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五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盡管不愿見香港回歸中國,但她仍然稱贊鄧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創見。”這一“天才的創見”是指( ) A.改革開放偉大決策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C.“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D. “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2. 中國人的政治智慧是無與倫比和無限美妙的。周恩來教會人類怎樣為人處世;鄧小平教會人類怎么解決恩怨情仇。符合該材料主題的理論或政策分別是( ) A.求同存異、四項基本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國兩制 C.求同存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 1997年6月30日午夜12點,香港回歸中英雙方防務交接儀式上,中文指揮官高聲說到時:“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這一瞬間標志著( ) A.“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誕生 B.中國結束半殖民地社會 C.香港進入“港人治港”新時代 D.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 4. “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族和國徽外,還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基本法》的此條款體現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方針 D.“一國兩制”構想 5. 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中國政府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成功范例。它踐行了(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一國兩制”構想 6. 圖中報紙中“今天”指的是 ( ) A.1997年7月1曰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7. 如圖所示錢幣的發行是為了紀念( ) ? A.?西藏和平解放????????????????B.?香港回歸祖國???????????????? C.?澳門回歸祖國????????????????D.?戰略導彈部隊建立 8. 香港回歸前,美國《財富》雜志曾以“香港之死”為題,“唱衰”香港。然而,從1997 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由1.37萬億港元增至2.49萬億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 裕經濟體之一,這充分說明了( ) A. “一國兩制”的正確性 B. 香港是中國的領土 C. 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 D. 西方媒體狼子野心 9. “紫荊怒放雪百年恥辱,白蓮盛開還萬眾尊嚴。”香港、澳門的回歸洗雪了港澳分別被英葡長期侵占的歷史恥辱。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成為了中國的( ) A. 經濟特區 B. 特別行政區 C. 民族區域自治區 D. 直轄市 10. 某教師在講授“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時,設計了如下板書.其中,方框中的內容應是( ) A.和平共處 B.求同存異 C.平等互利 D.一國兩制 11. 據報道:上任僅一年的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已不足百分之三十。這一事實說明( ) A. 謀求武力統一已迫在眉睫 B. “一個中國”是兩岸關系的基礎 C. 美國干涉阻礙了兩岸關系 D. “一國兩制”是臺灣回歸的良策 12.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重要一步的標志性事件是( ) A. 臺灣的局調整“三不”政策 B. 兩會達成“九二共識” C. “汪辜會談” D. 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13.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6年11月4日在北京會見了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習近平強調,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最終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 ) A.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 “一國兩制”的方針 C.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D. 軍事力量的強大 14. 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接見。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領導人的會談( ) A.有利于解放臺灣 B.有利于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 C.有利于打破兩岸隔絕狀態 D.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15. 2016年5月20日臺灣新任領導人蔡英文就職當天,國臺辦評論稱: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這說明( ) A.祖國統一大業任重道遠 B.臺灣當局建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兩岸的隔絕狀態仍將持續 D.“九二共識”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二. 非選擇題 16. 鄧小平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清明節期間廣安某班開展了“紀念家鄉偉人——鄧小平”的主題班會活動,以下是學生搜集到的一些資料,通過問題設置探究了解偉人的主要事跡,請你與該班同學一起探究。 【偉人情懷】 材料一 1919年5月,爆發了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年僅15歲的鄧小平與同學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 (1)“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偉人風采】 材料二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也由戰爭開始時的120萬增加到195萬,在戰場上逐漸占據了主動。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御為戰略進攻的決策。 (2)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 1978年,已經74歲的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在他的帶領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中國人民從此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中的“偉大轉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別指什么? 材料四 1992年1月至2月,鄧小平視察武昌、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他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針對當時影響改革開放的主要思想障礙是擔心“走了資本主義道路”,鄧小平明確提出判斷姓“資”姓“社”的三條標準,即“三個是否有利于”…… (4) “一個中心”的含義是什么? 料五 1982年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說:“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討論的問題,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和九龍” (5)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特別行政區。這跟鄧小平提出的哪一偉大構想相關? 緬懷偉人】 材料六 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忐忑不安地匯報了逃港(逃往香港)情況后,鄧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長時間說:“這是我們政策有問題。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產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決逃港的問題。” (6)緬懷偉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傳承偉人身上的優秀品質,材料反映的歷史細節體現了鄧小平哪些優秀品質?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國兩制”的構想從實際出發,兼顧了各方面的實際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方案。這一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楊先材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材料二 2008年3月下旬,臺灣地區舉行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候選人因為提出加強兩岸溝通與交往的政治主張,順應了民心民意,在選舉中獲得勝利;臺獨勢力候選人由于推行其阻礙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倒行逆施,違背臺灣人民意愿,在選舉中遭到失敗。 ——臺灣媒體報道 請回答: (1)什么是“一國兩制”?這一構想最初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提出的? (2)根據材料一說明,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重要依據。 (3)出現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中的被英國割占和中國現代史上被收回兩種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對香港的百年滄桑巨變,你有何感想? (4)根據以上材料,分析阻撓祖國統一的因素是什么?你怎么樣評價阻撓祖國統一的行為? 18. 關注臺灣問題,心系兩岸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考證,大陸上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經過沿海地區傳到了臺灣.三國時期,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臺灣。……南宋時,澎湖已隸屬福建省晉江縣,成為中國行政區域的一部分。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和澎湖。……清朝派水師攻取臺灣,設立機構,加強對臺灣的管轄。 ——摘編自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二 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海峽兩岸分離、敵對……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時宣布:“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1980年以來,兩岸關系松動,民間交往的堅冰已打破…… ——摘編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 新聞兩則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清政府加強對臺灣地區管轄設置的機構是什么?從這一材料的史實中,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歷史結論?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指出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這一方針首先在我國哪一問題上得到成功實踐? (3)目前海峽兩岸關系面臨新挑戰.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建議蔡英文怎樣做才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的發展?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BCDD 6-10DCABD 11-15BCBDA 二. 非選擇題 16. (1)五四運動。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挺進大別山)。 (3)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5)一國兩制。 (6)以民為生;自我反思(言之成理表述均可)。 17. (1)“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臺灣。 (2)“一國兩制”構想兼顧了各方面的實際利益,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 (3)中國近代史中被英國割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落后。現在被收回的根本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百年恥辱得以雪恥,作為炎黃子孫感到振奮驕傲、自豪、高興;近代歷史是一段屈辱史,說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中共的領導下,成功地收回香港,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黨、熱愛社會主義;香港能夠成功回歸,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我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出貢獻。(任答其中2點即可。) (4)蓄意制造分裂的“臺獨”勢力。任何想把臺灣分割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違背歷史潮流的。這種做法只能受到世人的唾棄。 18. (1)臺灣府;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香港問題. (3)承認“九二共識”,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加強兩岸和平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