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2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一、單項選擇題1.“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可以指人們心中的夢。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夢”是(???)A.獨立夢B.小康夢C.強國夢D.幸福夢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A.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美麗這中國B.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C.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和諧社會D.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小康社會3.小明查閱到某位科學家在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在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他“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據此推斷他查閱到的這位科學家是( )A.袁隆平B.陳芳允C.楊振寧D.鄧稼先4.2015年12月12日,世界氣候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全球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未來行動指明了方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落實的發展理念,最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A.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B.傳承、創新、綠色、自由、共享C.創新、協調、綠色、自由、包容D.傳承、創新、綠色、開放、包容5.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 )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②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④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6.“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幾;讀不起,選個學校三萬幾;住不起,一萬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藥費讓人脫層皮;老不起,兒女失業誰養你。”對上面的民生順口溜,認識正確的是()①民生順口溜從不同側面反映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②出現這些民生問題充分說明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這些問題的產生說明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④社會上存在的民生問題,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解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2019年3月,有報道指出廣東作為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截至2017年底仍有59.5萬相對貧困人口未脫貧,貧困發生率1.52%。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表明(???)①社會主義主要矛盾仍然存在②貧困是當前社會的普遍現象③社會主義基本國情依然未變④中國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讀圖1、圖2,完成下面小題。8.圖1主要反映了我國當前存在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與社會生產力落后之間的矛盾B.老年人數量增加與社會保障機制落后之間的矛盾C.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D.二孩政策帶來的人口劇增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9.從圖1到圖2的變化,可以看出①科學技術高速發展②法治社會已經實現③人民生活顯著改善④社會文明不斷進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一位美國學者在《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一書中寫到:“他使饑餓的威脅在退卻,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這位美國學者評價的是A.鄧稼先B.王進喜C.袁隆平D.雷鋒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①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②中國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不斷發展④中國基本建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2.下列舉措體現共享發展理念的是()①實施九年義務教育②實施脫貧攻堅工程③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④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國夢”,我們青年學生要( )①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不空談重行動④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20世紀中期以來,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改革生產關系、以圖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努力,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下列對有關國家經濟改革的敘述,正確的是()A.各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早于農村改革B.匈牙利改革沒有觸及計劃經濟管理體制C.蘇聯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D.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5.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下列關于“新時代”說法正確的有()①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②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公民共同富裕的時代③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代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在這條人間正道上,我們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努力。(1)材料中提及的“人間正道”是什么?(2)請寫出材料中提及的五大發展理念內容。(3)請寫出“兩個一百年”目標中即將要實現的目標。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明顯高于低海拔地區。2012年9月12日下午,西藏首批22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順利抵達湖南長沙,接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第二醫院和省兒童醫院提供的免費手術治療。湖南省政府正在積極努力,確保“發現一例,救治一例”。材料二:河南省自開展援疆工作以來,與哈密地區緊密結合,2012年共安排援疆新建項目41個,計劃總投資15.26億元。材料三:“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之一。“西電東送”是指開發貴州、云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等中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別體現了區域之間的哪些聯系?(2)請再舉一例說明區域之間存在各種聯系。(3)結合材料說說加強這些聯系的重要性。18.2016年民生持續改善,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最動人的景象。材料一:黨中央始終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國家在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大幅增加;一年來,政府通過改革彌補了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年初以來,國家出臺了對企業注冊、免稅等眾多利好政策,并完善了產權保護制度。(1)結合材料一,分析2016年民生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某縣扶貧工作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其一把握精神脫貧是精準扶貧的戰略重點,開展特色民族文化活動團結凝聚村寨人心等,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決心。其二精準發展致富產業,通過科技創新,開發千畝精品獼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貧的新模式。從2013年以來該村人均純收入3668元增加到5800元。(2)精神脫貧是精準扶貧的戰略重點。請從文化角度說明該觀點的合理性。(3)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說說該縣是如何“精準扶貧”的?答案解析1.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百年目標是新中國成立100年的目標;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國夢是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夢”,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2.B【解析】本題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建設美麗中國不是總任務,A錯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B正確。構建和諧社會不是總任務,C錯誤。全面小康社會不是總任務,D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3.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故A符合題意。題干是說農業科學方面的貢獻,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4.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12月12日,世界氣候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全球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未來行動指明了方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最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5.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它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兩個一百年還沒有實現,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6.D【解析】本題考查社會建設的相關知識。題文材料中體現的是我國的民生問題,反映了我國現階段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①正確。說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正確。題文材料中反映的是民生問題而不是黨的領導,③錯誤。為此,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改革開放,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解決當前社會存在的民生問題,④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7.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題文以經濟大省廣東為例,說明我國的貧困人口數量依然很大,反映出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基本國情依然未變,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沒有根本改變。①③符合題意;②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④與題干無關,題文說的是國內的情況,沒有體現經濟全球化,排除。故答案為:B。8.C9.D【解析】1、本題考查正確認識新時代的主要矛盾的體現。圖片中體現的是我國的一些民生問題的表現,反映了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C觀點正確,A、B、D觀點是對圖片的錯誤認知,所以本題選擇C答案。2、從圖1到圖2的變化,可以看出人民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社會文明不斷進步,③④觀點正確;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發展,①觀點中“高速”一詞錯誤;我國正在建設法治社會,②觀點錯誤,所以本題選擇D答案。10.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為解決吃飯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故C正確。鄧稼先是兩彈元勛,不能解決饑餓問題,故排除A項。王進喜是石油工人,為大慶油田的開采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故排除B項。雷鋒是解放軍戰士,故排除D項。故選C。11.A【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故①③符合題意;②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B【解析】①②④:共享指的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減輕人民看病的費用,這些都體現了共享的發展理念,①②④說法正確;③: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體現的是國家在創新方面的做法,與共享的理念無關,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B【解析】課標要求總結歷史與社會探究的收獲,把握新的起點,思考自己成長之路的選擇,本題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因此根據所學,實現“中國夢”,我們青年學生要①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故①②④B項正確,③錯誤,排除ACD。14.D【解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D符合題意;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最早在農村開始,A錯誤;匈牙利的改革已經觸及了計劃經濟管理體制,B錯誤;戈爾巴喬夫改革使國家經濟日趨衰落,面臨更大困難,引發蘇聯動蕩,最終導致蘇聯解體,C錯誤。故選D。15.C【解析】本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①③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①③④說法正確;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全體公民的說法錯誤,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6.(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析】(1)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被視為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3)中共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顯然,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將實現。17.(1)材料一體現了區域之間的技術和人才聯系;材料二體現了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材料三體現了區域之間的資源聯系。(2)示例一:柯橋紡織品銷往韓國。 示例二:紹興教師到新疆支教。(3)有利于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兩地共同發展;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兩地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縮小兩地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解析】(1)材料一體現了區域之間的技術和人才聯系;材料二體現了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材料三體現了區域之間的資源聯系。(2)示例一:柯橋紡織品銷往韓國。 示例二:紹興教師到新疆支教。(3)加強區域聯系有利于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兩地共同發展;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兩地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縮小兩地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18.(1)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執政為民;政府加大了民生投入;通過改革,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完善了相關的法規、制度。(2)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因素。文化建設為精準扶貧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環境。(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給分)(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先進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解析】(1)結合材料進行直接歸納即可。(2)材料體現的是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因素。(3)根據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可知,需要從文化建設、科教興國戰略、特色產業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