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1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對自然資源的描述,正確的是()A.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B.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C.由于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更新再生,所以不需要保護和培育D.不是所有的自然資源都對人類有利用價值2.以下行為中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有()①推廣使用節能電器②推廣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垃圾分類回收利用④購物使用環保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A.土地資源B.水資源C.生物資源D.煤炭、油氣資源4.近年,垃圾智能回收箱逐步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有償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金屬、廢紙等垃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節約的自然資源是()①土地資源②金屬礦產③森林資源④煤、石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開源”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而研制自然資源的替代品是“開源”的方法之一。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方法的是(?)A.淘米用過的水,再用來澆花B.發展水電、風電等代替火電C.刷牙時關上水龍頭D.發展節水農業6.下列屬于“節流”方法的有(?)①開發新能源②致力于開發節能產品③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④回收廢棄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珍惜地球資源,與每個人密切相關。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為的是()A.用精美包裝紙層層包裝禮物B.購物時向商場索取購物袋C.出門盡量步行或乘公交車D.人走不關燈保持房間常明8.循環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與傳統經濟(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相比,其優勢體現在()①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②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③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④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11年9月29日,全球矚目的“天宮一號”奔向太空。從資源角度看,這有利于()A.改善生活環境B.提高資源的利用率C.擴展資源開發范圍D.改變資源的時空分布10.“水是萬物之源”,下列你認為體現了保護水資源的做法有()①農田灌溉為滴灌②重復循環用水,用洗臉水來沖廁所③節約用水④隨手關水龍頭⑤農田灌溉為漫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1.下列對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合理的是()A.加快對所有礦產資源開采B.砍伐一切能利用的森林資源C.以輪牧的方式放牧D.不分季節地捕撈海洋生物資源12.下列有關人類與自然資源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以不斷開發利用,不必節約和保護B.我國自然資源狀況十分樂觀C.非可再生資源,應加以保護,嚴禁使用D.可再生資源要注意保護和培育,才能永續利用13.人類進行糧食生產,要有土地、陽光和水;制造火車和機器,需要開采鐵礦、冶煉鋼鐵;電燈照明,要用煤、石油和水發電;制造家具和紙張需要木材……這說明了(?)①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之命的基本條件②人類與自然資源是休戚與共的關系③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④人們可以無限度地獲取自然資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教授歐拉率領研究團隊,首次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甲醇燃料。這項研究成果有利于(?)①開發利用新能源②緩解資源短缺③跨區域調配資源④根治環境污染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5.貧困是人類長期面臨的社會現象,是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 )①世界各國都要積極行動,共同面對②要想辦法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③盡量采取一切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④只需要貧困國家自身加倍努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6.截止到2020年1月1日,全世界人口總數為77.63億人。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帶來很多問題。讀“2020年世界部分國家人口增長情況表”,回答下列問題。(1)計算德國、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填在表格中相應的橫線上。國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德國8.8611.34_________印度18.737.35_________孟加拉國18.475.2713.2(2)三個國家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_______。(3)印度和孟加拉國出現了人口增長________的問題,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并易產生住房擁擠、交通堵塞等問題。(4)德國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但其人口死亡率高于印度、孟加拉國,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水——生命之源。人體有70%左右是水構成的,當人體失去20%的水時就會死亡;生產1噸谷物大約需要1000噸水,制造1噸鋼大約需用25噸水……材料二:不同需水者之間的需求是否滿足,不僅影響經濟的發展,還可能將世界卷入紛爭和戰亂。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仍生活在貧困之中。冷戰結束后,各種矛盾、沖突與戰亂不斷加劇。2010年聯合國統計,過去50年,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58起為跨國紛爭甚至軍事沖突。(1)聯系材料一,指出水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2)材料二反映的全球性問題有哪些?(3)有人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越來越突出,必然引發紛爭甚至戰亂。請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有關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答案解析1.B【解析】自然資源包括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被人類開發利用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重復利用、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被人類開發利用后,短時間內難以更新、再生,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它們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我們利用過程中,對于可再生資源,要做到利用合理,并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故B描述正確,符合題意;ABC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D【解析】本題考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相關知識。