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1-5.2.2美國的發展與歐洲的聯合一、單項選擇題1.美國在70年代中期發生了經濟危機,這場危機主要表現為()①經濟停滯②工人罷工③物價下跌④通貨膨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下列國家中本土基本上沒有受到戰火直接影響的是()A.中國B.法國C.英國D.美國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發生在()A.20世紀30年代B.20世紀70年代C.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D.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4.戰后美國經濟繁榮的表現有()①投資高漲②政府干預經濟③消費旺盛④交通發達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下列屬于戰后美國政府對經濟的調控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工人就業②改善居民住房③促進教育事業④扶植農業發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得到鞏固是在()A.20世紀30年代B.20世紀40年代C.19世紀30年代D.19世紀40年代7.20世紀60年代末,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是( )A.法國B.日本C.聯邦德國D.英國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真正成為“巨無霸”。進入九十年代,其突出的發展特點是()A.積極開拓市場B.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C.跨國公司飛速發展D.資本輸出增加9.某同學在學習了《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課后,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有許多共同原因,它們是()①美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持 ②大力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 ③美國軍事訂貨的刺激 ④制定了適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⑤推行非軍事化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10.觀察下面一幅圖片,它包含的寓意是()A.謀求經濟大國地位B.謀求政治大國地位C.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D.陰謀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1.吉田茂是日本戰后第一任首相,他在著作《激蕩的百年史》中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僅有內部調整,還“有生逢其時,憑借幸運的一面”。“幸運”應指()A.美國的扶持B.引進先進技術C.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D.發展“新經濟”12.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了“歐洲煤鋼聯營”。1958年,又組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三個組織合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1993年,正式結成歐洲聯盟。1999年,歐元正式啟用。這段材料主要敘述了()A.西歐國家走向聯合的過程B.西歐國家受到“冷戰”的威脅C.西歐國家已經形成政治、經濟、軍事一休化D.歐洲共同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13.二戰后的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學發明出自美國,高科技特別是信息產業的發展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微軟、IBM、英特爾等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都在美國,美國信息產業的產品幾乎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說明20世紀90年代()A.美國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B.美國經濟完全依賴信息產業C.美國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D.美國經濟低通脹、低失業率14.下列關于歐洲共同體成立后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A.促進西歐的經濟發展,提高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B.引發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C.新的戰爭策源地在歐洲形成D.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15.“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這句話中的“經濟共同體”指( )A.世界貿易組織B.歐洲共同體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亞太經合組織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戰后初期,美國經濟持續發展,一片繁榮。盡管如此,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法、西德、意、荷、比、盧)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作為德國公認最杰出的總阿登納說:“如果歐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必須走向聯合……否則歐洲各國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何春超主編的《國際關系史》材料二:材料三:進入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導致與美國同盟國政治關系的變化,表現在西歐六國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美國再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代那樣,在西歐陣營里頤指氣使,發號施令。──何春超主編的《國際關系史》(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西歐各國為什么要走向聯合?(2)在材料二圖一中找出美國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時段?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進入70年代后,為什么美國再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代那樣對西歐發號施令。(3)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世界首富與當時美國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關?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89年,塞繆爾·斯萊特越過英國當局的監察,進入美國,在第二年復制出了被英國人視為秘不外傳的富國之寶阿克萊特紡織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作母機,為美國提供了創業急需的新型工具機……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的發展依賴歐洲的技術發明,在南北戰爭前,美國機械設備的80%依靠歐洲進口。──《大國崛起·美國》解說詞材料二1879年12月25日夜,門羅公園內部那60盞電燈釋放出的光明很快降臨到全國各地……南北戰爭后的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于創新、開始騰飛的時代……1945年以后,高科技成果在美國不斷涌現: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世界第一臺計算機問世、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在月球成功登陸……──《大國崛起·美國》材料三目前我國有170多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如玩具、服裝、家電等,暢銷海外市場。