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三課 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文革”后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結果是( ) A.“兩個凡是”是不變的真理 B.毛澤東思想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群眾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 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標志是(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B.?中共八大召開 C.?中共十二大召開 D.?中共十三大召開 3. 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思想路線是( )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 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他的種種罪名,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懷 B.劉少奇 C.林彪 D.江青 5.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歌詞中所頌揚的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偉大領袖分別是( ) A.毛澤東、周恩來 B.毛澤東、鄧小平 C.鄧小平、江澤民 D.江澤民、胡錦濤 6.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沖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擺脫了許多思想上的枷鎖和禁錮,振奮起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由此可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重要意義是( ) A.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推動中國社會發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奮了人民精神 C.成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 D.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7. 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決議,為劉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為劉少奇舉行追悼會。因劉少奇被錯判為反革命的28 000多人得到平反。這一舉動( ) A.徹底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 B.有利于新時期的法制建設 C.實現了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 D.標志著黨的撥亂反正工作全面結束 8. 中共十一屆三種全會是共和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知道思想 ②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③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 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首歌謠贊頌的是( ) A.建立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 B.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C.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0.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指農戶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組織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20世紀70年代中國最早實行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華西村 B.小崗村 C.西柏坡 D.井岡山 11. 在一次八年級歷史知識競賽中,有一題的關鍵詞是:拓荒牛精神、一夜崛起之城、最早的經濟特區的代表。這個地方應該是( ) A.?珠海 B.?汕頭 C.?海南 D.?深圳 1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對外開放格局。1984年開放的廣州屬于這一格局中的( ) A. 經濟特區 B. 沿海開放城市 C. 沿海經濟開放區 D. 內地 13. 一個外國旅游團來到中國廣東省旅游觀光,游客們紛紛提出要看看廣東省最早進行改革開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導游,你應該帶他們去( ) ①廣州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頭 ⑤廈門 ⑥湛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4. 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是( ) A.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 B. 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 C. 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D. 內地──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 15. 1984年10月,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會議是( ) A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八大 二、非選擇題 16.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發展史。中外歷史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一切進步和發展都必須從思想觀念的變革開始。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4—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意義深遠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沖破了天主教教會一千多年來對歐洲社會生活和人們精神世界的統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強調人性的解放,重視人的價值和作用。 (1)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寫出文藝復興的先驅。 材料二? 17—18世紀,崇尚理性的西歐資產階級不再滿足于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進行反對封建的神學。他們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摧毀封建制度,于是出現了一場新的思想文化運動。???? (2)據材料回答,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推崇什么思想?舉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 材料三? 這是一群激情蕩漾的文人,這是一所海納百川的學校,正是這群人和這所學校,在20世紀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瀾,也由此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啟蒙運動。這場運動的口號“德先生”和“賽先生”也很快在中國傳播開來。 (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啟蒙運動”是什么運動?這場運動高舉是哪兩面大旗? 材料四 (4)材料三文章所反映的是什么事情?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有何聯系? (5) 綜合上述材料,中外四次思想文化運動有何共同的歷史作用?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為重點、城鄉聯動、全面改革以來,以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新階段。 ——寧可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史》 材料二 1993年11月,中共中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規定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請回答: (1)依據上述材料分析,第一階段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是什么?確定的改革目標是什么??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特點。 (3)為適應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發展穩定的需要,采取了哪些社會保障制度? 18.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發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幾千萬人開始大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1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1958年夏秋之際,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實行吃飯不要錢,“鼓足干勁生產,放開肚皮吃飯”是當時流行的口號。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什么歷史史實?這些歷史史實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回味無窮的話語】?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明權屬于農民。”“在你們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也搞一個特區……過去陜甘寧邊區是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鄧小平文選》 (2)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在黨的哪次會議上作出的?“廣東的特區”指的是什么地方?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3)繼“廣東的特區”之后,1984年,中央又決定開放14個沿海城市,在14個沿海城市中屬于山東省的是哪兩個城市? 【鼓舞人心的數據】 時間 國內生產總值 工業增加值 糧食產量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9年 3642億元 1607億元 30477萬噸 343元 2009年 286619億元 127367億元 52150萬噸 15786元 (4)以上數據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BBB 6-10BBADB 11-15DBCAB 二、非選擇題 16. (1)人文主義;但丁。 (2)啟蒙思想運動;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天賦人權;盧梭:社會契約學說)。 (3)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 (4)全國范圍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打破了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5)解放思想,促進社會進步(言之有理即可) 17. (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特點:首先在農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開;先試點后推廣;逐漸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3)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社會救濟等(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18.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史實,這些歷史史實告訴我們要遵循客觀經濟發展規律。 (2)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廣東的特區”指的是深圳。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引進外資和技術,推動改革,帶動沿海及內地的發展等。 (3)繼“廣東的特區”之后,1984年,中央又決定開放14個沿海城市,在14個沿海城市中屬于山東省的是煙臺、青島。 (4)以上數據的變化說明了改革開放使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我們選擇改革開放,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