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1殖民體系的瓦解一、單項選擇題1.二戰后的非洲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最先在哪里展開?( )A.北非B.西非C.南非D.東非2.領導革命軍打擊西班牙殖民者,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的人物是A.華盛頓B.玻利瓦爾C.圣馬丁D.章西女王3.1960年被稱為“非洲年”,主要是因為這一年()A.非洲出現了第一個獨立國家B.有一大批非洲國家獲得獨立C.是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的開端D.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4.非洲曾有400多年在西方國家的殖民統治之下,二戰后整個非洲到處響起獨立的呼聲。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的事件是( )A.古巴獨立B.埃及獨立C.埃塞俄比亞獨立D.納米比亞獨立5.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非洲政治版圖上的獨立國家有①利比亞②利比里亞③埃塞俄比亞④埃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獨立后第一任印度領導人是()A.卡爾姆昌德·甘地B.拉吉夫·甘地C.英吉拉·甘地D.尼赫魯7.2014年,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巴拿馬運河迎來百年慶典。這條舉世聞名的哈水道曾長期受控于()A.英國B.法國C.美國D.巴拿馬8.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都看作自己的“圣城”的一個中東城市是()A.耶路撒冷B.開羅C.德黑蘭D.巴格達9.下列屬于“二戰”后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斗爭的是A.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B.納米比亞獨立C.拉丁美洲獨立運動D.阿爾及利亞獨立10.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其中包括A.玻利瓦爾領導的民族獨立運動B.納米比亞獲得民族獨立C.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巴拿馬收回了運河主權11.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直接打擊了美國霸權的是()A.“印巴分治”并獨立B.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C.卡斯特羅領導古巴革命勝利D.納米比亞獨立12.1959年,通過武裝斗爭,推翻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是(???)A.埃及B.印度C.古巴D.納米比亞13.小明是個軍事迷,他正在研究二戰后的世界某項軍事行動,他認為該行動挑戰了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尤其是使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權受到嚴重挑戰。小明所研究的是A.朝鮮戰爭B.科索沃戰爭C.蘇軍占領阿富汗D.美國執意部署導彈防御系統14.戰后亞洲國家迎來了獨立和振興。體現這一主題的歷史事件是A.章西女王領導民族大起義B.印度獨立C.納米比亞獨立D.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15.九年級某班以“二戰后,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以下他們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①萬隆會議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②l962年阿爾及利亞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③1959年古巴推翻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④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目睹一個外國國旗插在自己國家的心臟,誰能忍受這種屈辱呢?——巴拿馬政府領導人托里霍斯材料二納來比亞是非洲大陸最后一個獨立的國家,它曾經先后是德國和南非的殖民地……首都坐標溫得和克,一座已飽經160多年歷史滄桑的小鎮,它既有當年德國殖民者的印跡,又保留著歷史的遺跡,散發著濃郁的非洲本土韻味。(1)材料一中托里霍斯所說的“外國”是指哪個國家?“心臟”指什么地方?該國最終在哪一年完全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2)依據材料二指出納米比亞是哪一年獲得獨立的?它的獨立又有何重大歷史意義?(3)兩則材料反映的史實,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尼赫魯材料二1991年至1996年的印度,外貿出口額從222.38億美元增至317.97億美元;改革前的80年代,外國人在印度的投資不足一億美元,1996年外國在印度的投資已達103.2億美元,增長了100多倍——金重遠《20世紀的歷史》(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的歷史背景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末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3)我們應當如何借鑒印度發展經濟的做法?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亞非絕大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尋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同時,會議應該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發言材料二:……自由的權利必須為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獨立必須盡可能不遲延地給予現在仍然是附屬地人民的人們。的確,一切國家都應有權按照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自由選擇它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和它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亞非會議的最后公報(1)寫出亞非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2)亞非會議的召開有什么意義?(3)亞非會議最后公報的內容體現了與會國的什么愿望?答案解析1.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非洲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最先開展的地區是北非,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選擇A。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橫掃南美大陸上的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因此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B符合題意;A選項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排除;C選項圣馬丁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領袖之一,后主動隱退,排除;D選項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民族女英雄,排除。故本題選B。3.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取得獨立。其中,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了17個獨立國家,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故正確答案為B;ACD說法均與題干中“1960年”不符,排除。故選B。4.D【解析】通過回顧課本知識,可知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終結,D符合題意;ABC項與“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不符,排除。故選D。5.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前非洲政治版圖上獨立的國家僅有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這三個國家。