢除丞相是明朝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B選項錯誤;增設軍機處是清朝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C選項錯誤;采用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D選項錯誤。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沿用隋唐創立的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但,國家規定,科舉考試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重點考查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揮見解;參加科舉考試生員的答卷,其行文格式有嚴格的規定,必須分成八個部分,就是通常所說的“八股文”,“八股文”形式死板,內容空洞,陳陳相因,千篇一律。因此BCD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3.D【解析】明末清初,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逐漸成長;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家天下”制度進行激烈的抨擊,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他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ABC三項不屬于反對專制皇權的進步思潮,不符合題意;D項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屬于反對專制皇權的進步思潮類別的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A【解析】科舉制創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A符合題意;BCD項都與明朝科舉制的史實相關,排除。故選擇A。5.A【解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結果使許多讀書人埋頭攻讀經書,加強了對人們思想的控制,強化了君主專制統治不利于文化事業的發展;“八股取士”命題只限于四書五經,實際是強化了儒家思想的影響。故排除③④,①②組合符合題意。故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6.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在位時,推行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故C正確;AB項是明朝時期采取的措施,故排除AB項;軍機處的設立是政治層面,故排除D項。故選C。7.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專制統治秦始皇實行了“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故C正確。題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A是政治角度,故排除A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文字獄”是為了利用知識分子,同時不能讓知識分子威脅到統治者的統治,故排除B項。“焚書坑儒”不是為了文化專制,故排除D項。故選C。8.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文化專制,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在思想和文化界造成了一種“萬馬齊喑”的局面,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造成了社會恐慌,摧殘了人才,制約了社會文化的發展。故選擇B;綜上所述可知,ACD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ACD項。9.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清朝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為分化相權,廢除了丞相;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八股取士從明朝就已經開始;文字獄是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對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加以歪曲解釋,羅織罪名,制造大量冤獄。故①③屬于明朝,②④屬于清朝。故選D。10.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隋煬帝時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元朝設立行省制度,明朝設立廠衛特務制度,明太祖時廢除丞相,明朝實現八股取士。仔細審查④⑤⑥開始于明朝,故此題選D。11.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和實行八股取士都屬于明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因此①②③④正確,故選A。1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封建君主集權加強的內容,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無論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殘酷壓制知識分子的措施,還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儒家的尊崇,還是明朝的“八股取士”,統治者的目的都是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最終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所以答案選A13.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太監專權的本質是君權缺乏制約的結果,因此A正確,CD排除;軍機處是在清朝時期出現的,B排除。故選A。14.A【解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的命題來源。考試是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的。“四書”是儒家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的合稱。《道德經》又名《老子》,在范圍內沒有,故排除③,選擇A。15.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設置錦衣衛,采用八股取士都是為了加強君權,所以A符合題意。16.(1)科舉制度。隋朝(或隋煬帝時期)。(2)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有利于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給社會帶來了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3)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歷史的發展。【解析】(1)制度及創立:根據材料“新科進士”可知是科舉制,其中隋煬帝始建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形成。(2)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有利于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給社會帶來了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3)消極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歷史的發展。17.(1)科舉制度。隋煬帝。(2)唐太宗。焚書坑儒。(3)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后期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束縛了思想,阻礙了社會進步。【解析】(1)第一問依據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體沿襲隋朝”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選官制度叫科舉制度。第二問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2)第一問依據材料一“進士科主要考詩賦”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第二問依據材料三“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結束李斯的建議,實行焚書坑儒,在咸陽郊外坑殺四百六十多儒生。(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選拔到官員隊伍中,促進教育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發展。后期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束縛了思想,阻礙了社會進步。18.(1)秦朝;明朝。(2)①軍機處;②記錄皇帝旨意,擬寫諭旨。(3)錯誤:康熙;改正:雍正。(4)科舉考試制度;隋朝。(5)君權逐漸強化。【解析】根據材料一中的圖示一和所學知識可知,秦實現大一統后,為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上,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廢分封,設立郡縣制度。因此圖示一反映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根據材料一中的圖示二和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別掌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因此圖示二反映了明朝的政治制度。(2)根據材料二“命設軍機房隆宗門內……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朱筆批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雍正設立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大臣組成。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議政王大臣名存實亡。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因此思維導圖中的①處填寫:軍機處;②處填寫:記錄皇帝旨意,擬寫諭旨。(3)根據材料三及(2)題的分析可知,順口溜中的錯誤之處是:康熙;改正為:雍正。(4)研究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思想上加強對人們的控制,比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等,這些都是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表現;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著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5)根據材料四及上述分析可知,中國古代政治發展趨勢是君權逐漸強化。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要熟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以來,直到清朝軍機處的設置,我國封建君主集權一步步到達了頂峰,說明中國古代政治發展趨勢是君權逐漸強化,相權逐漸衰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