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第六課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奉行的外交方針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B.對外開放 C.對內改革 D.獨立自主 2. 1949年10月2日,______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 A.越南 B.朝鮮 C.蘇聯 D.古巴 3. 20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的外交方針. 原則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廣泛運用的是 ( ) ①“求同存異”的方針 ②“一邊倒”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 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政策有( ) ①不承認 ②武裝侵略 ③不干涉 ④封鎖孤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時,首次提出的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是( ) A. 獨立自主 B. 求同存異 C. 對外開放 D.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 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提出了( ) A.求同存異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一國兩制 D.獨立的. 不結盟的. 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7. 一位美國記者評論周恩來在某次重大會議中的作用時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這次會議是( ) A.26屆聯大 B.萬隆會議 C.上海APEC會議 D.上海合作組織會議 8. 1971年,五星紅旗開始飄揚在聯合國大廈前,這表明( ) A.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 B.中國成為聯合國的主宰國 C.中國與日本建立外交關系 D.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 9. 中美雙方借“乒乓外交”之機,改善中美關系,基辛格密訪中國是在( ) A. 1970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3年 10. 下列與周恩來有關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動是 ( )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出席萬隆會議 ③出席APEC會議 ④與美國總統尼克松會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尼克松曾說:“(1972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個星期,這也是改變歷史的一個是期。”在這個星期里( ) A.中國參加了萬隆會議 B.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2. 1972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同外國建交最多的一年。這一年10月的《人民日報》,在刊登外國領導人發來的國慶賀電名單中首次出現了日本首相的名字,他是( ) A.田中角榮 B.鳩山由紀夫 C.大平正方 D.伊藤博文 13. “屈辱”和“尊榮”是新舊中國外交關系的最大不同。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綜合國力的強弱是新舊中國外交出現差異的根源 B.新舊中國外交的差異取決于外交手段的變化 C.同盟國的多寡是新舊中國外交出現差異的根源 D.新舊中國外交的差異取決于全國人民是否團結 14.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華政策由封鎖. 威脅. 孤立到關系正常化的轉變,導致這種轉變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C.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在美蘇每霸中,美國處于守勢 15. 在當今國際社會,我們經常看到中國的身影:朝核六方會談在中國舉行;中國加入《打擊跨國公司有組織犯罪公約》;中國積極促成“巴厘島路線圖”;“中國文化年”的舉辦;中國的經濟帶動了亞洲的發展等……這些都是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體現。 題干材料表明我國( ) ①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②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③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 ④作為一個和平. 合作. 負責任的國家形象已被國際社會所公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 非選擇題 16. 中國外交風云錄: 材料一 周總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會談 (1)1953. 1954年周總理和印. 緬等國代表會談,共同倡導了什么原則?這一原則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什么影響?????????????????? ?材料二 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 (2)這本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舉行的國際會議,亞非各國有著共同的愿望。那么,共同的 ??? 愿望是什么?但是會議為什么出現了尖銳的分歧,陷入了僵局?周總理及時提出了什么方針,推動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材料三 中國代表團第一次正式出現在聯合國大會上,團長喬冠華開懷大笑 (3)喬冠華為何笑得如此開心? ? 材料四 1985年3月,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根據這樣的戰略判斷,中國廣泛參與各種國際組織,增進對外交流與合作。1991年— 2001年,中國先后加入了APEC和WTO。 (4)請寫出這兩個組織的中文名稱。 17. 以下一組圖片資料是某校九年級(3)班同學們為開展一次紀念活動而收集的。他們擬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 請回答: ?(1)請以“新中國外交足跡”為主題,按時間先后,重新整理這些圖片資料順序。(填入圖片英文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為每一幅圖片資料重新設計一個簡潔明朗. 恰如其分的主題。 (3)選出其中你最喜歡的一幅圖片,說說它最精彩之處。(抓住歷史精彩的一瞬) (4)通過新中國外交成就的探究,你認為一個國家外交取得成果的基礎主要是什么? ????????????????????????????????????????????????????????????????????????????????????????????????????????????????????????????????????????????????????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 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材料二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克里姆林宮正式簽訂,周恩來和維辛斯基代表本國政府在條約兩份文本上簽字。同時簽訂的還有《關于中國長春鐵路. 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1954年10月,中蘇發表聯合公報,宣布蘇聯將從旅順地區全部撤軍。同時簽訂的第二個協定是《關于貸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中國政府將用此項貸款購買建設所需之機器設備等。 ——《中國現代史》 材料三 1958年4月,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寫信給中國國防部長彭德懷,提出在中國南部合資建設一座新的大功率長波電臺,蘇方出資百分之七十,中方出資百分之三十,建成后由雙方共同使用。1958年7月,蘇聯建議中蘇共同建立一只聯合艦隊,共同對付美國,這一提議遭到中方的嚴詞拒絕。 材料四 1997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從跨世紀的戰略高度,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近年來中俄關系獲得了迅速的發展。2006年是中國一俄羅斯年,中俄合作特別是在能源方面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歷時數年的中俄石油管線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一太平洋管線斯科沃羅季諾至中國邊界分支管線的建設方案終于有望在2007年年底敲定。 請回答: (1)上述材料說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了怎樣的外交政策? (2)在此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先后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3)結合材料二回答中蘇建交的意義是什么? (4)結合材料一和材料四回答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5)近年來中俄關系特別是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在21世紀如何處理好與俄羅斯的關系這一問題,請談談你的觀點。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CBBD 6-10ABABB 11-15DAADB 二. 非選擇題 16. (1)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影響:在國際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2)共同愿望:保衛和平. 爭取民族獨立. 發展民族經濟。陷入僵局原因:帝國主義的破壞. 與會各國之間的矛盾。方針:求同存異。 (3)1972年10月,中華人比共和國成為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 (4)亞太經合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17. (1)B→C→A→D; (2)美國總統首次訪華. 周總理訪印. 萬隆會議. 中日建交; (3)任選其中一幅圖片進行評說,注意要抓住要點。例如美國總統訪華應抓住尼克松首先跟周總理握手,他的訪問被國際輿論稱之為“改變世界的一周”,簽訂《中美聯合公報》,成為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開始等內容; (4)綜合國力的強大等。 18. (1)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同蘇聯在內的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 (3)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為中國的經濟恢復與建設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在中國經濟恢復建設和基礎工業建設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4)蘇聯的沙俄主義行為侵犯了我國的主權安全。 (5)和平與發展是歷史發展的主題。我國21世紀初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正確處理好與俄羅斯的關系對于創造穩定的周邊環境,利用俄羅斯的豐富資源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新世紀我們必須立足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處理好兩國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