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4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單項選擇題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是A.打開中國的國門B.鎮壓義和團運動C.幫助清政府維護統治D.占領中國2.在中國近代史上,1856—1860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第二次鴉片戰爭B.甲午中日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D.義和團運動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經歷哪些事情()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⑤林則徐虎門銷煙⑥義和團運動A.①②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④⑤⑥4.清末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中反映的史實與下列哪一次侵華事件有關()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5.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開始于A.太平天國運動B.義和團運動C.辛亥革命D.國民革命6.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勢力公開勾結鎮壓中國人民,開始于()A.第一次鴉片戰爭后B.第二次鴉片戰爭前C.義和團運動中D.太平天國運動中7.下列材料與歷史事件對應錯誤的是()A.“洋人好比一只鷹,黃毛高鼻綠眼睛。鷂鷹兇惡怕弓打,洋人怕的紅頭軍。”——義和團運動B.“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左宗棠收復新疆C.“春愁難遣加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潛。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馬關條約》簽訂D.“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戊戌六君子”就義8.1840年至1901年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規定是()A.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B.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C.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任意設立工廠,產品運銷內地只按進口貨納稅。D.懲辦在義和團運動中和列強做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任何反帝組織。9.列強侵華,國人慨嘆:“天涯何處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時期是()A.鴉片戰爭時期B.八國聯軍侵華時期C.甲午中日戰爭時期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期10.下列國家沒有參加八國聯軍侵華的是A.德國B.美國C.西班牙D.俄國11.在下面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侵華戰爭中,英國都參加的有?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12.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發動多次侵華戰爭。其中,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的是A.第二次鴉片戰爭B.虎門銷煙C.鴉片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3.在下面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侵華戰爭中哪次攻進了北京,并大肆搶劫()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A.甲午中日戰爭B.鴉片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5.電影《北洋水師》中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是在()A.鴉片戰爭中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C.甲午中日戰爭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16.“這個朝廷已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長官。”這是發生在哪一事件之后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二、材料分析題17.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聯軍占領北京以后,曾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其后更繼以私人搶劫。(1)八國聯軍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什么條約?該條約對中國社會性質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材料二:百年求新為圖強,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無人奉君王。(2)材料二中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分別做了怎樣的探索?(3)對比一下,兩次探索之間有何相同點?18.(1)下圖是中華民族歷經浩劫,屈辱的縮影和見證,請你為這幅圖取一個最恰當的題目。(2)圖中這場浩劫的制造者是誰?發生在那一次侵華戰爭中?(3)看到此圖,你有何感受?(4)圖片中的人物是誰?(5)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19.自1840年開始的半個多世紀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的民族危機逐步加深。請回答:(1)以上四幅圖片的內容分別與哪一次侵華戰爭相關?A:_______________戰爭;B:_____________戰爭;C:________________戰爭;D:_____________戰爭。(2)請按時間先后順序為圖片排序(填寫字母,)。(3)請你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戰爭帶給我們的啟示: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B【解析】1900年6月,帝國主義以助中國剿匪為名,組成聯軍,發動戰爭。其中的“匪”指的是義和團,“助中國”只是它的招牌而已,是因為義和團的“滅洋”損害了列強的在華利益。故選B。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A【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開始于1856年,結束于1860年。英法聯軍在1860年闖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野蠻搶劫和破壞后又放火燒毀它。題文提到“1856—1860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指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正確答案是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3.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①鴉片戰爭是1842年,應該排除,⑤林則徐虎門禁煙是1839年,也不對。所以答案選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爭。4.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認識。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ABD和甲午中日戰爭無關,故此題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爭5.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點。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862年,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太平天國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B出現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后,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考點: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6.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歷史知識再現能力,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無力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請求西方列強出兵鎮壓義和團運動,西方列強組織洋槍隊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外反動勢力第一次聯合。故選D。7.A【解析】此題是否定式的選擇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A項材料中提到的“紅頭軍”指的是太平軍,這是在浙江慈溪流傳的一首民歌,因為當年太平軍在這里全殲清軍洋槍隊,打死洋槍隊隊長戈登。