但是這些標有“MadeinChina”即“中國制造”的出口商品,大多只是在中國“生產”,技術品牌都是別人的,如世界上每生產四臺電腦,就有一臺出自中國,但一臺只賺10個蘋果的錢,而我們購買一架空客A380飛機,需要賣8億件衣服。──2007年第6期《時事》(1)從紛繁復雜的材料中,提煉有效的信息并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從對材料一的分析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材料二中所包含的歷史信息與材料一相比,最大的差異是什么?這一變化對美國的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3)結合對材料一、二的分析,我們如何改變材料三中“MadeinChina”(“中國制造”)的現狀?在實現“MadebyChina”(“中國創造”)的宏偉目標中,你該怎樣做?18.美國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傳奇,其中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獨立與自由根植于美利堅靈魂深處,為此它不惜與母邦兵戎相見……——圖說天下材料二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塑前集會。這一莊嚴宣告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的演說材料三 我們美國正在打一場偉大而成功的戰爭。這不僅是一種反對匱乏、貧窮與經濟不景氣的戰爭,而且是一種爭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戰爭。我們正在為挽救一種偉大而珍貴的政府而戰,既是為我們自己,也是為全世界。——富蘭克林·羅斯福材料四 《IT產業對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IT產業是指信息技術產業)項目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國內總收入增長率2.24.23.33.54.74.85其中IT產業的貢獻0.60.81.01.21.31.31.6(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堅與母邦兵戎相見的歷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個國家?(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的“偉大的美國人”為美國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貢獻。(3)材料三中羅斯福所說的“偉大而成功的戰爭”指什么?據材料概括指出羅斯福進行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4)依據材料四,指出IT產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5)綜觀美國崛起的歷史,你認為大國崛起應具備哪些條件?答案解析1.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70年代中期發生的經濟危機,一個重要原因是1973年中東的石油輸出國聯合起來大幅度提高油價,這對于高度依賴低廉的進口石油的美國經濟打擊巨大,引發經濟危機。這場經濟的表現是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①④符合題意;根據原因,選項中的“工人罷工”不是此次經濟危機的表現,而“物價下跌”與“通貨膨脹”相對,排除②③,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本土遠離戰場,基本沒有受到戰火的直接影響,損失相對較小。故D符合題意;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法國、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主戰場,均受到二戰戰火的摧殘,排除ABC。故選D。3.B【解析】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陷入經濟“滯漲”,故B項符合題意;A項是二戰前,C項是黃金時期,D項是恢復時期,排除ACD。4.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投資高漲是美國經濟繁榮的表現之一。從1949年到1957年,華爾街股市享受了歷史上最長的一次牛市。在戰后經濟發展后,許多大型企業與大規模的跨國公司相繼出現,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資國家。消費旺盛是美國經濟繁榮的又一重要表現。戰爭結束后,和平時期到來,人們開始大量消費。大多數家庭家庭擁有有了汽車、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日用消費品,近60%的美國家庭進入中產階層。故選C。5.D【解析】戰后的美國政府繼承了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加強政府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政府制定各種政策,如增加工人就業機會,改善居民住房條件,促進教育事業,扶植農業發展等等。①②③④均正確,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D。6.B【解析】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歷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經濟恢復需要一段時間。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本土基本沒有收到戰火的直接影響,損失相對較小。不僅如此,它還因在戰爭中向同盟國提供各種物資而獲利,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美國經濟持續繁榮,國民生產總值多年穩定增長,超級大國地位得到鞏固。故答案是B。7.B【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后美國占領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由于冷戰的開始、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開始扶植日本;日本政策也制定了適當經濟政策,引進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發展。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B項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故選擇B。8.B【解析】根據所學,美國經濟進入九十年代,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實現了經濟發展的再度繁榮,B項正確;開拓市場不屬于90年代的特征,排除A;C項是其經濟發展的手段,并不是突出的特征,排除C;資本輸出增加在90年代之前已經就有,排除D。9.C【解析】根據所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主要原因包括美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持,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并直接扶植日本。同時西歐與日本大力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并制定了適當的經濟發展政策。故①②④C項正確;美國軍事訂貨的刺激,推行非軍事化政策屬于日本發展的原因,與西歐無關,故③⑤錯誤,排除ABD。10.B【解析】材料體現的是日本企圖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說明的是其謀求政治大國地位,B正確;日本此時已經具有世界經濟大國地位,A排除;C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11.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美國的扶植,因此A符合題意;BCD均屬于日本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排除。故選A。12.A【解析】材料反映了歐洲先后成立“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而后三個組織合而為一,進而又成立歐盟,體現了歐洲走向聯合的過程,故A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到“冷戰”,故排除B;“已經形成政治、經濟、軍事一體化”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材料沒有反映出歐洲國際地位和作用的變化,故排除D。