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1 兩極格局的形成 同步練習——2020-2021學年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1 兩極格局的形成 同步練習——2020-2021學年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含答案)

資源簡介

5.1兩極格局的形成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屬于美國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冷戰政策的表現有(

①提出杜魯門主義 ②建立“華約” ③建立“北約”
④推行馬歇爾計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年來,屢屢有這樣的報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伊拉克發動進攻或進行軍事制裁,請問,北約成立于哪一年(

A.1955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91年
3.有研究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某個國家“正處于拿破侖戰爭結束時英國的地位,它掌握了全世界財富的大約50%”。該國家是(

A.蘇聯
B.美國
C.中國
D.英國
4.美、蘇冷戰的原因,不包括
A.美、蘇國家戰略的對立
B.法西斯被消滅,美蘇戰時同盟行將破裂
C.柏林危機
D.雙方社會制度不同
5.二戰后出現的冷戰局面,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局面開始于
A.“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
C.馬歇爾計劃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6.這是一場特殊的戰爭,他存在于兩個不同社會制度之間,既威脅了世界和平又維持了相對的和平。這場戰爭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戰
B.冷戰
C.朝鮮戰爭
D.中東戰爭
7.斯大林1927年會見一個美國工人代表團時說:“在國際革命繼續發展的過程中,將會出現兩個世界規模的中心:一個是社會主義中心,吸引著所有傾向于發展社會主義的國家;一個是資本主義中心,集結著那些希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這兩個中心之間為了爭奪世界經濟主導權的斗爭將會決定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命運。”材料表明
A.美蘇冷戰的主要責任在蘇聯
B.兩極格局最早始于1927年
C.這段話具有濃重的意識形態色彩
D.兩個中心的斗爭導致二戰爆發
8.英國首相邱吉爾,在1946年訪問美國時,最先發出了冷戰信號“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亞斯特……”。該“信號”被稱之為
A.杜魯門主義
B.歐洲復興計劃
C.鐵幕演說
D.慕尼黑陰謀
9.二戰行將結束時,美國總統杜魯門說:“世界已分為‘極權政治’和‘自由國家’兩個敵對堡壘。”杜魯門在這里把世界分成“兩個敵對堡壘”的標準是
A.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B.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
C.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10.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戰后美蘇“冷戰”政策的開始。下列對“冷戰”政策的解釋最為準確的是(

A.用經濟手段援助西歐,反對蘇聯
B.用局部戰爭打擊親蘇勢力
C.用非戰爭手段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
D.用聯合資本主義國家的手段包圍蘇聯
11.國際社會曾高度評價中國倡導了“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的外交概念”,這應該是評價
A.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B.杜魯門主義
C.改革開放政策
D.貿易自由化
12.當前,國際上一些反華勢力頻頻提出“中國威脅論”,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冷戰思維。“冷戰”局面的開始與美國哪個總統有關?(

A.羅斯福
B.杜魯門
C.肯尼迪
D.尼克松
13.關于馬歇爾計劃,時任美國總統特別顧問的克利福德曾說過,“我們擔心的不交市場。而是預防蘇聯擴大其控制范圍”。據此可知,美國推行該計劃的最終目的在于(