洋槍隊當時是西方人為支援清軍作戰所組成的現代化軍隊。選擇答案A。考點: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8.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認識。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馬關條約》的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便利了外國資本的對華輸出,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故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爭9.D【解析】“天涯何處是神州”最有可能描述的時期是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時期,故選D;ABC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10.C【解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指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國組成的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帝國主義為了為鎮壓中國北方義和團,并借機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聯合發動侵華戰爭。故本題選擇C。11.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的是近代列強侵華戰爭的史實。在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侵華戰爭中,英國都參加的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所以答案選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鴉片戰爭。12.C【解析】試題分析: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發的一場戰爭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后,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故選C。13.B【解析】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殺搶掠,并火燒了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為鎮壓義和團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8月中旬攻占北京,八國聯軍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外國侵略者的這些行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極大的罪行,是應該譴責的。故選B。14.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國失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的領土、關稅、司法主權開始喪失,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至此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因此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故選B。15.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認識。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1895年發生的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故選C。16.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查了《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辛丑條約》要求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使清政府上成為洋人的走狗,象木偶一樣被洋人操縱。所以答案選D17.(1)《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辛亥革命(3)相同之處:領導階級都是資產階級;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目的都是為了挽救國家危亡;都主張改變社會制度【解析】試題分析:(1)此問考查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根據材料中的文字“聯軍占領北京”等提示詞,結合課本所學,1900年聯軍攻入北京后在城市燒殺搶掠,對中國人民犯下了嚴重的罪行。1901年清政府戰敗,簽訂了《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此問考查的是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根據材料“百年求新為圖強,挽救危亡看康梁。”,分析意思結合課本所學是中國百年連想改變圖強,康梁為挽救危亡進行了戊戌變法運動;“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無人奉君王。”說的是孫中山建立共和制定,廢除君王,天下無皇帝。結合課本所學,孫中山發動了辛亥革命,廢除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3)此問考查的是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結合課本所學,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資產階級領導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效仿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想使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使中國擺脫危機。由于封建勢力的阻礙外來壓力兩次運動都以失敗告終。18.(1)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2)英國和法國,第二次鴉片戰爭(3)體現了英法侵略者的貪婪、殘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4)左宗棠(5)收復新疆【解析】此題為材料型簡答題。考查學生解讀圖.讀材料的能力。此題分設5個問來進行考查。(1)此題通過材料考查《火燒圓明園》圖片相關的知識點。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這群貪婪兇殘的強盜,把園內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動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毀壞。根據要求即可回答: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2)此題通過材料考查浩劫的制造者相關的知識點。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主要表現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根據要求即可回答:英國和法國,第二次鴉片戰爭(3)此題通過材料考查《火燒圓明園》圖片后的感想。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火燒圓明園體現了侵略者的野蠻.貪婪與罪惡。根據要求即可回答:體現了英法侵略者的貪婪.殘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4)此題通過材料考查左宗棠相關的知識點。題文信息提示:左宗棠圖片。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陜甘總督左宗棠持“海防”與“塞防”并重論。他認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根據要求即可回答:左宗棠(5)此題通過材料考查左宗棠主要貢獻相關的知識點。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1877年收復新疆的斗爭正順利進行,左宗棠認為須設行省.置郡縣,才能長治久安。伊犁交涉結束后的1884年,清政府決定新疆正式建省。根據要求即可回答:收復新疆19.(1)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第一次)鴉片戰爭D:甲午中日戰爭(2)CBDA(3)落后就要挨打【解析】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四幅圖片的內容分別與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第一次)鴉片戰爭;D:甲午中日戰爭等侵華戰爭相關;使中國開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按時間先后順序為圖片排序是:C虎門銷煙的林則徐;B付之一炬的圓明園;D日本人在旅順大屠殺;A1900年被焚毀的北京民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給中國帶來了災難,加劇了中國的貧困。(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戰爭帶給我們的啟示: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大力發展經濟,促進綜合國力的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首先要強大自己的國家,提高綜合國力,才能提高國際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