①③④:可持續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①③④的做法有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②:推廣使用一次性筷子會破壞森林資源,顯然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違背;故本題選D。3.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非可再生資源是指開發利用后,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煤炭、油氣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D正確;可再生資源是指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利用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都屬于可再生資源。ABC錯誤。綜上故選D。4.C【解析】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②③:讀題干可知,以有償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金屬、廢紙等垃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②③說法正確;①④:土地資源、煤、石油與題干中的垃圾智能回收箱無關,應排除;故本題選C。5.B【解析】本題考查對“開源”措施的認識和把握。B:我國資源短缺,“開源”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發展水電、風電等代替火電屬于“開源”的措施,B符合題意;ACD:屬于“節源”的措施,與題干不符;故本題選B。6.B【解析】本題考查對節約資源的做法的認識和把握。②③④:針對我國的資源國情,我國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致力于開發節能產品、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回收廢棄物的做法都有助于“節流”,②③④符合題意;①:開發新能源不屬于節約資源的做法,應排除;故本題選B。7.C【解析】本題考查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低消耗和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生活。出門盡量步行或乘公交車有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低碳生活行為,C符合題意。ABD的做法都是對資源的浪費,不符合低碳生活。故選C。8.A【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其優勢體現在: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故①②③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循環經濟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9.C【解析】開源和節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舉措。“天宮一號”奔向太空,從資源角度看,是在擴展資源開發的范圍,從地球走向太空,C符合題意;“天宮一號”不能改善生活環境,也不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改變不了資源的時空分布,排除ABD。故選C。10.A【解析】漫灌是指大水口直接往地里直接灌,比較廢水。滴灌是指水直接一滴一滴的地在作物根系周圍,比較節約水。農田灌溉用滴灌代替漫灌可以節約水資源,用洗臉水來沖廁所是節約用水的好辦法,故排除⑤,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11.C【解析】對于自然資源,我們要做到合理利用。以輪牧的方式放牧,既保證了畜牧業的發展,也能讓草地的生產力得以恢復,是科學且合理的,故C選項正確;加快對所有礦產資源的開采、砍伐一切能利用的森林資源和不分季節地捕撈海洋生物資源均會對自然資源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故排除ABD選項。12.D【解析】據所學知識,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對于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要注意保護和培育,使其永續利用;如果不合理利用,也可變為非可再生資源,故D選項正確,AC選項錯誤;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形勢不容樂觀,B選項錯誤。13.A【解析】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是國際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生存之本,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人類與自然資源是休戚與共的關系,人類生產、生活活動離不開自然資源,故①②A項正確;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們不可以無限度地獲取自然資源。故③④錯誤,排除BCD。14.A【解析】本題考查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認識和把握。①②:題文中,首次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甲醇燃料。這項研究成果有利于開發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緩解資源短缺,故①②符合題意;③:這里沒有體現出跨區域調配資源的問題,故③與題不符;④:這也不能根治環境污染,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5.B【解析】題目要求說明怎樣解決世界貧困的問題。根據所學知識,面對貧困問題,世界各國積極行動,為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改善教育和醫療衛生條件、促進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①②③的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應入選。④的說法錯誤,解決貧困問題,世界各國都有責任,因此不是只需要貧困國家的自身努力。此項應排除。故該題選B。16.-2.4811.38印度孟加拉國過快人口老齡化嚴重【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計算可知,德國的自然增長率為8.86-11.34=-2.48,印度的自然增長率為18.73-7.35=11.38,所以①為-2.48,②為11.38。(2)通過表中數據分析可知,三個國家中,出生率最高的是印度,為18.73,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孟加拉國,為13.2,所以③為印度,④為孟加拉國。(3)通過表中數據可知,印度和孟加拉國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1.38和13.2,出現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并易產生住房擁擠、交通堵塞等問題,所以⑤為過快。(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國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但其人口死亡率高于印度、孟加拉國,其最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大,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所以⑥為人口老齡化嚴重。17.(1)水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發展的支撐性條件。(2)和平問題、發展問題、資源問題。(3)這個觀點是片面的。經濟的發展,會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為了控制、爭奪水資源,可能會影響到和平局面。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各國會采取綜合措施,全方位地解決。可以采用“開源”和“節流”的措施,也可以采取談判等和平方式解決。【解析】(1)針對第一-小問的要求,水是生命之源,說明水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發展的支撐性條件。(2)針對第二小問的要求,認真分析材料,紛爭和戰亂、貧困、由水引發沖突等,反映了世界和平問題、發展問題、資源問題。(3)針對第三小問的要求,依據教材知識,經濟的發展,會使水資源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為了控制、爭奪水資源,會影響到和平局面。但是各國可以通過“開源”和“節流”的措施解決,也可以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因此觀點是片面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