A.經濟援助
B.稱霸世界
C.造福各國
D.追求互利
14.有人說:“對美國來說,馬歇爾計劃達到了一箭幾雕的目的。”這里的“幾雕”是指
①穩定了西歐經濟②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國商品的輸出④把受援國納入了美國全球稱霸的戰略軌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冷戰期間,既體現了美蘇對抗的緊張與激烈,又體現了他們成功運用自我控制機制,在戰爭邊緣上尋求妥協的事件是
①北約和華約的建立②越南戰爭③古巴導彈危機④柏林危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大支柱,它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達到控制歐洲的目的。該計劃實施后,歐洲經濟很快得到恢復,西歐各國被納入美國爭霸世界的戰略軌道,西歐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但是西歐獲得發展后,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反而增強。
──余偉民、鄭寅達著《世界通史──現代文明的發展與選擇》
材料二:在馬歇爾主張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歐洲復興計劃即通常所稱的馬歇爾計劃業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這一計劃終止時,美國為支持馬歇爾計劃的實施總共支付了125億美元。美國和歐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歐洲能迅速復原,使歐洲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超過了戰前的水平。但是,從東、西方間的關系這一角度看,馬歇爾計劃是走向冷戰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識形態,向所有國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卻把這種提供說成是反共產黨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蘭人予以拒絕。
──(美)斯塔夫里阿諾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1948年,美國通過了《對外援助法案》,馬歇爾計劃正式啟動,4年內美國對歐撥款達131.5億美元,88%為贈款。馬歇爾計劃既幫助歐洲國家恢復了經濟,也推動西歐各國走上一體化的道路,加強了西方國家之間的聯合。
──劉宗緒主編《歷史學科專題講座》
材料四:從1948年4月開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把蘇聯與東歐排除在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增強西歐遏制蘇聯的力量,同時加強美國對西歐的控制。
──《歷史·必修1》
請回答:
(1)上述四則材料中,就馬歇爾計劃的影響來說,有些觀點可以互相印證,請從材料中舉例說明。
(2)上述四則材料中,有些材料的觀點互相矛盾。請你就這方面的情況,從材料中舉例說明。
(3)據以上材料,結合你自己的看法,在國際政治的視角里綜述馬歇爾計劃實施后的影響。
17.人類在20世紀上半葉連續遭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在下半葉又陷入長達40多年冷戰的磨難中,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出現了長期的對峙。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探究問題。
(解讀材料,走進冷戰)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總統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余相信美國之政策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之征服企圖”。
——引自杜魯門致國會咨文
材料二 我們每接受一筆貸款,我們的獨立便減少一分。
——法國總理皮拉爾迪
(1)依據上述材料,指出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并列出美國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
(2)材料二中的“貸款”指的是什么?這一貸款產生了什么影響?
(畫面回放,再現冷戰)
(3)圖1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有何影響?
(4)圖2、圖3再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組織的建立場景,這兩大組織的建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歸納總結,感悟歷史)
(5)美、蘇之間的冷戰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結合這些影響談談你的感想。
18.二戰后西歐國家通過聯合,逐步走上快速發展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0年3月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阿登納回憶錄》
(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登納的主張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法國、聯邦德國等國先后簽訂了條約,建立“煤鋼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1965年,法國、聯邦德國等西歐六國決定上述三個共同體合并,組成歐共體……隨著歐洲一體化的發展……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建立。
(2)根據材料二,指出歐洲聯合從哪一領域開始?20世紀60年代末歐共體與哪兩個國家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三大中心?
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初,美蘇兩極格局終結。歐盟卻日益擴大,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為多極化發展趨勢中重要的一極。
(3)“美蘇兩極格局終結”的標志是什么?根據材料三,概括歐盟擴大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
(4)綜上所述,二戰后西歐國家的崛起歷程中,最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A
【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47年,美國實施冷戰政策,主要表現是,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推行馬歇爾計劃,1949年建立“北約”,A符合題意。1955年蘇聯建立“華約”,兩極格局正式形成,排除BCD。故選A。
2.C
【解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北約是美國冷戰軍事上表現。故C符合題意;1955年是華約組織成立的時間,排除A;1945年是二戰結束的時間,排除B;1991年是蘇聯解體的時間。排除D。故選C。
3.B
【解析】
二戰后美國實力大增,掌握了全世界財富的大約50%。故B符合題意;蘇聯是唯一能和美國匹敵的大國,但不是“掌握了全世界財富的大約50%”,排除A;中國在二戰后實力較弱,排除C;英國在二戰后實力下降,排除D。故選B。
4.C
【解析】
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柏林危機是冷戰的表現,不是原因,C符合題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為了實行其稱霸世界的目的,美國對蘇聯采取冷戰政策,這是因為美、蘇國家戰略的對立,雙方社會制度不同,法西斯被消滅后,美蘇戰時同盟行將破裂,ABD三項都是冷戰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故選C。
5.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的破裂,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故B正確;“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故排除A項;馬歇爾計劃是冷戰在經濟方面的表現,故排除C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是冷戰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故排除D項。故選B。
6.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為此,美國決心徹底結束戰時與蘇聯合作的政策,決定以武力為后盾,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武力以外的各種措施,以遏制共產主義,對其實施冷戰。冷戰,它存在于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兩種制度之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既有劍拔弩張的時候,又相互牽制維持了世界的相對和平。故選B。
7.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冷戰的史實,材料中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中心的斗爭是兩種社會制度不同的斗爭,而正是意識形態不同造成的,故答案是C。
8.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鐵幕演說的相關知識的準確識記。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反蘇、反共演說,又稱鐵幕演說。鐵幕演說也被認為是正式拉開了冷戰的序幕。1946年1月,丘吉爾應邀訪美。3月5日,他在美國總統杜魯門陪同下抵達密蘇里州富爾頓,在杜魯門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說。丘吉爾在演說中公開攻擊蘇聯“擴張”,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歐、東歐國家進行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對蘇聯的擴張,不能采取“綏靖政策”。美國正高踞于世界權力的頂峰,應擔負起未來的責任,主張英、美結成同盟,英語民族聯合起來,制止蘇聯的“侵略”。AB發生在1947年,D發生在二戰前,因此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9.B
【解析】