②③④符合題意,C正確;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聯合王國,伊德里斯一世成為國王。①錯誤。因此ABD錯誤。綜上故選C。6.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尼赫魯是印度獨立后的第一位領導人,因此D正確,ABC排除。故選D。7.C【解析】巴拿馬運河曾經長期處于美國的控制之下,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巴拿馬人民為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到1999年底,終于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8.A【解析】據所學知識,中東地區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耶路撒冷是這三種宗教根據各自的傳說尊奉的圣地,故A選項正確,排除BCD選項。9.A【解析】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結束了美國的殖民統治,A符合題意;1991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非洲殖民體系瓦解,B不符合題意;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大致時間是19世紀初,不屬于“二戰后”,C不符合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時間是1962年,D不符合題意;故選A。10.B【解析】根據所學,非洲大陸最后一個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它的獨立也意味著殖民時代的結束。故B項正確;A是拉丁美洲的,C項是印度的,D項是美洲的,故排除ACD。11.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9年1月1日,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親美國獨裁統治,取得民族民主革命勝利,這一事件直接打擊了美國霸權,C正確;A與英國有關,排除;B與英法有關,排除;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D排除。故選C。12.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1959年,通過武裝斗爭,推翻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是古巴,而印度是1947年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而獨立的,埃及是1952年獨立的,納米比亞是1990年獨立王國的。故答案選C。13.B【解析】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它使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權受到嚴重挑戰,故C符合題意;朝鮮戰爭從1950年到1953年,蘇軍占領阿富汗是1979年,時間不符,排除AC;美國執意部署導彈防御系統是美國霸權主義的體現,排除D。故選B。14.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印度獨立是二戰后亞洲國家迎來了獨立和振興,故B正確;章西女王領導民族大起義是1857-1859年,時間不符,故排除A項;納米比亞是非洲國家,故排除C項;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發生在美洲,故排除D項。故選B。15.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推翻了法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②錯誤,ACD排除;①③④均是關于二戰后,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的正確描述,B正確。故選B。16.(1)美國;巴拿馬運河區;1999年。(2)1990年;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終結。古老的非洲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3)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國家的主權不可侵犯;民族獨立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發展等。【解析】(1)國家及地方:材料“目睹一個外國國旗插在自己國家的心臟,誰能忍受這種屈辱呢?”是對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批判;時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拿馬政府最終于1999年完全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2)時間及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終結,古老的非洲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3)啟示: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啟示如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國家的主權不可侵犯;民族獨立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發展等。17.(1)印度獨立;二戰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英國殖民統治出現危機;英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被迫同意印度的獨立。(2)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3)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結合國情,制定適合本國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但過度依賴國際資本和國外市場,也增加了經濟發展的風險。【解析】(1)事件:材料“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是對印度獨立事件的描述。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度獨立的背景主要有: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英國殖民統治出現危機;英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被迫同意印度的獨立。(2)特點:材料“1991年至1996年的印度,外貿出口額從222.38億美元增至317.97億美元”體現的是印度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3)做法: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如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結合國情,制定適合本國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但過度依賴國際資本和國外市場,也增加了經濟發展的風險。18.(1)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2)它的召開表明亞非國家已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激勵著正在蓬勃發展的民族獨立運動。(3)體現了獲得獨立的亞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國家命運的共同愿望。【解析】(1)根據“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發言”可得出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萬隆。(2)根據所學可概括得出它的召開表明亞非國家已作為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激勵著正在蓬勃發展的民族獨立運動。(3)根據“自由的權利必須為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獨立必須盡可能不遲延地給予現在仍然是附屬地人民的人們”可得出體現了獲得獨立的亞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國家命運的共同愿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