13.C【解析】由材料“高科技特別是信息產業的發展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微軟、IBM、英特爾等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都在美國,美國信息產業的產品幾乎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在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完成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這一時期,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此,人們認為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美國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美國經濟完全依賴信息產業、美國經濟低通脹、低失業率,故ABD不合題意。故選C。14.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共體使歐洲走向聯合,用一個聲音發生,促進西歐的經濟發展,提高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A正確;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在二戰后期。B錯誤;新的戰爭策源地在歐洲形成指的是1933年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C錯誤;歐洲共同體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無關。D錯誤。綜上故選A。15.B【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二戰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為發展經濟,避免戰爭,20世紀6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故B符合題意;世貿組織是世界性組織,排除A;北約是軍事組織,排除C;亞太經合組織不是西歐國家的經濟共同體。排除D。故選B。16.(1)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避免成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2)時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20世紀90年代(或1990年后)原因:美國70年代發生了經濟危機,綜合國力迅速下降;而西歐各國經濟卻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3)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政府鼎力支持科學研究,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或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迅速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解析】(1)根據材料一的“如果歐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必須走向聯合……否則歐洲各國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避免成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2)依據圖一可以看出,美國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的時段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20世紀90年代(或1990年后)根據圖一和材料三的“西歐六國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70年代后,美國再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代那樣對西歐發號施令,原因是:美國70年代發生了經濟危機,綜合國力迅速下降;而西歐各國經濟卻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3)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政府鼎力支持科學研究,加大對科技的投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迅速發展。這些都是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世界首富的原因。17.(1)美國在工業革命時期依靠復制、引進別國技術起步。(2)差異: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美國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影響:促進美國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3)如何改變: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②把加快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③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怎么做: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②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③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質疑。【解析】(1)結論:根據材料“美國的發展依賴歐洲的技術發明,在南北戰爭前,美國機械設備的80%依靠歐洲進口”可歸納出美國在工業革命時期依靠復制、引進別國技術起步。(2)差異:根據材料“美國的發展依賴歐洲的技術發明,在南北戰爭前,美國機械設備的80%依靠歐洲進口”“1945年以后,高科技成果在美國不斷涌現”可歸納出差異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美國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創新成果,推動美國成為世界強國。(3)改變:可從推行科教興國戰略、推動科學技術同經濟發展的融合及提高全民族素質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怎么做:如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質疑。18.(1)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國家:英國。(2)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維護了國家的統一。(3)羅斯福新政。主要目的:消除經濟危機。(4)IT產業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而且貢獻越來越大。(5)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制度創新;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重視教育和科學技術等(答出任意兩點,符合題意即可)。【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美利堅與母邦兵戎相見的歷史事件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推翻英國殖民統治;所以“母邦”指的是英國。(2)根據材料二“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并結合所學可知,“偉大的美國人”指的是林肯,其貢獻表現為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維護了國家的統一。(3)根據材料“這不僅是一種反對匱乏、貧窮與經濟不景氣的戰爭,而且是一種爭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戰爭。”并結合所學可知,“偉大而成功的戰爭”指的是羅斯福新政;羅斯福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經濟危機。(4)材料四反映出IT產業對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結合所學,從IT產業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且貢獻越來越大等方面進行回答。(5)根據材料中美國國家發展歷程的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制度創新、正確的經濟政策、科技創新、重視教育等方面分析大國崛起的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