此題考查美國總統杜魯門相關知識點。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杜魯門在這里把世界分成“兩個敵對堡壘”的標準。依據教材結合已學知識可知,杜魯門在這里把世界分成“兩個敵對堡壘”的標準,是指杜魯門推行冷戰政策,是以美國資本主義對抗蘇聯社會主義。因此在選項中應該選B。
10.C
【解析】
本題考查冷戰政策。冷戰政策的內容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手段,目的是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故選C。
11.A
【解析】
試題分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關知識點為本題主要考查點。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所以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為“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的外交概念”,故選A。
12.B
【解析】
本題考查“冷戰”局面開始的標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共產主義“危害著自由世界和美國的安全”,美國有責任在世界各地“承擔義務”,運用自己強大的實力援助“自由”國家,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這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正式開始。
13.B
【解析】
由材料“我們擔心的不是市場,而是預防蘇聯擴大其控制范圍”可知,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是為了抑制蘇聯的擴張,其目的還是為了稱霸世界,二戰后美國稱霸的最大障礙就是蘇聯。馬歇爾計劃在對西歐進行援助的同時,也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使西歐成為美國與蘇聯爭霸的前沿陣地。B符合題意,經濟援助是直接目的,排除A;造福各國和追求互利體現不出美國霸權主義思想,不是馬歇爾計劃的根本目的,排除C和D。故選B。
14.B
【解析】
1947年,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通過幫助歐洲各國恢復經濟來達到控制歐洲、遏制蘇聯的目的。在馬歇爾計劃作用下,穩定了西歐經濟,有助于美國商品的輸出,把受援助國納入美國全球稱霸的戰略軌道;由此可知,“幾雕”是指①③④,而布雷頓森林體系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與馬歇爾計劃無關,排除②。故選①③④組合,排除ACD,故B項符合題意。故選B。
15.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古巴導彈危機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最終美蘇在戰爭邊緣上尋求妥協。故③符合題意;柏林危機既體現了美蘇對抗的緊張與激烈,又體現了他們成功運用自我控制機制,在戰爭邊緣上尋求妥協,④符合題意;北約和華約的建立并未體現尋求妥協,體現的是對抗;越南戰爭美國最終參戰,排除①②,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6.(1)相印證:四則材料都承認“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材料一認為該計劃實施后,“歐洲經濟很快得到恢復”,材料二認為“使歐洲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超過了戰前的水平”等。
(2)相矛盾:材料二認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不涉及意識形態問題,美國向所有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材料四認為馬歇爾計劃把蘇聯和東歐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蘇聯。
(3)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了美國對西歐的控制(加強了美歐聯系);西歐各國被納入美國爭霸世界的戰略軌道;蘇聯采取了相應的反擊措施,成立經互會,是“冷戰”格局形成的重要步驟。
【解析】
(1)由材料一“該計劃實施后,歐洲經濟很快得到恢復”,材料二“使歐洲能迅速復原,使歐洲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材料三“馬歇爾計劃既幫助歐洲國家恢復了經濟”,材料四“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可見四則材料都承認“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
(2)材料二“援助是不分意識形態,向所有國家提供的”,可見認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不涉及意識形態問題,美國向所有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材料四“歇爾計劃把蘇聯與東歐排除在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增強西歐遏制蘇聯的力量”,可見馬歇爾計劃把蘇聯和東歐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蘇聯。
(3)首先,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領域的大規模運用。它加強了美國對西歐的控制,把西歐各國被納入美國爭霸世界的戰略軌道;。針對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遏制,蘇聯采取了相應的反擊措施,如經濟方面成立經互會,所有這些,是“冷戰”格局形成的重要步驟。
17.(1)目的:稱霸世界。
表現:政治方面,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經濟方面,提出馬歇爾計劃;軍事方面,成立北約組織。
(2)貸款:馬歇爾計劃。影響:西歐經濟得到恢復,穩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加強了美國對西歐的控制。
(3)歷史事件:德國分裂。影響: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兩極格局形成。
(5)影響:嚴重威脅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感想:霸權主義的存在是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堅決反對霸權主義,警惕歷史悲劇的重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目的:根據材料“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可歸納出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冷戰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現是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經濟上是馬歇爾計劃的提出;軍事上是成立北約組織。
(2)貸款含義:根據材料“我們每接受一筆貸款,我們的獨立便減少一分”和所學知識可知,該貸款是美國復興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劃。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歇爾計劃使西歐經濟得到恢復,穩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加強了美國對西歐的控制。
(3)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約與華約兩大組織的組建,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4)影響: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冷戰造成世界動蕩不安,嚴重威脅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感想:圍繞反對霸權主義、珍愛和平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18.(1)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歐洲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2)經濟。美國和日本。
(3)蘇聯解體。歐盟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推動了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4)加強國與國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根據材料一“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登納的主張歐洲各國進行聯合;目的是避免歐洲走下坡路,提高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歐洲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5年,法國、聯邦德國等西歐六國決定上述三個共同體合并,組成歐共體,所以歐洲聯合從經濟領域開始;20世紀60年代末逐漸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的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三大中心。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兩極格局終結”的標志是1991年蘇聯解體;歐盟的建立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沖擊兩極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西歐國家的崛起歷程中,最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是加強國與國之間的聯合與合作,實現各國資源的共享,在聯合中求發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上高县| 开阳县| 东台市| 台北县| 南澳县| 屏东市| 昭平县| 遵义县| 红安县| 海林市| 习水县| 庄河市| 固原市| 河南省| 五大连池市| 扬中市| 晋州市| 玉山县| 黄石市| 韶关市| 新津县| 宾川县| 镇雄县| 浠水县| 陈巴尔虎旗| 元谋县| 南乐县| 杭锦后旗| 宝应县| 察哈| 大悟县| 汽车| 云南省| 建宁县| 嘉禾县| 南郑县| 门源| 托克逊县| 霸州市|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