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950年11月2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題為《不能坐視美帝擴大侵略!》的重要報道,它對于我們研究哪一歷史事件具有重要價值?( ) A.文化大革命 B.大躍進運動 C.抗美援朝戰爭 D.解放戰爭 2. 建國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廢除,三億多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這得益于(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3. 1953年,周恩來在談到大規模經濟建設問題時說:“所謂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進,不是搞重工業,其他問題都不搞了。”周恩來講話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 B.剖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得失 C.強調國民經濟穩步協調發展 D.反思“大躍進”出現的問題 4. 2017年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這是我國工業領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國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工業成就是( ) A.大慶油田建成投產 B.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 C.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D.“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5. 十九屆中央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修改憲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 ) A.1949年《共同綱領》 B.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6. 下圖反映了某時期我國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情況。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7. 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面的兩幅圖出現在( ) A.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B.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大躍進”時期 8. 下圖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澤東。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大躍進”運動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文化大革命” D.“兩個凡是”方針的提出 9. 為“中國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物是( ) A.孫中山 B.毛澤東 C.袁隆平 D.鄧小平 10. 下圖一文發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報》,文章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引發了廣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實現中國共產黨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這一“偉大轉折”是指( )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C.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1. 20世紀50年代晚期以后,中國農村長期保持以“生產隊”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戶)”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在農村得到廣泛推行。這一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遷反映了中國農村( ) A.土地所有權變化 B.經濟體制的變革 C.鄉鎮企業的出現 D.農民積極性提高 12. 下表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我國( ) 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的增長統計表(單位:億美元)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對外貿易(進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進外資(已利用外資) / 1028.9 5935.6 A.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 B.《民法通則》的頒布 C.對外開放逐步擴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開 13. 在廣西,“三月三”既是壯族的重要節日,也是漢、瑤、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節日,12個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萬人通過不同的方式歡度這個節日,上千場次的民族文化活動次第開花,爭奇斗艷,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聯歡的喜慶氣氛中。我們從中感受到( ) ①各民族親如一家 ②各民族風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響 ④民族團結的珍貴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 趙老師在講授“祖國統一”這一專題時,設計了如下思維導圖,其中,方框中的內容應是( ) A.一國兩制 B.國共合作 C.和平共處 D.統一戰線 15. 2018年5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采取限制措施……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收關稅,對此中國政府進行了大力度反擊,你認為特朗普政府這一做法違背了我國政府長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內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D.互不干涉內政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毛澤東 請回答: (1)材料中的“參戰”是指什么重大事件?我們何時參戰的?司令員是誰? (2)你認為應當參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我們參戰軍隊的戰士被中國人民譽為什么?為什么? 17.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開前,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追溯了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 為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同學們回顧歷史,總結成就,展望未來,對“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進行探究。 (1)回顧歷史 同學們認為:中華民族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是1949年的“中國新生”和1978年的“偉大轉折”,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請你說出開啟這兩個階段的歷史事件。 (2)總結成就 “20世紀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蓮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引自《復興之路》解說詞)。你知道書寫“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的總沒計師是誰嗎?20世紀的最后20年,他領導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之路進行過哪些探索?(至少回答兩點) (3)展望來來 今天,中國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請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在新的歷史時期,你肩負著怎樣的歷史使命?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對臺方針政策既是長期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不同時期具體現實的反映;既有歷史的延續性,也有與時俱進的開創性……其中最為核心的基礎在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中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概括和總結。 ──《廈門日報》 材料二 2008年12月15日,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這標志著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雙向、全面空中通航變成現實。 材料三 “想通了就通了。”吳伯雄在南京大學演講時感性地表達他內心的欣慰之情,“一年來,兩岸交流合作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得來不易,但說容易也真容易。”他在此次大陸訪問中還多次公開說:“我們共同走的方向非常正確,國民黨一定會堅持這個正確的方向。” ──《新華網》2009年5月31日 請回答: (1)從1949年以來我們黨和政府經歷了四代領導集體,請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一寫出其中兩位領導人對臺具體方針。 (2)近年來,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局面? (3)回首過往,兩岸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寫出體現海峽兩岸發展的二個事例。 (4)目前妨礙臺灣回歸祖國的因素有哪些?你認為臺灣是否可以順利回歸?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CCBB 6-10BDCCC 11-15BCDAB 二、非選擇題 16. (1)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懷 (2)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 (3)最可愛的人,因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有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等;或他們在戰斗中英勇頑強,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等。(言之有理即得分) 17. (1)開國大典(或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 (2)鄧小平。 探索:①實行改革開放;②提出“一國兩制”;③發表南方談話;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⑤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等;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勇于創新,努力成才等。 18. (1)毛澤東:解放臺灣(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澤民:八項主張;胡錦濤:四點意見。寫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2)相互促進、互補互利。 (3)汪辜會談、九二共識、08年海峽兩岸直接通航、09年胡吳會晤等等。 (4)國外反華勢力、臺獨勢力等。可以,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海峽兩岸人民的心愿、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兩岸關系日益密切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